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在泰抗金遗址

 zqbxi 2018-01-21

   (毛晓华 沈嵘)临危受令 率部赴泰 立足未稳 奉旨救楚
    岳飞奉旨赴泰州任职,是抗金斗争的一个非常时期。南宋建炎四年(1130)春,尾追南宋小朝廷的金军,在浙江地区搜遍了深山和大海不见任何踪影。初秋,另一金将挞懒从山东侵入淮南,他们商定要从南北两方打通运河退路,战火从此点燃,并有可能延烧到周边地区。而处于扬州东侧的泰州,此时既无知州,也无兵驻守。
    随着金兀术急于打通运河通道,沿线镇抚使告急,为填补员缺,加强江北的军事力量,经宋军统帅张俊推荐,朝廷提升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岳飞率部于八月十九日启程,二十三日到达江阴,先带一支轻骑分乘十多条小船冒险强渡成功,抵达大江北岸,于八月二十六日夜间二更时分到达泰州城。
    岳飞到达泰州,首先张贴“安民告示”,颁布社会秩序管理条例,组织民团,维护社会秩序,拜访乡绅,了解地情、民情,安抚百姓,治理军中事务非常严整,依旧严禁军士不得骚扰。到九月九日,部队陆续全部抵达泰州后,他将军营屯于城外,不允许士兵随便到街市闲游。岳飞常常带领十来名骑兵到军营附近各处巡视,唯恐有人做出违反军纪的事。
    此时大运河沿线战事紧张,金兀术为使在江南抢夺的物资能够顺利北运,而加强了对宋军的军事攻势。扬州、承州(高邮)相继被金兵攻陷。扬、承二州既陷,如不尽力确保楚州(淮安),则整个淮南又将全部落入金人控制之下,泰州同时面临陷落之危。在这种形势下,高宗皇帝派遣统帅张俊到江北督率各处镇抚使们救援楚州。然而,张俊害怕和金兵交锋,他用种种托词,总是不肯渡江北进。于是,南宋朝廷直接下旨给江北的各个镇抚使,要他们分别出兵去应援楚州。
    岳飞接到朝廷援楚的命令时,部队到泰州刚有数日,开赴前线需要军事物资支持,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泰州已受金兵劫掠,既无银钱、也缺绢帛,自感为一方父母官要关心百姓疾苦,愧对百姓的事万万使不得,岳飞便写了“申状”给尚书省,请求调拨一些钱帛,以便支付本军冬衣费用。因军令急促,未等到回应,岳飞便率部经三垛开进承州地区,边逢敌交战,边等各路宋军援兵会战,但迟迟未见各路镇抚使率兵前来。
    岳家军缺衣少粮等不到援军,在数倍于自己的金军中,孤军机动作战。岳飞本人不但每次都亲临战阵,而且经常身先士卒,自己担任“旗头”。所率将士的动止进退,都唯“旗头”是瞻,看岳飞如何挥动手中的旗帜。岳飞的性格,庄重严肃,不轻言笑。对将士公正无私,恩威相济。凡立功者必受赏,凡有过者必受罚。这使得岳家军全体将士在战时都乐于用命。在援楚战斗中,“三战三捷,杀金将高太保,俘酋长七十余人”。虽然小胜三仗,由于敌势强大,自然解不了危局,楚州危在旦夕。
    楚陷返泰 巧战鼍潭湖 护民撤退 奇袭南壩桥
    岳飞在援楚战斗中,表现非常突出,按兵家常识他心中很明白,救楚州是为了保泰州,一旦楚州陷落,泰州就面临着唇亡齿寒的危险,其他镇抚使可以坐视他人之危,而岳家军责无旁贷,所以在得不到援军的情况下,面对强敌,岳飞为救楚仍奋力拼杀。楚州城于九月二十五日被金军攻陷,百姓遭到屠城之难,老少皆被杀绝,财物被劫,房屋被烧,城内一片惨状。岳飞无奈之下退至承州白炭村扎营候旨。高宗闻报,“诏飞还守通泰”。
    岳飞于十月初回师泰州。经援楚战斗,部队已减员至不满三千,显然兵力不足以守城。幸而西北有一个长长的鼍潭湖,早已被一支由梁山泊转移来的抗金水军所占领,可以借用为泰州的军事屏障。这支部队的首领叫张荣。
    岳飞与张荣联系后,派出统制官张宪率一部与张荣联手,凭借地理优势准备牵制来犯之敌。鼍潭湖,沿湖浅水区长满了野生的“茭白”,取之不尽,平时可食,战时可用。
    金兵攻下楚州不久,闻报岳飞已回师泰州,认为岳飞已成溃军,乘胜追击,泰州便唾手可得。于是挞懒率两万大军从楚州转向泰州,接近鼍潭湖时,被张宪和张荣分别诱敌深入,深陷“茭城”之中,金兵屡攻屡败成批被歼。挞懒受惊不小,受此一挫,暂缓了进攻泰州的部署,原地扎营坐等金兀术前来增援。
    金兀术在扬州接到挞懒进军泰州途中受挫的报告,勃然大怒,暴跳如雷,他要与岳飞决一死战,组织了三万兵马,分水陆二路,从扬州气势汹汹进逼泰州。
    岳飞面临大兵压境、援兵无望的局面,召集部将议事。大家争论不一,坚持守城者进言要死守城池,誓与泰州城共存亡。也有部将提议在城外按兵法“阵图”布阵,争论未能统一,岳飞转而征询随军“效用使臣”的意见。
    进言者的意见是,岳飞首次集军政要职于一身,兼知泰州为一方父母官,要以百姓生命财产为重。既然自知兵力不足,难以抗敌保城,倒不如及早告知城内商民百姓,让他们有序出城疏散,免遭屠城之难,我军可暂退柴墟,伺机收复州城,岂不两全其美。
    岳飞审时度势,根据泰州面临的敌势、我势、地势,采纳了“效用使臣”的意见,作出了撤退的决定。
    金兀术率大军赶至泰州未咬住岳家军,遣军探跟踪查报得知,岳家军在柴墟北侧隔“环溪水网”正严阵以待。于是金兀术决定大本营屯于泰州城外,将前峰营屯于鸭子湖口南侧。时属泰兴县辖地南壩塘的南壩桥地带,距柴墟仅有十余里,金军与岳家军隔环溪水网形成对峙。岳飞利用两军对峙的间隙,让士兵养息。
    这时天气渐冷,战局久拖必对我不利,岳飞奏请朝廷,请求增援兵马,调拨粮饷。而此时高宗已受到秦桧提议与金朝讲和的影响。岳飞得到的旨谕,却是“如不可守,但于沙州保护百姓,伺机掩击”。
    十一月初三,按照预订计划,拂晓前各路兵马越过“环溪”,开进预定地点。攻击令一下,战鼓咚咚,金兵从睡梦中惊醒,岳飞指挥将士们冲杀进去,攻势凌厉,战马长嘶,杀声震天,金兵嚎叫声响成一片,金兵大营被岳家军横扫,负隅顽抗者皆成了刀下鬼,侥幸者狼狈逃窜,溃不成军。
    奇袭南壩桥敌军前锋大营获得胜利,为护民撤退扫除了隐患。岳飞令二百轻骑殿后,于十一月初五最后一批撤离柴墟,护送难民安置于阴沙(靖江)后,交给知县段傅和民团首领严起,担当守护之责。岳飞于初七率部渡江扎营江阴,并奏请朝廷惩处他泰州失守的罪责。
    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在职只有72天,而实际驻守泰州的时间只有月余。尽管精力几乎都用于外围战场,但心中所思一切均围绕着泰州。援楚战斗是为了解泰州唇亡齿寒之危,鼍潭湖战斗实为泰州城外围保卫战,退保柴墟是为了伺机收复泰州城,奇袭南壩桥金兵前锋大营,是为了保证难民安全撤退,在得不到朝廷援军、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失守泰州,责在朝廷,高宗心知肚明,也未降罪于岳飞,而是令他驻军江阴“极力悍御金人,毋得透漏”。
    这样一位“精忠报国”的将军,却于绍兴十一年,被奸臣秦桧所害,直至绍兴三十二年抗金派宋孝宗即位,为“激忠义之气”,岳飞才得到昭雪……淳熙五年确定岳飞谥号武穆。从此岳飞的抗金事迹和忠义精神以“赐庙”而得到弘扬。
 
 
 
 
 
 
 
    岳飞抗金遗迹今何在
    岳飞赴泰抗金至今已有880年,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泰州人民也从未忘记过他,在他留下足迹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寻找到纪念他的遗迹,靖江有岳飞生祠,这是二淮难民为感谢岳飞的救命之恩而建的祠堂,因岳飞还在世,所以叫做生祠,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一直保持到现在,这在全国是罕见的……但不知何时已改称岳王庙,其实叫岳飞生祠为好,岳王庙全国各地都有,不足为奇,称岳飞生祠,可以让人追溯它的历史,能讲出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故事来。
    根据1171年官方统计的资料,二淮地区包括扬州、泰州未耕荒田共有一百二十四万余亩,说明四十一年前的战争创伤还没有恢复。四散逃亡的难民对战争的恐惧还没有消除,其中逃至马驮沙的难民谁也不愿离开这个已经繁衍后代的新家园……守岛的将士也一代传一代地忠于职守,到了元代初叶,马驮沙驻军将领蔡济,祖籍徽州,为保护难民的后代,多次击败来犯的倭寇。因抗倭有功,元世祖忽必烈将自己的小女儿月聪公主下嫁给蔡济做儿媳妇,驸马通常是招进宫廷,而这位公主却被父皇忽必烈将她下嫁到泰兴县,随同驸马生活……蔡济因战功历任泰兴尹、泰州监使、扬州路总管等职。
    第二个纪念遗址是柴墟岳王庙,柴墟是口岸的古称。史载:口岸岳王庙洪武九年建,即公元1376年,这在泰州地区可能是最早的岳王庙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后来兴学的原因而消失了,现在原址口岸中学校园内,竖立了岳飞塑像作为纪念,供人们瞻仰,二十四史中有“岳飞退保柴墟”的记载,为了保护万计二淮难民撤退,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岳家军从这里的郊区出发,奇袭了南壩桥金军前锋大营,并获得全胜。保证了难民的安全撤退。
    第三个纪念遗址是南壩桥,光绪《泰兴县志》补卷中记载,“南壩塘有南壩桥,宋、岳飞战败金人处。”古志中的泰兴县地图标明了南壩塘在口岸以北与泰州接界,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的《高港港史》中也记述了岳飞抗金遗址南壩桥在口岸之北十四里处,南壩桥历代受到南壩塘村民的修缮和保护,旧时桥中央竖有古式牌楼,上书“岳公在此,平安无恙”,百姓尊为神桥,若有家事不顺,常来桥头进香,祈祷岳公保平安。1956年南官河拓宽后,改建水泥桥并更名南塘桥至今,南壩塘古属泰兴县柴墟镇北遵化乡,现属泰州经济开发区寺巷街道,《二十四史》记载:“岳飞以泰州无险可守,退保柴墟,战于南壩桥,金大败。”
    第四个纪念遗址是泰山岳王庙。首先谈泰山,泰山是泰州的一座土山,它是在南宋绍兴年间,也正是岳飞遇难的前后年间,海陵人开挖东西市河时,用土方堆积而成,被后人称为“岳墩”并形成了“锅巴山”的传说故事,这是泰州人为怀念岳飞形成最早的标志性实体,也是古海陵后八景之一。人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到岳墩游玩,在瞻仰岳王庙的同时也讲述着岳飞的故事,长者告诉小孩,当年岳飞就站在泰山之上,手拿令旗指挥打仗的。固然岳飞与泰山毫无关系,但泰山脚下的一片土地却与岳飞有必然联系,泰山周围的一片土地是宋代西门外的古战场,赵匡胤在争霸天下的时候,曾在这里打过仗……这里与岳飞有什么关系呢?它应该是岳飞的校场和军营驻地,在这里岳飞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曾带领将士们在校场操练过。
    岳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建的岳王庙规模较大,由3个寺庙51间房屋组成,宏伟壮丽,飞檐串角,花梁圣斗,殿三面为回廊。东西殿壁嵌有数方石刻,包括3幅岳飞手迹及宗泽、李纲等名人的手迹石刻。另外还有一个与其他庙宇有区别的特色,前面有秦桧夫妇的跪像,旁边有抱柱和对联,是用秦桧夫妇互相埋怨、对骂的口气写的,很有意思:“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呸!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可能有人要问泰州岳王庙怎么到明代中叶才修建,比柴墟岳王庙还要晚100多年,虽然最早的岳王庙是建于杭州,但已处于南宋晚期,在兵荒马乱时局动荡的时代,岳王庙是不能够在全国普及的。后来到元代,在外族统治下,岳王庙又受到了扼制,当朝不可能鼓励汉人,用岳飞的忠义精神来反对自己,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政权后,开始进入太平盛世,受扼制的政治环境得到开放,岳飞的忠义精神,得到了弘扬,全国掀起了建庙热潮,岳王庙主要是在明代兴起来的。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兴衰不一,建庙的时间和规模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上面仅列举的是与岳飞在泰州抗金活动联系紧密的几处抗金遗址,而关于岳飞抗金事迹的民间传说,在泰州地区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如:锅巴山、羊打鼓、马儿沟、岳家军与环溪羊肉等等。岳飞在泰州的任职时间虽然很短暂,但留下的抗金业绩是光辉的,他的形象是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形象,他的忠义之气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方面,这更是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