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界丨来自动物世界的自然教育

 timtxu 2018-01-21



以惊讶、悲悯、感恩与谦卑之心,感悟自然中的奥妙与智慧。

——《动物记事》



缘起


    每次我在大自然里观察动物,总为它们在外形、颜色、身体结构或者习性(本能)上的无穷奥妙所叹服。例如,模仿断枝的舟蛾,它怎么知道头尾两端的颜色要长成像枯枝新断口的不规则棕黄色?这表示虫子跟我们一样,是通过观察而了解新断枯枝的情形啊!




      又如端红蝶的毛毛虫在受惊时,突然一挺身、略昂首,竟然成了一条有三角形头的赤尾青竹丝。事实上,它不必把头挤成三角形也像是一条青蛇,而它选择装成三角形头,这表示,它知道示尾青竹丝是比较能吓退敌人的毒蛇,而青蛇惊吓敌人的效果则较为逊色。




      枯叶蝶伪装成枯黄之叶更是惟妙惟肖,不但有叶柄,至枯叶上常有的小破洞或细裂缝都不会遗漏。这也显示枯叶蝶对于枯叶的了解是巨细靡遗。




      在观察长颈摇篮虫编织叶片摇篮时,我一直在思考的是一它如何把编织的巧妙技术遗传给下一代?。因为编织过程中必须利用叶片反折的弹性来阻挡卷叶的松开。这是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物理技巧,摇篮虫靠遗传来传递给下一代,这是否意味,知识或智慧是可以遗传的?




      我在婆罗洲的热带雨林看见一只像朵盛开的灿烂兰花的钱螂,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观察到一只像树木叶片的螳螂,而在台湾发现一只长得像大黄蜂的拟蜂螳螂,都是如此不可思议·····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从自然观察中明白整个大自然是伟大奥妙的设计,而设计者就是神,他不需名字,也不劳宗教来定义他。他是大自然中的一切,而一切都在展示他的神奇清晨画眉鸟婉转的歌声、舞过花丛的斑斓彩蝶、西北雨后的蛙声、瑰丽的黄昏彩霞,以及静夜中飘来的幽幽兰香·····




禅心



      我在大自然中窥见宇宙与生命的奥妙,学到了谦卑、珍惜与感恩,但愿读者诸君,在读了我的这些书后,也开始学习自然观察与体验,从大自然中取得智慧与喜悦。这是我写这些书的最大目的!



徐仁修

      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1946年生于新竹,在美丽的芎林乡村度过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15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他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和中国大陆。徐仁修的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配以摄影图片和真实的蛮荒经历,畅销台湾及海外华人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出版界较高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