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化学丨有趣的故事,神奇的知识,都在这里(3)

 太极混元天尊 2018-01-21

初中化学

知识,方法,给你想要的!

今天化学姐再给同学们分享5个生活中的化学故事,既有趣又长知识,化学也很有意思哦~


11、会爆炸的面粉

星期天,小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小玉的二叔。二叔前些天因在一起工伤事故中受伤,现在正住院治疗。谈话过程中,二叔和小玉说起那次事故的经过。小玉的二叔在面粉厂任生产科科长。这天制玉米粉车间的防尘装置出现故障,但又有一批产品急需赶制,为了不影响厂的经济效益,只好一边维修,一边生产。车间里的面粉粉尘越来越多,二叔看到这种情况正要下令停止生产,爆炸发生了。回到家里,小玉问爸爸,面粉怎么会爆炸呢?小玉的爸爸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让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废铁罐的底边附近开一个小洞,插进橡皮管,橡皮管的前端放些干面粉,同时在罐内放一支点燃的蜡烛,把罐盖盖好,放在离人远着的地方,然后用嘴对着橡皮管口向罐内吹气,瞬间一声巨响,罐盖腾空飞起,发生了爆炸

爸爸对小玉说:“看来爆炸与面粉有关,那么为什么袋装的面粉不论放置多久都不会爆炸呢?通过上述实验,你能不能总结出面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引起爆炸?”

答案: 面粉爆炸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干燥的面粉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每立方米 20 ~ 25g ;二是满足物质燃烧的条件,即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和能够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面粉的粉尘爆炸温度只有 400 ℃,车间内电动机皮带摩擦产生的热量即可达到引爆的能量。另外,粉碎机中铁块碰撞发出的火星,也能引发粉尘的爆炸。 不仅面粉能产生爆炸,悬浮在空气中的棉花,尘埃,木粉,酚醛塑料粉等可燃性的细小颗粒都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这些产品集中的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做好防尘工作

12、千年古剑为何锐利犹存

周日,大志和同学们来到省博物馆参观,在一个展厅里他们被两柄精巧闪光的宝剑所吸引。解说员给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剑,可谓古代兵器中的佼佼者,神似玉树临风的君子,形似体态婀娜的少女,一直为众多习武者所青睐。尤其有‘干将’‘莫邪’投炉铸剑的传说相伴,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1965 年,在我国湖北省发掘楚墓的时候,发现了这两柄寒光闪闪的宝剑,剑面上有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剑格(剑把和剑身之间的一小段)部分也有流畅的花纹,并镶嵌着美丽的饰品。其中一柄剑身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两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彩夺目,非常锋利,毫无锈蚀,真可谓无价之宝。

无独有偶, 1974 年在陕西临潼发现了秦始皇的从葬陶俑坑,出土了三把宝剑,整体乌亮,非常锋利,居然能一下划透十多张报纸,真是罕见的宝物。” 同学们听完了解说,个个惊诧不已,声声赞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最后解说员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一段铁片放在潮湿的地方,几天就会发现有红褐色的锈迹生成。而这些珍贵的宝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之久,当它重见光明的时候,为什么依旧锋芒毕露呢?难道它们真的具有灵性吗?同学们是否能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回答呢?

答案: 这些古剑的成份是青铜,也就是铜和锡的合金。纯铜很软,不能做兵器。但若铜中加锡过多,虽硬而脆,一击则断。要做到既坚韧又锋利,非得研究铜锡的合理配比才行。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许多青铜制品的配方经验,能制出勾践剑那般锋利又坚韧的宝剑也就不难理解了。 勾践剑身上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及黑色剑格是经过硫化处理的,这种处理方法使宝剑既美观,又抗腐蚀。到了秦朝,剑表面处理技术有了新的提高,采用防腐能力非常强的铬盐氧化法,即用铬盐作氧化剂,在剑的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致密的氧化层,使它再不起别的化学反应。这层氧化层极薄,只有百分之一毫米,大约是一张报纸厚度的十分之一。就是这薄薄的氧化层,使秦剑在阴冷潮湿的土层里埋藏了两千多年,不锈不蚀,依然光芒四射,锋利异常,我们不能不为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不已!

13、从晴雨花到风景画

小杰的姐姐小凌是师范大学化学系四年级的学生。她经常给小杰做些有趣的小实验,所以小杰比同班的其他同学多懂得不少化学知识。 这天中午,小凌给小杰带回来一朵小花。这朵花是淡蓝色的纸花。据姐姐说,这纸叫滤纸,吸水性特别好。小杰看不出这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就遵照姐姐的叮嘱将它放在窗台上,出去玩了。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中午还是晌晴的天,傍晚竟下起雨来。雨滴敲打着玻璃窗,很有节奏。小杰扒在窗台上听雨,突然发现中午还是蓝色的小花,现在变成了粉红色。他连忙跑去问姐姐。 姐姐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又拿出一张和小花相似的纸,用黄色的水彩颜料作了一幅秋景画。只见黄色的树叶,橙色的果实,一派秋色正浓。姐姐让小杰把画挂起来,明天早上告诉他“变色花”的谜底。

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太阳象被洗过一样,阳光比平时更明亮地照进窗户,照到那幅画上。小杰惊奇地发现,昨天的秋色已变成一片葱葱郁郁的春光夏景。 小杰迫不急待地去问姐姐这其中的奥秘,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那朵“晴雨花”和这幅风景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答案: 花的颜色变化是氯化钴在起作用。氯化钴在没有结晶水时,浅蓝色的,但是当它有一个结晶水时就会变成蓝紫色,有了两个结晶水时变成红紫色,四个结晶水时变成红色,六个结晶水时变成粉红色。在滤纸上涂上一层二氯化钴的水溶液。在空气比较干燥的时候(如晴朗的中午),二氯化钴失水,呈浅蓝色。若在这种纸上用黄色水彩颜料画图,纸上即会出现绿色的景物。当空气比较潮湿的时候(如阴雨的黄昏),氯化钴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由浅蓝色变为粉红色,若用黄色水彩颜料在浅蓝色的纸上画画儿,自然会有橙黄色的秋景跃然纸上。这样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14、“流泪”的水壶

莹莹的妈妈病了,吃药需要用温开水送服,莹莹跑到厨房去倒水,不巧暖水瓶已是空空如也。莹莹只好烧壶开水。莹莹向壶里倒了多半下凉水,放在煤气炉上烧。她希望水快些开,于是把火势调得比较大,自己坐在一边等着水开。过了一会儿,原本很干的壶外面出现了许多小水滴,滴到火上,还“咝——咝”地响,莫不是壶漏了?她连忙跑进屋里问妈妈。妈妈让她把里面的水倒掉,壶底朝着亮处,看看壶底有没有亮点,如果有,就是漏了。莹莹照办了。结果发现壶并没有漏。那水壶为什么会“流泪”呢?

答案: 水壶流的“泪”并不是壶里的水,而是壶外的水。壶外的水是哪来的呢?这还要从莹莹用的火源说起。莹莹用的是煤气炉,燃料是煤气,而煤气、液化气、天然气、木材、煤等燃料都是碳和氢的化合物,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煮水时,火苗上的凉水壶成了水汽的凝结面,将水汽凝结成水珠,挂在壶的外壁,像是在流泪。如果莹莹改用电炉烧水,通电发热,无水生成,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15、有“记忆”的金属

初中化学主要接触了铁、铜、锌、铝、钛等几种金属,其实金属是个庞大的家族。如果它们之间经过熔合而形成合金,那更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60 年代初期,美国海军研究所在研究镍钛合金时,从仓库里领出许多弯弯曲曲的镍钛合金丝,进行加工拉直,堆积在火炉附近。奇怪,待他们要用时,这些已被拉直的合金丝又回复到弯曲形状。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他们将镍钛合金丝弯制成“镍钛合金”字样,然后,将组成这幅字画的合金丝压缩成杂乱无章的一团。当加热这团合金丝时,只听见一阵“咝咝——”的响声,那一团合金丝又渐渐重新变成了清晰的“镍钛合金”字样。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金属也会像有生命的生物一样,有“记忆力”?

答案: 这种合金与一般金属不同,它的确像有生命的生物一样,具有较强的“记忆力”,能“记住”自己原来的形象。 为什么无生命的合金材料也能记忆呢?原来,“记忆”的奥妙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内部有一种特殊的可逆结构变化。记忆合金受到很大的外力作用时,内部的金属原子可以暂时地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被迫迁移到邻近的位置上去,并暂时留在这个位置上。这时,我们看到合金改变了形状。如果将这变了形的记忆合金加热(烧热水或强光照射),那么,金属原子由于获得了运动所需的足够能量,同时在原结构结合力的作用下,就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了,也就是说,它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记忆金属在航空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登月用的月球天线,把它冷却到一定温度,施加外力,将它折压成小球一样大小,装入宇宙飞船。把它送到月球上,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便恢复了原来的大伞形状。 现在,记忆材料已应用于生活用品中。用它制成的车辆,即使碰撞得面目全非,只要用火一烘,或浸泡在热水中,像干瘪的乒乓球一样,很快就恢复了原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