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距摄影技巧

 kuailedexiaobianfu 2018-01-21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整理文章纯属个人爱好非盈利。如有误用,请及时联系,第一时间取消。


微距摄影,和人像、风光、静物之类的一样,是摄影中的一个分支。因为他的拍摄内容以花草、昆虫居多,所以有时也称为生态摄影。

 比如下面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微距摄影。

 蒲公英是比较常见的,从完整的花到单独的种子,空中的,落下来的都可以拍,还可以喷上一些水珠,拍出更独特的照片。

 花草。

 各类昆虫。

 各种植物、菌类。                                  摄影:白狼

        摄影 :愚人制造

      摄影: 愚人制造

各种类型的水滴也是其中的一种。


总之,基本都是近距离的拍摄。


那么,到底什么算是微距摄影呢?

微距摄影指照相机通过镜头的光学能力,拍摄与实际物体等大(1:1)或比实际物体稍小的图像。简单点说,就是你拍一个1厘米大小的物体,这个物体在相机的感光元件,也就是CCD或CMOS上也是一厘米大小。微距摄影的放大倍率通常在1倍到50倍之间,严格来说应该在1倍到10倍之间。

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拍摄1∶1~1∶4左右影像比的都属微距摄影,而达到10∶1~200∶1则属显微摄影。

下图是沾满花粉的蜜蜂的眼镜,就是显微摄影。上面的黄色圆点是花粉,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相机想成像,肯定离不开镜头。镜头里有一个分支是微距镜头,他们可以达到符合微距摄影的放大率。

日常经常听到镜头能拍到1:1、1:2的微距效果,这些比例便是指镜头的放大率。左边的数值代表感光器上影像的大小,而右边的数值则代表实际主体的大小,当镜头能做到1:1的放大率时,即镜头可将实物的真实大小完全投射在感光器平面上。大家应记住左边的数字越大,放大的倍数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边的数值较左边大,放大率便越小。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在使用中放大倍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佳能百微镜头,三行数字中的最上面黄色一行,就是放大倍率。根据镜头里被摄物体的距离,放大倍率不一样。

可能会有朋友说,用长焦镜头可以拍特写,而且有的长焦镜头带有微距功能。这么说吧,长焦镜头拍特写确实可以,但是除非是恒定光圈的镜头,否则光圈会变得很小。而拍摄昆虫的时间大多是早上光线不强的时候,光圈大小,对快门速度影响很大的。而且,即使是有的长焦镜头带微距功能,他们的最近对焦距离也限制了放大倍率的不会做的太大。想把微小的景物放大,除非后期对画面进行裁剪,但是裁剪后,细节不行。

下面来看一下通过裁剪获得的照片和用微距镜头拍摄的照片对比:

这是一个水滴,用50mm镜头拍摄的,因为拍出来的水滴很小,为了能正常观看,后期裁剪了。看水滴的边缘,清晰度不够。

这是百微拍摄的水滴,看看他的边缘部分,明显的区别。

再看看原始照片中水滴各自占的比例,更加直观。为了便于对比,我把两张图片贴到了一块。

看看两个水滴的大小,就知道放大倍率的作用了。


除了镜头,三脚架也是微距摄影最常用到的附件。

微距摄影有时是在桌子上进行,大的三脚架放桌子上不方便,于是又有了专门的微距三脚架。其实就是三脚架的缩小版。但是价格可不缩小哦。

作为微距镜头其景深非常小,镜头放大倍率在1:1的情况下,光圈收缩到F22最小,其景深只有2mm,如果在1:2的放大倍率下,使用f22光圈,景深也大约只有6mm。所以我们在拍摄中镜头与被摄物体细微的移动都会影响最终的焦点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影友反映,我明明对焦的是昆虫的身上,可是出来的照片确只有背景中的花朵是实的,昆虫是虚的。所以推荐大家使用三脚架,有条件的影友也可配合快门线一同使用拍摄,尽量减小移动所带来的焦点漂移。

微距摄影想得到一定的放大效果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 使用微距镜头

    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微距镜头阵线。


用微距镜头是最直接有效画质好的方法。

最大优势:方便使用 画质出色

最大劣势:价格昂贵 使用率偏低


2.使用倒接方式

对于反接镜头来说,你选择的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大。笔者知道的现成案例有尼康21/2.8镜头反接,这枚镜头反接后可以达到大概20倍的放大倍率,拍摄出来的画面自然非常微观。

不过镜头在反接之后对焦几乎就不管用了,我们只能通过移动镜头的形式来寻找焦点,这就给拍摄出完整的画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难度。总而言之,这种形式对于已经有一颗标准或者广角定焦镜头的朋友来说,只需要通过一个非常便宜的反接环就可以拍摄,而且画质很有保证,但是就是拍摄很不方便罢了。

反接环其实就是一个金属圈,一边是镜头的卡口,一边是螺纹。将螺纹拧到镜头前,然后把反接环的卡口装到机身上。

这就是装上后的效果,然后就可以照相了。

下面是试小痰盂(50mm f/1.8)倒接环,先小痰盂正拍,大光圈的效果。

下面是使用反接环后拍摄的照片

景深真的非常薄,完全不能指望用手持拍摄,不能调节光圈,不能自动对焦。拍这张时,用上了三脚架和快门线。镜头离这朵花大约10mm的距离。


最大优势:画质出色 价格极其便宜

最大劣势:对焦非常困难 距离拍摄物体过近 拍摄单张时间过长


因为倒接镜头不能调节光圈,不能自动对焦,于是又有人发明了双阳环。双阳环是两面全是螺纹,说白了就是把两个镜头通过螺纹连接起来拍摄照片。

因为下面还有一个镜头是正常工作的,所以可以正常对焦、调节光圈什么的。除了取景还是很近,别的倒是不错。


3、使用近摄镜

近摄镜片就是我们日常看到类似UV镜,CPL镜那种拧在镜头前边的镜片,当然相对来讲近摄镜片要更厚一些。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近摄镜片的使用是非常方便的,而且他不会影响镜头的自动测光以及自动对焦系统,可以说是想拍微距随时拧上一个就可以了。

 近摄镜片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改进版本的放大镜,很多老花镜只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修改就可以成为近摄镜片。我们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近摄镜片价格区间也是非常的广泛,从最便宜的30块钱到售价1000多元的产品,拥有如此的价格区别理由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画质上的巨大区别。

最大优势:不影响自动功能 使用较为方便 价格较为低廉

最大劣势:对于画质影响较大


4、近摄接圈

近摄接圈是黑色的筒状近摄附件,使用时象安装增距镜一样附加在机身与镜头之间。

近摄接圈是一种其实很原始的设备,他的历史可以赘述到100多年前的对焦皮腔上,近摄接圈与当年的皮腔区别其实很小,做成接圈的主要原因是2个,1个是因为相机的像场比较小,皮腔很容易让光轴偏移,另1个是因为现在镜头与相机拥有大量电子通讯触点,做成硬质接环更容易保证连接。当然也有一些廉价接环没有电子触点,但是并不影响画质。

近摄接圈的优势就在于他直接帮你拉近了对焦距离,而能拉近多少对焦距离完全取决于近摄接圈的长度。而且由于没有镜片,所以对于画质是完全无损的。在自动功能方面,近摄接圈基本上不影响自动测光系统,但是会降低自动对焦系统的效果。

 考虑到近摄接圈3枚不足1000元的价格,近摄接圈是不是就完美了呢?绝非如此!近摄接圈会带来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随着近摄接圈长度的增加,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会迅速减少,这对于曝光和对焦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困难,会带来非常高的拍摄难度。


最大优势:价格便宜 不影响画质 基本不影响自动功能

最大劣势:会大幅度缩小“光圈” 影响拍摄成功率


除此之外,还有用增距镜、小画幅相机装大画幅镜头等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是一些微距摄影的小技巧:

目前市面上的数码相机都具有微距拍摄功能,也比较容易上手。但使用微距模式时一定要注意,最好使用LCD取景而不用光学取景器,因为光学取景器在拍摄远距离景物时它和镜头捕获的范围相差不大,但当使用微距模式时这个差距就大了。另外,微距摄影会使快门速度变得很慢,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比手动还要慢。为了生成效果完美的微距图像,也可以使用自拍器,可有效防止相机的震动。

相机上的带小花图标的按键,就是微距模式。


微距镜头结构有别于其他镜头,因为要拍摄出精细的画面,镜头的对焦速度也相对较慢,尤其微距镜头的焦距比较长,对焦速度就更慢。

拍照的时候先粗略对焦,再构图,再精确对焦。一般情况下应该选取画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现的部分,并保持快门的半按状态,在焦点对准以后(要稍微等一下以便相机进行对焦)再从容地按动快门,避免拍摄出的照片发虚。

大家还可以通过手动对焦来拍摄,“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可让摄影师在自动对焦时,也可以实时通过手动对焦进行微调,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避免错过重要一刻。

多数佳能EF镜头配备了可随时从自动对焦转为手动对焦操作的全时手动对焦功能,方便拍摄者在自动对焦合焦后,根据自己的意图微调合焦位置。拍摄者如想手动对焦,可保持注视取景器的同时,不切换对焦模式,直接转动对焦环微调焦点。采用环形USM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包括配有微型USM的EF 50mm f/1.4 USM)和配备STM步进马达的镜头支持全时手动对焦。

尼康的“全时手动对焦”功能有没有,可以直接看镜头上的按键。

像这种带M/A的按键,就是“全时手动对焦”键。

微调对焦时,把相机的放大功能打开,把景物放大,调到最清晰的位置,这样,对焦更准确。

不同的焦点选择,能营造出不同的图像效果。在移动拍摄焦点时,应使拍照对象处于画面中间,一般情况下应该选取画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现的部分,并保持快门的半按状态,在焦点对准以后(要稍微等一下以便相机进行对焦)再从容地按动快门,避免拍摄出的照片发虚。如果是手动对焦,那就直接按动快门就可以了。

一般说来,在数码相机微距模式下,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物体越大,如果不注意画龙点睛,片子画面就会显得非常呆板。如对小昆虫一类的主体拍摄,焦点的选择应该落在昆虫的眼睛上。眼睛是生命的灵气的所在,拍得越清晰越好清楚。尤其是像蜜蜂、小青虫和蚂蚁昆虫这样微小的生物,更要重视对眼睛的表达。如果是身体上颜色比较鲜艳的昆虫,则可以把眼睛放到次位。比如蝴蝶、瓢虫之类。

景深在微距摄影中往往是成败的关键。由于微距拍摄时镜头距景物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浅,背景都几乎看不清楚。但有时为强调画面效果,需要适当加强景深,因此要特别注意聚焦与景深的调整。

景深一般取决于三个因素:

1. 光圈大小。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为了展示花鸟鱼虫细节方面的微距拍摄,纵向增加主体的清晰度,一般适宜用较小的光圈值以加深景深。

 2. 镜头和景物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深,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时最好把要拍摄的主题都能放到同一个与镜头轴向垂直的平面里,否则会有一部分主题可能不够锐利。

3.焦距。焦距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越深。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景深。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利用光圈和焦距的组合,既能虚化背景,又能保证主体清晰。如果用远端变焦进行微距拍摄,拍摄的照片就会不够理想。


在拍摄昆虫中,背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要想拍摄出一幅优秀的作品,昆虫主体要清晰以外,简洁的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微距镜头本身景深就非常小,所以制造背景虚化突出主体不成问题。只要拉开背景与昆虫的距离就能实现。



好的昆虫摄影作品我们都会发现,背景的颜色越简洁越好,而且一定要和昆虫的颜色有差异。例如拍摄浅色昆虫要选择深色背景,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主体。

如果现场拍摄环境不是我们想要的,还可以自行准备一张黑色的卡纸,放在昆虫背后当做背景。

花蕊做主体,花瓣做背景是经常用的方法。

或者用反差比较大的色彩来突出主体。


微距摄影的光线控制本质上是调节自然光与人造光的比例,正确地运行光线,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与意境。但一般不要使用闪光灯。虽然,闪光灯能缩短拍摄曝光时间,获得的景深更深,减弱因曝光时的抖动或物体运动所带来的影响,但微距拍摄时闪光灯的使用要比普通模式下难,很容易造成曝光过度。所以,一般摄影爱好者在进行微距拍摄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照射方向,尽量利用好自然光,确保光线平均地照射在被摄物体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侧面射入的光线能更好地突出物体的质感。如果自然光线的不足或光线照射位不当,可以用个手电筒或白色泡沫板(充当反光板)补光。


在众多摄影教材中都提到尽量避免中午太阳直射或光线强烈的时候拍摄照片,一方面是光比太大数码相机传感器宽容度比较小,会造成亮部过曝或暗部欠曝损失细节。另一方面,直射光线非常刺眼,造成被摄物体色彩饱和下降,影响片子的整体效果。这些在拍摄昆虫的微距摄影中一样适用。微距摄影一定要使用柔和的光线,即散射光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使整个画面被均匀照亮。

顺光拍摄是最为常见的拍摄方式,利用光线直射在昆虫身上。之前也提到要注意光线的强硬,如果遇到光线很强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被摄昆虫的前面放一个柔光布以达到散射光的效果,可用普通打印纸替代也可以用美术上用的硫酸纸。当然也可选择早上、下午柔和的光线进行拍摄。

顺光拍摄主要能表现昆虫表面的纹路,质感和色彩,所以自身色彩丰富,纹路优美的昆虫更适合顺光拍摄。 比如七星瓢虫或甲壳虫类的昆虫,利用顺光很容易表现外壳的光滑的质感。在相机测光的选择上应使用评价测光,这时我们不要做过多的曝光补偿。

想要突出昆虫翅膀的晶莹剔透感,逆光拍摄是最好的选择。光线正对着镜头透过被摄物体照射过来,利用这样的光线可以使昆虫身体边缘变得更加透亮。

逆光拍摄时,背景通常很暗,可以更好的突出昆虫身上的细节。比如蜜蜂身体上的绒毛,逆光时被光线勾勒的十分清晰。如果遇到光比很大的场景,要利用小型反光板为主体昆虫正面补光,而选择不同颜色的反光板也会改变局部的色调,如金色会产生出暖色调。在曝光选择上,建议在逆光拍摄时,如果背景很暗,要适当减少曝光补偿,这样可避免成画面整体曝光过度的问题。


如果是拍摄花草类的静物,那么可以很用心地考虑用光与造型。大光圈可以助你获得极好的浅景深,并且有大的透光度,片子不容易虚掉,同时可以获得艺术美感的效果。但因为是微观世界,相机镜头与被摄物间已经离得很近,极有可能遮住部分光线,所以辅助光是不可少的。如果在室内拍摄,请使用大功率家用台灯之类,至于是白炽灯还是荧光灯并不重要,因为DC都带有白平衡调节,大不了多试几次。另外,一张白板纸用来补光也是很好的建议。

如果拍摄对象是怕惊扰且行动迅捷的小昆虫,高速快门是第一要素。获取高速快门有三种途径,一是使用大光圈,通光量足了,快门速度就可以相应提高。二是使用高ISO,但高ISO会造成画面较粗糙,颗粒感加强,因为表现微观世界一定要细腻一些好,所以除非在高阶ISO还能获得足够精细的画面(很多新款单反数码相机在ISO800下还可以获得通透的片子来),否则不建议使用。三是使用闪光灯,例如为了拍一只纵深感清晰的蝗虫照片,只有通过小光圈才能获得,但是小光圈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透光量的减少与快门速度的降低,而行动快捷的小动物不会给你机会打辅助长明灯光,闪光灯是唯一选择,而且行动要快。为了避免直射过曝,请在闪光灯上加柔光罩。

这是直接扣到外置闪光灯上,俗称“肥皂盒”的塑料柔光罩。

这是可以折叠的小型柔光罩,有圆形和多边形。


反光板预升

为了减少机震,也就是减少反光板升起时的振动,在按下快门钮时,反光板预先升起,一般是两秒后,相机稳定下来后,再打开快门,以保证相机成效的清晰度。


建议使用三脚架时关闭镜头上的防抖功能。据说现在的新镜头有的自带检测功能,如果长时间在三脚架上,镜头会自动关闭防抖。

适当尝试逆光效果。特别是边缘薄且透的植物花、叶之类,逆光下会表现出特别的美感。

旅游景点中,像风蚀的石刻、锈迹斑斑的门锁之类,在微距拍摄中会表现出强烈的质感。

随身携带水、小喷壶,拍花草时特有用,喷洒点水会使照片特灵光,简单一点的解决方法就是带矿泉水,口含水喷一下最方便了。

早上太阳初升的时候,是近距离拍摄昆虫的理想时机,根据是经过长夜,昆虫的体温开始回升,一般都出来活动了,早晨的露水又减缓了它们的活动。早上斜射的阳光对于摄影者来说是一种出彩的光线。

在盛夏天,雨过天晴,是昆虫的活动高峰,而且这个时候由于翅膀沾有雨水的缘故,小昆虫的活动频率明显减慢,加上光线条件理想,实在是拍摄的最佳时机。

拍摄花朵、树叶及户外的昆虫等题材很具挑战性。一阵微风就可能毁掉一次完美的构图。必须消除被摄体的抖动和模糊。在拍摄之前,尝试在地上插根棍子,然后将要拍摄的植物固定在棍子上来保持静止。拍摄时应使用最快的快门速度,如果用小光圈拍摄,则还需要使用环闪或闪光灯组。


微距摄影中还有一个名词:最近对焦距离

最近对焦距离,是指在非常靠近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下,镜头能够合焦的最近距离。小于这个距离,镜头就无法对准焦点,回来会不停的对焦,通常称为:拉风箱。镜头盖不同,其对焦距离也不同,一般来说焦距越长其最近对焦距离也越长。但对于微距镜头这种有着特殊用途的镜头来说,最近对焦距离则不只是取决于镜头焦距。

每个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都刻在镜头筒上,只不过平时不搞微距、近距摄影的朋友不注意罢了。

还有的是下面这样,在视窗里显示的就是当前的合焦距离。

那么,如何测量最近对焦距离呢?从被摄物体焦平面到相机内部图像感应器像焦平面的直线距离,这里可不是说的镜头前沿到达被摄物体的距离(这叫做工作距离)。相机内部图像感应器像焦平面的位置,位于相机机身顶上、左或者右边标有标记的地方。

其次在拍摄昆虫时,焦平面的选择也是要注意的。比如拍摄蝴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并在背上的,那么最好的拍摄方法是调整相机位置,使其与蝴蝶的翅面平行,这样就可以清晰的展现蝴蝶翅膀所有细节纹路。我们可以不用开很小的光圈制造景深,这样也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保证拍摄成功率。

我们要记住的是,不管从昆虫的头部正面、侧面、甚至尾部拍摄,一定要把拍摄内容放在一个平面内。景深和焦平面的调整是精细的过程,要有相当的耐心,也要有熟练迅速的手法,不要让我们的“模特”等的最后逃之夭夭。


微距摄影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布置一些被摄体,来完成我们的构思,比如下图。

看起来很梦幻的照片,就是在下面的工作台上完成的,很佩服拍摄者的构思和耐心。


还可以放飞自己的思想,加入一些创意,绝对让人脑洞大开。


还可以加入浓浓的中国风

摄影   丁海俊


如果有足够的大手笔,也可以学习学习下面的这位专业摄影师Carl Warner的拍摄方法,虽然说不清这算不算微距,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