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会说赵国不给璧会理亏?

 思明居士 2018-01-21


先说结论吧,理亏这一点没有问题,赵国不给和氏璧确实存在理亏的嫌疑。但从这个事件来说,到最后其实是蔺相如理亏。

我先来理一下为什么说不给璧理亏没问题,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我愿不愿意给你换东西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两国关系的外交问题。


第一,原本和氏璧也不是赵国自己的,赵国也是从楚国得到的,所以这并不是不能交易的东西。赵国可以跟楚国交易,秦国也可以和赵国交易,所以秦国提出想要和氏璧完全合理。

第二,和氏璧虽然珍贵,但毕竟价值有限,而秦国提出以十五连城交换,用十五座城池换一块小小的玉,这属于天价。所以当秦国提出这项要求的时候,等于在外交上释放出了一个善意。如果是两个人,你不愿意完全可以不给,但两国之间换璧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外交示好。当一国示好,另一国却不同意,那就属于蓄意破坏两国关系了。

第三,所谓“理亏”指的是落人口实,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道德上的理亏。国与国之间,理亏就是指给了别人一个开战的借口。当秦国释放善意要用天价十五连城来换一块玉的时候,赵国面对这样的好事居然不给,不是看不起秦国是什么?所以说就是落人口实,给了秦国一个开战的借口。因此赵王会说“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所以说不给就落人口实,就是理亏。


那就来说说为什么我说后面理亏的是蔺相如自己了。这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的观点。他提出蔺相如的做法是前后矛盾的。他既然提出了赵国不给璧,理亏在赵国;秦国得璧不给城池,理亏在秦国。但后来他又怎么做呢?蔺相如到了秦国感觉秦王不想给城,就以死相逼,让秦王斋戒五天,设下重礼才能接璧。结果秦王一切照办了,蔺相如却已经派人抄小路把和氏璧送还赵国了。随后他交不出和氏璧还在大殿上义正严辞痛斥秦王。

这就很矛盾了,秦王完全按照你提出的要求斋戒了,设了重礼,结果你不但失信交不出和氏璧,还莫名其妙骂了一通,难道这就不是理亏吗?秦王还没拿到和氏璧,所以不存在不给城池失信这个问题,失信的是蔺相如。所以说,最后完璧归赵能成功而蔺相如也能活命纯粹是运气好,秦王懵了没反应过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