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物摄影技巧

 kuailedexiaobianfu 2018-01-21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误用,请及时联系,第一时间取消。


静物摄影可以说是摄影里面涵盖内容最多的一种。日常用的,玩的,吃的,都可以拍摄。

还可以像美术一样,让静物充满艺术感。

来点清新淡雅的也可以。

或者少一点。

经典的黑白怎么能放过?

简约风格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想以摄影为谋生手段,那么,还有一个庞大的市场等着你。那就是——商业摄影。

每一样产品,拍照时不可能只拍一张,再加上不同公司在不同时间可能重复拍摄,这前景是多么广阔。


好了,看了上面的照片,到底什么是静物摄影呢?万能的度娘告诉我们:


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相对,以无生命(此无生命为相对概念,比如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虾、已摘掉的瓜果等)、人为可自由移动或组合的物体为表现对象的摄影。多以工业或手工制成品、自然存在的无生命物体等为拍摄题材。在真实反映被摄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构思,并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将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这就叫静物摄影。


简单总结了一下,拍照对象可以任你摆布的,就是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的入门很简单,和常规不同,你不需要为静物摄影专门找一间工作室或者专门为此找一处非常理想的地方。你可以在家里找一个简便的空间开始你的摄影工作,例如床边的一张桌子,旁边有一个简单的背景,还要利用到一些灯具。

静物摄影与风景摄影和人物摄影有很大程度上不同,风景和人物一般都会设定一个主题,或者是一座高山,或者是一个模特,它们自身可以有很大的变化,创作的空间是现成在你面前的。然而,静物摄影不同,它们变化极少,所有的情况都有摄影师控制,包括主题,你需要绞尽脑汁的去想有趣而且新奇的方法去创造性的捕捉它们的特点。

就像上图,只要桌子上可以摆下你要拍的东西,就可以开始我们的静物摄影之旅。


拍照之前肯定要选择拍什么,拍摄什么样的照片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在屋子里好好找找,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但是简单的东西作为起步对象。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定要像其他人一样拍摄水果或者鲜花,可以开放性的选择拍摄对象,但是也不要选择过难的。

当你出门四处逛的时候,如果有东西吸引了你的眼球,把它带回家(但是不能是去偷),或者做个标记以后有时间再去拍。尽量避免选择草和金属这类带有反射性表面的对象,因为拍摄它们的光线十分难控制。一旦你掌握了单个实物的拍摄技术,尝试着几个实物一起拍,最好几个实物形状、颜色、纹理都不同,看看你是否能拍出好的效果。


光线方面因人而异,不一定要使用非常昂贵的光线器材,有时你只需要找一间房间使用遮挡板或者窗帘来挡住所有的自然光线,这样你就可以完全控制照射在你的拍摄对象上的光线了。


如果能够有效的使用一般的灯光,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请务必除了放置在实物前面以外多尝试几个放置的位置,侧面和后面投射过来的灯光能够增加镜头的趣味性、光影性以及纵深感。否则,你可以选择一间光线只来自于一个窗户的房间,把这个作为有利条件。日然光从一个角度照射物体,你可以使用其它灯光或者反射器来调节所需的灯光。


质感的表现是静物摄影的主要方面,要将其表现出来,除借助于某些道具外,关键在于用光。对于表面比较粗糙的木和石,拍摄时用光角度宜低,多采用侧逆光;而瓷器宜以正侧光为主,柔光和折射光同时应用,在瓶口转角处保留高光,在有花纹的地方应尽量降低反光;对于皮革制品通常用逆光,柔光,通过皮革本身的反光体现质感。

对于反光强,表面的面状较明显,明暗反差大的金属作品,应以柔光和折射光为主,提高反差。

拍摄工艺品时要注意它的立体感,一般多采用侧光,最好能分出顶面、侧面和正面的不同亮度,还要从明暗不同的影调和背景的衬托中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深度。测光时光比不要太大,一般背景的色调与主体和谐为好。也可用鲜明的对比,最好用画幅大一点的相机与大一点的底片。这样放大后工艺品的质感、细部层次、影纹色调都较好。


人为的布光也是工艺品拍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张照片使用了碗口灯置于前侧光光位,碗口灯可以制造出硬光光源。硬光的可塑性强,竹帘放置在光源前方,改变了光的形状。你也可以手工制作一些别的形状,类似窗户的“十”字形,这也是光线造型中常用到的方式。

  还要注意的是,光源的角度要足够低,才能拖出长长的影子。那么,如果是对比度弱的软光会为画面制造出怎样的效果呢?

这张照片是利用自然光光线拍摄而成的,画面的左侧是窗边。下午3-4点左右的太阳光线很柔和,倾斜地打入室内,这个时候很适合利用自然光线拍照。而用反光板为静物补光,以至于光线反差不会太大,从而得到一张对比度较小的高调画面。这样的软光源让整个画面显得柔美安静。


光线的控制


正面光(也称为“顺光”)


摄影者背对光源,即由摄影机后面射来的光线,亦称顺光。因为被摄体的所有部分都沐浴在直射光中,面对相机部分到处有光,所得结果是一张缺乏影调层次的影像。 用正面光特别是高的正面光拍摄面部时,可能不好看。

聚光灯效果(不加柔化)

直射光适合于表现一些质硬的物体,会给观者带来一种明了、强悍的感觉。

直射光可展示硬质物体的光滑质感。

泛光灯效果(加柔光罩之类)

在静物拍摄中,打柔光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用光方式。它不局限于拍摄某一类物品,只要你想让你的影像表现出朦胧柔美的情调,便可使用这种用光方式。

柔光拍摄中会使用到柔光罩。


主光 辅光


辅光是补充光照射不到的被摄物其他面的光种,以弥补光照的不足,起辅助作用,须配合主光使用,所以又被称为副光。一般用辅光来平衡被摄物明暗两面的亮度差,体现阴影不分的更多细节,调节画面的光比(照明反差)。 


 在辅光的运用上,有一点要明确,辅光的强度应该小于主光的强度,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并且容易在被摄体上出现明显的辅光投影,即“夹光”现象。

主光 辅光效果

顶光


    顶光,即来自被摄物体顶部的光线,与景物、照相机成90度左右的垂直角度。用银反射板或频闪灯光,将正面光改作辅助光使用,不合适情况立即消失。对于拍摄肖像等是最不适合的灯光。

顶光效果图

侧光


侧光,即来自景物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同景物、照相机成90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种光线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产生明显的影子。采用侧光摄影,可造成较强烈的造型效果。

测光效果图

逆光


逆光一种是由于被摄主体恰好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的状况,这种状况极易造成使被摄主体曝光不充分。在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应尽量避免在逆光条件下拍摄物体,但是有时候逆光产生的特殊效果也不失为一种艺术摄影的技法。

逆光效果图

逆光能突出表现物体轮廓,适合拍需突出轮廓,强调通透感的物体。但由于逆光光照面积小,反差较强,故静物摄影中极少采用逆光作主光。

下图是整个的光线方向的图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前面还少说了一个底光。

底光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都是人为出现,极少使用,有时会用来表示被摄物体的高大或者消除阴影。

回到入门那张图,这张图中,其实就考虑到了底光的作用。仔细看,那个放花盆的架子下面是空的。

底光也有用的到的时候,比如下图这种展示水果蔬菜横切面的照片,用底光效果就很好。(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逆光)

光线有了,还需要精准的景深控制,也就是照片清晰的范围。

合理控制好景深,就能得到一张主次有别的好照片。景深是由焦距、光圈值、物距这三点来控制的。在静物拍摄中,景深浅而虚化效果明显的景深控制是比较合适的。

使用长焦镜头或是大光圈都能够得到浅景深的画面,亦或是调整远景或是前景与清晰焦段的实际距离来制造虚化。这可以根据现场光源与实际物体大小来决定你以何种手段来得到浅景深的画面。

上图中这个可爱的粉色的天使形态的静物是一个移动电源,我为它制造了一个秘密花丛的环境。选用f3.2的大光圈使背景的花卉都虚化掉,背景满满的鲜花一点都不会抢去主体物的存在感,这样的浅景深让主体物尤为突出。

如果你细心留意,可以看到画面左侧和右上侧有两片虚化掉的绿色色块,这是我为了营造丛林感,将两片树叶道具放置于镜头前方的。因为这两片树叶距离主体物所在的清晰范围更为远。所以,虚化更加明显,这就是利用物距来制造虚化。

再来看这张食物图,使用了长焦进行拍摄,因为食物的体积不大,长焦构图范围小,也不会造成畸变。同时,浅景深很好的突显出了食物的肉感,也让远景的食物虚化掉,主体物尤为突出。


对于三脚架,主要取决于你的光线条件,有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三脚架和快门线。我建议使用这些设备,因为有了这些设备,你可以更好的观察和拍摄你的对象。这些设备也可以使光圈速度略微变长,使图像的聚焦点前移、背景虚化,假如你需要的话。


但是,不要让固定位置的相机限制了你的创造性,一旦用了三脚架,比较容易忘记由于位置固定,所有的照片都是由一个角度拍摄的。需要确保你拍摄时能够调整角度和高度。否则,在你知道并且做出调整前,你的整个系列摄影作品都是一个角度拍摄的,变化非常小,极其有限。角度和高度可以同时调整。可以尝试鸟瞰图的方式来拍摄对象,从上往下的拍摄,但是要小心一点,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要将阴影投射在物体上。


布景道具安排

背景和小道具有烘托的作用。适当安排静物背景,可以突出产品特性。根据产品特性和想突出的产品特点来安排背景,能让拍出的静物更个性更精美。

使用道具安排背景有几条小窍门:

      1. 鲜花、绒布、小摆件的衬托能突显精致,美好的特点;

      2.书籍、檀木增加文化底蕴,给人高大上的感觉;

      3. 藤编、布料、牛皮纸(报纸)的背景给静物增加文艺气息;

      4.增加静物文艺气息。

根据以上4点,安排静物背景时有以下思路:拍首饰类静物,要突出精致,应选绒布和鲜花做背景;拍摄厨房用品增加生活气息,可以鲜花和桌布做背景;拍摄钱包手表可以用书籍做背景。


选择一个好的背景对你创作一件成功的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的背景最好能够简单但是漂亮,这样不会对你所拍摄的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一面素色的墙或者一张大的白色或者素色的纸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如果选择背景来承托实物,你是想要中性的背景呢,还是需要和实物相匹配色调的背景。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实物,有可能用不上使用背景,可以使用一个衬底来代替,例如黑色的天鹅绒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能够吸收光线,使衬底看起来是纯黑色的。


照片中各种创作元素间的组合,对于拍一幅独一无二的,精美的静物摄影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三分法则,应该考虑如何使你的作品做到各种元素的最佳组合。确保在画面中没有能够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只有主体和背景。


尝试着使用一些创造性思维来改变各种元素的组合来进行拍摄。你希望观众的焦点在哪里?你会充分利用物体周围的空白空间吗,有没有可能尝试着填满画面?你所拍摄的主题,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它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单独的一个主体存在?

静物摄影有一个优点,就是因为被摄物体是静止的,所以你可以重复拍摄。

拍摄的目的决定了作品中的情绪。所以如果尽量放松自己来摄影(反对有人向你指派工作),压迫感越少,越能够确保很好的还原摄影所要表达的东西。做事情漫无目的肯定是不好的习惯,但是对于静物摄影来说,这可能反而是好的。因为你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完成你的杰作。

和景物摄影不同,光线不会很快的变化;和人物拍摄也不同,你的拍摄对象不会越来越无聊,它一直是这个样子的不会有任何变化。这些都是静物摄影的优势,你可以将你的拍摄对象、光线、背景和相机都固定好,拍一些照片,然后改变它们,继续进行拍摄。假如你自我感觉不是很好,你可以走开一会,喝杯咖啡再回来继续拍摄。

静物拍摄没有理由不排除清晰干净的照片来,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光线和焦距。如果你手头有个微距镜头,那再好不过,如果没有,试试选择你的相机的微距模式,这样能够让你更好的捕捉你的对象的细节。

如果你纠结于光线,组合及构图的时候,可能你需要一些灵感了。找灵感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看那些很多年前的大师的静物作品。上网查找文艺复兴时期的静物艺术作品,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各个元素。


研究这些作品将会帮助你更好的思考构图、阴影和颜色的综合运用。希望这些能够给你灵感,让你能够拍摄出更精彩的作品来。

其实不光是美术,许多地方都可以借鉴。离得最近的就是电影,可以说,好的电影大师都是构图的高手。而许多纪录影片,尤其是山水的纪录片,随便截个图,就是一张优秀的照片。

就连许多家长反对孩子们玩的网络游戏,画面中也包含了构图的技法。中央、对称、对角线,比比皆是,就看你有没有发现他的影子。


说到静物摄影,构图是关键。摄影师在拍摄前应该把被拍物体的位置都精心安排好。整体的画面要平衡,让观看的人有足够的喘息空间。不论是在图库中购买照片还是自行拍摄,都要注意,影像画面需要让人看得舒服,而且没多余对象。有一种很流行的排列方式叫作 “Knolling”,这是一种整齐排列对象,并从正上方拍摄、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各个对象的拍摄方法。该方法最初是用作纪录对象、辅助研究等,现今变成一种整理,展示物品的拍摄摆放方式。

对摄影画面的色彩进行布局时,就像在玩一场场游戏,有趣又刺激,你可要多动动心机。依附于对静物本身的细致观察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画面的色彩及调性。

色彩的搭配分两大类:对比色调与同色系色调。你可以选择让色彩对比鲜明一些,显得一切都性情盎然;也可以使色调统一,也许可以制造出一尘不染的画面感。

对比色调让画面充满活力。以上这张照片就遵循了对比色调,新鲜的绿色蔬菜上堆积了红色的番茄,红色与绿色的碰撞充满活力,是不是一看到就食欲大增呢?动机如此明确的对比色调,让画面秀色可餐。再来看看色调统一的画面带来的效果。

同色系色调让画面和谐统一。看看上面这样示意图,白与蓝这两个颜色几乎霸占整个画面,画面色调和谐统一,清新简洁。对于同色系的色彩搭配可详见色卡,相近的2-3个色相可配置在一张画面中。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搭配物的色彩饱和度要低于主体物的色彩,因为饱和度过高的色彩很容易在画面中凸显,搭配道具时不要抢了主体物的风头。

暖色调也是静物拍摄中常用的一种色调,它色温柔和,会给予人一种想要靠近的感觉,通常被用来拍摄具有怀旧风格的影像。例如上图,铜制怀表、皮革记事本、小的铁质物件、随意蜷缩的图纸,整幅图配上暖色调,宛如呈现出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富豪的书房一角。


每一个物体都有它自身存在的特性。在拿起相机之前,我们可以先仔细观察面前这个即将被摄取的物体,从外观到本质。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静物自身拥有的气场来决定画面的布局。

准备好相关的辅助道具后,就可以开始构思画面的搭配细节了。搭配物与主体物的摆放位置也十分重要,需要遵循一定的线性规律来进行摆放,而日常拍摄静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布局方法:点线结构、“S”型结构、平行线结构、交叉线结构、开放式结构等。这几种构图方法基本都遵循了黄金分割的方法,将正副画面以合理的比例进行分割,使的画面内容丰富但不杂乱。同时,主体能够得到突出。

两个木盘搭配物的摆放线条与两个酒瓶的摆放线条形成了交叉线。这就是上文我们提到过的“交叉线结构”。画面前景背景主次有序,一幅画面中融入多个元素仍保持整洁的整体感。

而这张,采用了点线结构法,条形面包与刀叉的摆放方向形成了交叉线,并在其中包容下了主体食物圆盘,巧妙地成为了视觉中心点。

对角线构图要用的自然、巧妙。

有时候, 当我们的视线在某张照片上漫无目的的游走、停留, 好几个有趣的点在吸引着我们的视线, 这就是所谓的散点式构图。这样的照片就如同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以回味的空间。 这种构图方法尤其适用在人物众多的场景中, 以制造很好的欢庆、忙碌、热闹的现场感, 也能够传达关于主题的更多的信息。

 散点构图把物体布满整个画面,不刻意去突出某件物体,完全是自由松散的构图结构。但他通过疏密或色调去组织画面,使无序的画面置于有序之中。

运用散点构图法的时候切记不要把物品集中堆在一起,这样会使画面看起来比例不和谐。


三角形构图通常是以三个相同性质的主题构成画面的三角形整体。由于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由不同方向的直线合拢而成,而不同的线条组成不同的形式的三角形,产生不同的趋势和变化,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对比构图:

对比是构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比的极化被广泛应用,色彩对比、质感对比、大小对比、形状对比、疏密对比、阴暗对比、方向对比、情绪对比、变异对比等等,比比皆是,能成功运用对比构图的作品多数不凡。


 构图时通过一些元素的对比,有对比才有突出,才会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并且对比因素运用的越多,画面也越具观赏价值,所以对比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会有几种对比因素并存一幅画面中。


虽然看静物照片时,大多的注意力都会放在主体上,但它们周围的空间,也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强调负空间(也就是留白),照片会展示出完全不一样的气氛。

而留出的空间,在设计或是排版时,也能够方便设计师把文字加进去。无论是加上个人的LOGO还是加一些文字都比较方便。


拍摄静物时,如果确定主题之后,应该想想你想通过照片传达的讯息。如果能给主体搭配一些点缀,更能锦上添花。例如,以上的照片以食物为题,一些小配件,可以让人联想到曲奇的制作方法或是口味等。因为我们拍摄照片是要通过它与观赏者对话,这就需要考虑拍摄的画面,是不是配合产品或主题的气氛?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还是严肃庄重的?拍摄的准备过程中,应多考虑照片的叙事性。如果能在创作的过程中加上自己对于静物的体会,那就更好了。


玻璃制品,是静物摄影中经常遇到的。

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光线做为照明”跟“有意识的控制光线”对于影像呈现的差异。玻璃本身是透明的,表面会反射,本身又会折射光线,所以拍摄起来存在许多打光的问题,但也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好很容易让摄影师可以对于光线的控制有所启发,所以拍摄玻璃大概可以算是摄影师修炼的必经之路吧!?


下面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来看看布光的作用。

首先是把玻璃杯,拿到白墙前面,拍摄平台则是玻璃桌面。相机取好角度后拍摄。在这边我们完全没有做任何的控光动作。

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图片。

好暗~嗯嗯(思考一下),应该是“曝光补偿”的问题,因为是白墙,“白增黑减”大家都知道!好吧,那就 EV再拍一张来看一下!

看起来是比较亮了没错,不过怎么还是看起来还是不太行的样子?

好吧,上面这就是当摄影师对光线的控制没有感觉时有可能会出的包,当然你也有可能很幸运的,玻璃杯不小心一摆就摆在很适合她的地方,让你“蒙”到,但是身为摄影师,拍照怎么可以靠蒙的呢?!

接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不该存在的那些“杂光”消除掉,也就是“把环境光源全部关掉”,改以一盏棚灯+柔光罩打亮背景,形成一个单纯的背光。

看看这样的效果如何?

哇!看起来果然是比刚刚好多了!至少玻璃上的那些丑丑的反光已经消失了,不过…玻璃杯的边缘似乎不是这么清楚…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要替玻璃两边“画上”它的边缘。

实际上的做法是在玻璃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各加上两块档光的黑色板子。

看作品玻璃的左右两边的边缘,不过看起来杯子两侧黑边还是不太对称,左边的黑边似乎太细了!?这个问题是来自于玻璃本身,或者相机、玻璃与黑色板子的相对位置关系。换句话说,只要调整一下玻璃和板子的位置,就可以调整这些黑边的粗细!

调整后的左右黑边看起来果然比较对称了…不过好像还缺了什么?一般我们希望玻璃看起来能有点层次,而事实上玻璃中间的层次,其实是“背景的成像”(你可以想象这个形状的玻璃杯或多或少就象是一块透镜)。所以要改变玻璃的层次,不是直接对玻璃打光,应该要对背景打光才是。透过对背景光线的控制,来改变玻璃的视觉外观…

透过一个小光源,让背景的光线能比单纯用柔光罩更有亮暗分明的层次。

这次拍摄结果大家应该看得出差别吧!?玻璃中间稍微亮了一些,这样大体上其实已经OK了,不过其实玻璃杯的杯缘部分也是可以“涂黑”的。

方法是拿一块黑色的板子遮挡来自上方的光线,应该可以看得出杯口部分变得更黑了。

稍微调整整体对比让层次更明显,然后修饰一下细节,玻璃杯的照片完成。

跟一开始的图比较一下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回去试试。如果你是想拍出漂亮的玻璃制品照片,那需要考虑的会更多,最起码你得把后面的那条线给去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