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倒闭的P2P平台 钱到底去哪了?

 释迦牟尼佛1 2018-01-20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

摘要:倒闭平台的总数量已超4000家,而投资人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其中大部分平台明明吸金无数,甚至短期内就暴雷,但是投资人的本金却凭空消失,难以追回。

2018年1月18日消息,随着P2P网贷步入第十一个年头,倒闭平台的总数量已超4000家,而投资人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其中大部分平台明明吸金无数,甚至短期内就暴雷,但是投资人的本金却凭空消失,难以追回。下面天地之间就来帮大家分析一下,这些倒闭平台的钱到底去哪了?

一、坏账

网贷初期,以从事线下放贷为主的土老板们觉得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先机,便都跟风开起了平台。可他们只知道简单的线上融资和线下放贷,缺少风控机制,突然获得的大笔资金都被盲目的借给了高风险群体,逾期后自称牛X的催收能力也是各种失效,最后导致坏账不断增多,落了个提现困难的结局。

二、企业自融

网贷历史中曾经有一群人在一段时期内疯狂鼓吹自融安全论,很多平台也毫不避讳的在介绍中展示自己的企业背景,多为融资困难的小房产商和落后产能低附加值的小企业。于是资金都流入了烂尾楼和厂房机器里,这些行业投入大,营业周期长,资金回笼慢,一次回款高峰就很难抗住,老板也基本都是破罐破摔,分文不还。

三、经营成本与利息

所有平台的运营主体公司都有过入不敷出的阶段,这个问题对草根平台来说很严重。比如在开业烧钱推广阶段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或是奖励设定的太高,放贷的差价还不够经营的成本;又或是不懂规划,业务不足,被迫发假标等等。没有盈利来源,加上无限增大的待收,再加上越来越高的利息支出,最后导致负担越来越重,直至平台崩溃。

四、还债

很多平台老板都是负债累累借无可借,走投无路了才开P2P平台放手一搏,有的甚至是被放的逼迫来开平台骗钱还债的。融到的钱先还银行后还,等雷了之后才发现老板兜里连面钱都没有。

五、纯骗局

在诈骗平台的案例里,除了那些专业诈骗团伙之外,也会有一些原本走投无路、要钱不要命的人,在上网的时候偶然发现P2P来钱快,于是花几千块买了个模板就开始上线行骗,几十万不嫌少几百万不嫌多,能骗多少是多少,十天半月就跑路。有骗的久的,赌博嫩模,买房买车,还有'眼光长远'的把资金转移到香港变成了永久居民,投资人都找不到人。

六、股市

挪用资金炒股的平台年年有,有的是另开公司以借贷的名义来掩饰,还有的则干脆直接发假标,心想老老实实做中介貌似没多大前途,还不如动点脑筋赚点快钱。行情好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行情不好的时候瞬间一波全赔光。

七、邮币卡

邮币卡之前火了一年多,不少P2P平台也因此动了歪心思,想挪用资金去坐庄,忽悠另一行的小白们入坑,却不巧碰上了国家的严打,导致两边都玩完,坑惨不少投资人。

八、投了互助盘

某平台找老板要钱,结果老板打开服务器在国外的互助盘网站,指着账户上那几百万就说:到期了连本带利还给你们,一起发财!结果在临近到期的时候,互助盘就找借口冻结了会员账户,无限等待重启了,投资人最后发现自己的钱都投到了这种地方,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九、投给了其他平台

一些平台雷了之后,的投资人去查资金流向,却意外发现了其他平台的账户,这里面有的是关联平台,有的是平台间的相互拆借,还有的是开平台融资后直接拿去投收益更高的平台,想以此来赚差价。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最后的结局只能都是被一锅端。

总结:

投资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平台的资金去向,对于动机不良,业务情况不明,获客成本过高的平台要格外谨慎,防止自己的钱被拿去投机或填坑。

关注手机中金网(http://m.),掌握最新财经要闻。

责任编辑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表示,银行业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努力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三个方面的良性循环。[详情]

1月17日晚间,中金公司一位债券销售对记者透露,最新一期蚂蚁花呗ABS已经完成发行,其中,优先A利率为6%。[详情]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办公室、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衣橱似乎什么都能够共享,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共享经济'也因此成为...[详情]

微信:cngold-com-cn

微信:zjs-cngold

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