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深陷“腊丸案”丑闻的李光地,为何仍被雍正称为“一代之完人”?

 大东村人 2018-01-21

我有靠谱回答

1个回答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林小静

李光地是福建安溪湖头乡人,清代康熙时期的名臣,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以试策论举于乡,康熙九年(1670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直隶巡抚,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为官五十年载。然而,时人和后世对他却毁誉参半,李光地去世后,康熙评价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雍正在其祭文里赞扬他是“一代之完人”,时人杨名时称赞他“先生之在官也,公忠易直,论人言事,无所依回,一不掩其是非之实。”而在民间故事中,李光地却被塑造为爱耍官威、为人阴险的形象,他与陈梦雷的“蜡丸案”为其招了不少“黑”,在《集美民间故事选》中还有一则名为《李光地泼屎白己跪》的民间故事,讲述的就是李光地树官威却弄巧成拙的事情。

李光地

不过,现今的历史学研究者对李光地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主要侧重于他对康熙朝吏治的贡献。康熙十九年八月(1680)至二十五年十月,李光地任内阁学士,此间,他经常向康熙谏言,为康熙出谋划策,颇受康熙的赏识与信任。具体言之,李光地的功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藩之乱时,福建耿精忠叛,李光地赴福州与陈梦雷密议入闽破敌之策,康熙为之动容,说“深为可嘉”。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清军复福州,第二年康熙即任命李光地“著额外升为学士”。李光地任学士时,每每廷议政事时,不随波逐流,反而很有主见,他为清廷平复台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说服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衔,率部攻打台湾。时康熙曾就如何进兵台湾咨询廷臣意见,朝中大臣皆因八旗不擅水站,持反对态度,唯独李光地因“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施琅后来率领清军成功收复了台湾,李光地也随之被康熙嘉赏,康熙事后说道“台湾之役,众人皆以为不可,独光地以为可取”。

二、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李光地任直隶巡抚期间,由于政绩卓著,多次受到康熙的褒扬,“身劳而心安则为之,利少而义多则为之”,康熙称其为“名臣”。他对民政、刑狱、社会生产等各项事业,无不综揽,崇尚务实,以国计民生为重,尽心尽职,彭绍升评价他:“公在官以清勤自励,恤民之隐,尤尽心于农田水利”。此外,李光地曾授康熙旨意,负责永定河工程疏浚工程,在他的治理下,原定一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因此特地颁赐诗、字,并御书“夙志澄清”匾额。

三、李光地不仅在政治上为康熙提供不少谋略,他在学术上也深受康熙帝的倚重。他经常被康熙帝召入便殿研讨义理。康熙帝所御定的书籍多指派他来参定,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五月,李光地受命主持纂修《朱子全书》,此外《周易折中》、《性理精义》等均为李光地校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康熙帝又采纳他的建议,将朱熹从祀孔庙的地位“升于大成殿十哲之次,以昭表彰至意”。

李光地剧照

康熙晚年,深受诸皇子夺嫡之争的困扰,李光地作为康熙的亲近重臣,康熙曾多次征询李光地的意见。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康熙帝称赞李光地“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同年五月,李光地病逝,享年77岁,康熙帝特颁谕悼念,“惟朕知卿最悉,亦惟卿知朕最深。” 雍正初年,加赠李光地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参考文献:

王思治:《李光地简论》,《清史研究》,1993年01期。

陈梧桐:《论李光地对清初统一事业的贡献》,《清史研究》1993年01期。

陈祖武:《论李光地的历史地位》,《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0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