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染:净化的沉静 幽谧之美

 范范lucky66 2018-01-20

广东崇正2016秋季拍卖会以3.1亿元圆满收槌,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率达84%。其中,“九藤书屋藏名家书画”第四度赢得100%成交白手套,而李可染的《漓江天下景》则以2530万元成交价夺冠。

“我想20世纪最重要的几位画家绕不开李可染先生,20世纪的画家群星灿烂,多得像星辰一样,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画家不超过十位,而这十位中,我认为可染先生应该是前五位之一。”著名学者、书画家梅墨生先生在“崇正讲堂”之《李可染作品的赏与鉴》讲座中提出,在中国绘画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对拷问、交汇、转型,李可染先生用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最终丰硕的艺术成果,证明了中国画仍然有无尽的魅力。

提倡写生 形成“实境美”

“可染先生忧心于中国艺术文化那种使命感、那种责任感,到现在依然让我从内心里肃然起敬!”“崇正讲堂”之《李可染作品的赏与鉴》日前在东方宾馆举行,由著名学者、书画家梅墨生先生主讲。

讲座中,梅墨生从多个角度剖析李可染书画艺术成果:“第一个角度,我认为可染先生是中西融合以中为本者。基础语言上,他的继承与运用,他又与黄宾虹、齐白石所谓的传统派一脉相承。当然,新与旧,土与洋都是相对的,齐与黄在中国画坛也曾被视为变革者,被认为是非正统的。而李可染先生在笔墨与意境两方面的坚守,正与齐黄相关。他在变中有不变,他在继承中又求变。”

“第二个角度,创变的具体内容有几个角度:第一,写生方法形成实境美;第二,重视书法,坚守笔墨美;第三,营造意境,开拓主题山水画新领域;第四,发挥水墨功能,完成现代的水墨转型;第五,深入宋元的传统与借鉴西洋的画法;第六,独到的造型美与个人化的图式。先来说写生,5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国内有人说中国画不能写实,不能反映现实生活,但其时的政治需要要反映现实生活,需要反映工农兵,这是时代的需要、政治的需要。而可染先生则用中国画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画能反映真实的景色。他的举动是空前的,大家都在临摹,而他却走出画室,对景写生。现在大家广泛使用的背的画架子,就是可染先生创造的,他的举动、他的探索、他的创作,都具有首创意义。”

“潘天寿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画是画修养,西洋绘画是画感受,而可染先生这一点是借鉴西洋的。可染先生用感觉来作画,他的画重观察、重归纳、重再现、讲实景。画出实境,是其革新的一个角度,他并不是巨细无遗地再现自然,而是有自己的归纳。可染先生强调,写生要对自然做深入的观察,但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要懂得取舍。”梅墨生如此解读。

再现实境静态厚重之美

据介绍,1956年,可染先生再次外出写生,历时8个月,行程过万里,作画200余幅,此时的他已将对景写生变为对景创作,开始提炼和归纳。

“身临其境是李可染先生写生作画的最大拓展,对于以意会、以心写的传统来说,这是一个可贵者胆的明显实践与大胆突破,也可以说是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岩等一批画家在特定年代开始的艺术新风。”梅墨生细述,“傅抱石绘画的实境在于动态之美,特别是他画的瀑布,真有身临其境、风雨飘摇、气象磅礴的感觉。但可染先生画的实境是静态的,你看他画的漓江,是山川无比经密而深沉的感觉。可染先生的人格魅力,他的心性给我的感受和理解是,他极为沉静,极为坚毅,极为安静,感觉他稳如泰山,而且极为冷静和理性。这一点在他的绘画里都显示出来了,全是表达山川敬慕之美。”

梅墨生说:“傅抱石和李可染先生都用泼和染,但傅抱石丢弃了一些传统的笔墨,傅抱石先生用的散锋乱笔 抱石皴 ,这是可染先生不做的,我想这与可染先生的性情有关。可染先生要求 厚重 ,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例如,同样是表现外国风情,可染先生画的德国《德累斯顿》景色,经过了概括和提炼、删除,有一种净化了的沉静、幽谧的美。在此后的《漓江》、《井冈山》,都是可染先生在写生的过程结束后,经反复咀嚼、提炼出来的,是形成了个人的语言的个人图式。”

(原标题:李可染:净化的沉静 幽谧之美)

(原标题:李可染:净化的沉静 幽谧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