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洛神赋》的六种版本

 wgs9007 2018-01-20

一、1297年(大德元年)为清夫所书   

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本   

2、秋碧堂刻本   

二、1299年(大德三年)书(伪,故宫博物院藏)   

三、1300年(大德四年)为盛逸民所书(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四、1301年(大德五年)书(筠清馆法帖)   

五、1308年左右(大德末、至大初)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六、1319年(延佑六年)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1297年(大德元年)为清夫所书

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本

    纸本,25.8CM×234.5CM,是大德元年为张渊(1264年生,字清夫)书,中间有掉行补书,为其它本子所不具。

    后有牟巘跋,牟巘(献甫)是宋大理寺少卿,因不愿入仕,闲居湖州故里南园,与赵孟頫莲花庄毗邻。

    现代的书法研究者王连起曾经根据现存的题跋、印章,以及今日虽然不存、而见于以往著录中的题跋等数据,追溯了元以后这件作品的收藏经历。王连起并指出,如果将赵孟頫的书风分为前、中、后三期,这应该是前期过渡到中期之间的作品。

    从赵孟頫现存有限的前期作品来看,显示出身宋皇室一员的赵孟頫,书风受到宋高宗的影响;而自前期后半起,赵开始研究锺繇与六朝时代的北碑,因此发展出运笔厚重的前期楷书风格。另一方面,前期的行书之中,则融入智永技巧精妙、优美而又富有力量的笔法特色。赵孟頫的中期作品,笔法华美而流丽。前期的古典笔法,并未能充分发挥笔墨的表现力,从前期过渡到中期之际,赵孟頫开始学习新的风格,楷书方面,开始热心学习王羲之与王献之,而渐渐脱离锺繇;行书方面,二王自由的笔法与结构,也奠定了赵发展出行书新风格的基础。在本作品中,明显地显出前期到中期之过渡期行书风格,文字结构宽舒,虽然运笔仍然厚重古朴,而同时也显示出兼具美感与力道的新表现。

 【书法研究】——赵孟頫《洛神赋》六种版本略谈


2、秋碧堂刻本

【书法研究】——赵孟頫《洛神赋》六种版本略谈


二、1299年(大德三年)书(伪,故宫博物院藏) 

    伪。摹自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赵孟頫大德四年为盛逸民书洛神赋本。故宫博物院藏,在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后。

    题伪款,钤伪印,笔力软弱,似幼学执笔,然大形略准。启功编的一本画册小图亦无说明。在诸多伪印中此本伪印算是上上品了,但差距仍然明显。

    此书卷王似峰、黄敦《赵孟頫年表》有收录。

 

三、大德四年(1300年)为盛逸民所书

    纸本,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年赵孟頫四十七岁。此卷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四、大德五年(1301年)书(筠清馆法帖)

    此作真迹不知何在,落款见于王连起文章中。

    此石刻前半部分为成亲王所补。

   《洛神赋册》纸本,《中国法术全集》有此帖。纵22.5厘米,横11厘米,册页共20帧,私人收藏。通过时间推断赵孟頫书时年48。据成亲王永瑆跋可知,刘统勋跋时全册尚全,嘉庆年间归吴荣光便已经散失了前六帧。成亲王以楷书补足全文,吴荣光将其刻入《筠清馆法帖》卷五并著录于《辛丑销夏记》卷三中,民国年间曾有影印本行世。——王连起。


五、大德末、至大初(1308年前后)书

    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从书风看应是大德末、至大初所书。

    此卷《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

    本卷共钤印37方,见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著录。 

【书法研究】——赵孟頫《洛神赋》六种版本略谈


六、延佑六年(1319年)书

    纸本,纵25.7厘米,横10.3—13厘米不等,小楷书册页,共6开12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延佑六年八月五日吴兴赵孟頫书”,钤“赵子昂氏”(朱文)印,卷首有“赵”(朱文)、“大雅”(朱文)印。赵孟頫六十六岁书。后有元代张雨、陈方,清代周升桓题跋。

    赵氏小楷宗法二王,得益于《黄庭经》、《洛神赋》最多,而旁参晋唐人写经,于工稳精整中饶有绰约姿媚的风致。此帖书法可谓体现了文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婀娜矫健。帖后张雨跋云:“公藏大令真迹凡九行,尝为余手临于松雪斋。此帖典型具在,当居石刻之右”。其实,从《松雪斋集》卷十“洛神赋跋二则”可知,赵孟頫实际上得到的是墨迹本《洛神赋》十三行,只不过九行同米有仁跋裱于前,又四行裱于后。

    鉴藏印章:“文徵明印”(白文,二方)、“衡山”(朱文)、“三桥居士”(朱文)、项元汴、梁清标及嘉庆内府印。首开下角有项氏“晚”字编号。

    历代著录:《式古堂书画汇考》。 

 【书法研究】——赵孟頫《洛神赋》六种版本略谈

    【《洛神赋》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 gāo),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ān)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dì)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识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tà),命俦(chóu)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guī)之猗靡(yī mí)兮,翳(yì)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ní)踊而夹毂(gǔ),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fēi)辔(pèi)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记曰:植初求甄逸女不遂,后太祖因与五官中郎将,植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下。时已为郭后谗死。帝仍以枕赍植,植还。度轘辕,息洛水上,因思甄氏,忽若有见,遂述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燮按:植在黄初,猜嫌方剧,安敢于帝前思甄泣下,帝又何至以甄枕赐植?此国章家典所无也。若事因感甄而名托洛神,间有之耳,岂待明帝始改?皆傅会者之过矣。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象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风吹落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着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象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沈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尔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象危急又象安闲;进退难以预知,象离开又象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画家,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如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后人称之为“赵体”。赵孟頫师承也极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他模拟古法力求微肖,书写十分熟练,尤倾心于二王,元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指出:“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创遒劲姿媚新风,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2]  

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