分享

以脑力为生的人,想要避免神经衰弱、抑郁,要学会用「内脑」思考

 长沙7喜 2018-01-20

一般人没有经过自我体验与心智系统转换训练,只会使用肉体大脑思考,我们在之前文章中,多次与大家提过,我们所感觉到的肉体,其实,只是一个具有高度智能的生物机器人,见下图;

以脑力为生的人,想要避免神经衰弱、抑郁,要学会用「内脑」思考

这个生物机器人的智能的作用是,让肉体的人能在现实世界中行动自如,能够及时处理各种需要快速应对的事件。

需要创造性的高质量思考,已经超出了这种智能的设计范围,所以,我们平常注意力稍微集中得长一点,思考问题深入一点,脑子就会痛。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讨厌动脑子思考的,这个其实不是人懒,而是这种智能的特点所决定的。

不少依靠脑力为生的人,年纪轻轻就有神经衰弱、抑郁的症状,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思考超出了生物机器人智能的设计范围。就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一样,你让电脑运行超出它的设计范围,电脑不是运行缓慢就是死机,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在这个越来越依靠脑力才能更好生活的时代,要学会使用「内脑」思考。人类所有的创造性的思考都是「内脑」思考的成果。

真正懂得用「内脑」思考的人,在思考的时候,不但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获得具有创造性的思考结果,更关键是,这种思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感觉是非常好的。

真正懂得用「内脑」思考的人,即使年纪大了,也不会有神经衰弱、抑郁的问题,反而精神、身体各方面都很好。如果大家熟悉吕祖《百字碑》,一定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经解读过。

今天,我们和大家重点分享一下,在开始学习用「内脑」思考的时候,如何体验到自己的「内脑」思考。

因为很多人都曾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过「内脑」思考,所以,找到这种曾经的体验,对于我们学习「内脑」思考是很有帮助的。

以脑力为生的人,想要避免神经衰弱、抑郁,要学会用「内脑」思考

找到「内脑」思考曾经的体验,最好的方法就在《中庸》里: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戒慎」简单的说,就是你在做一件「你特别重视的事情」时的思考状态。

大家需要回忆一下,比如,在高考的时候,你是不是有过那种「整个人都进入到题目中了,周边什么都感觉不到了」的感觉?

在那种状态里面,往往就觉得是一小会儿,可是出了那种状态以后,发现一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而且,身体也有一种很愉悦舒展的感觉。

这种状态,有的人在职场中也能体验到,比如,在写方案的时候,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好的创意,结果一门心思就钻在里面一口气就把方案写完了,写完发现,原来干了一个通宵。这样熬夜人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会有有一很舒坦的感觉。

相信凭自己努力考上大学的人,基本上在高考时都会有过这种思考感受,这种思考感受就是「内脑」思考的体验。

「恐惧」简单的说,就是你遇到「你特别紧张的事情」时的思考状态。

不少人都有过丢手机、丢钥匙的经历。如果你很不幸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对于学习「内脑」思考来说,就是一笔财富,大家回忆一下,当时自己的思考状态。

这个时候,与平时思考最大的区别就是,脑子里语言思考很少,全是你之前去过什么地方,自己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情的画面影像。是不是这样呢?

记住,「内脑」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非语言思考,是「意识影像」的思考。

在职场中,相信不少人也有过,被上司追责、被同事甩锅的经历。

工作上出问题了,同事跑上司那里把一个大锅甩给了你,上司找你追责,这种严重影响职场前途的事情发生了,你在上司的办公室里,当时的思考状态是什么样的?回忆一下……

那个时候,你的思考状态也不是语言思考,而是好像整个人都穿越回到了那样工作曾经发生的场景,一幕一幕回忆,看看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责任。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这种思考感受?

这种思考体验就是「内脑」在思考。

以脑力为生的人,想要避免神经衰弱、抑郁,要学会用「内脑」思考

其实,在人生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用「内脑」思考的时刻,所以,我们只要回忆一下,基本上都能发现曾经出现过的「内脑」思考的感受。这是我们学习用「内脑」思考的起步。

而要真正学会用「内脑」思考,这种回忆的作用就不大了,真正学会用「内脑」思考,完整的学习方法就是儒学的《大学》。

《大学》就是一本教人用「内脑」思考的教科书。

以脑力为生的人,想要避免神经衰弱、抑郁,要学会用「内脑」思考

以脑力为生的人,想要避免神经衰弱、抑郁,要学会用「内脑」思考

更多关于「内脑」思考的内容,请阅读头条号心智玩家的文章

欢迎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