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李糊涂 司马懿聪明有城府而且还十分有野心,这种人不会安心地受人指挥,他的谋反可以说是早晚之事。这不,在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公元249年,趁着曹爽一行人前往高平陵祭祖,京城处于毫无戒备的状态之时,司马懿终于撕下了伪装多时的孱弱的面具,他率兵长驱直入京城,不费吹灰之力将曹魏都城夺取,自立为王,从此天下由曹姓改为了司马。 篡夺皇权这种不忠不议的行为,肯定会遭到前朝残余势力的绝地反击,即是为了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先祖也是为了自己,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当时的曹氏政权却并没有这么做。甚至还接受了司马懿的劝降,这就相当于别人打了你左脸一巴掌,事后你非但不打回去还把你的右脸伸过去让人家揍一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令人莫名其妙的事情呢? 这还要了解一下当时曹魏政权的内部分工。受魏明帝的托付,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担任起了辅佐新帝的任务,但是实际上后来曹爽一步步地成为了曹魏的实际掌权者,当司马懿造反时,曹爽手中权力达到了顶峰,想要推翻司马懿这个非正统的政权,于情于理于实力是绝对碾压,但是曹爽并不,相较之下他选择了降,为什么呢? 因为曹爽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首先司马懿为曹魏政权的元老级人物,有着一定的威望,虽然他篡夺政权一事确实是理亏,但是追随他的朝臣诸侯肯定不在少数,曹爽对于自己的号召能力有着深深地怀疑。其次司马懿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他带兵打仗可以说是战无不胜,再加上他这次是有备而来,实在胜率渺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曹爽觉得司马懿只不过是想要政权,他不敢公然废帝,只要他不废帝,那么自己还是可以保全性命甚至享受荣华富贵的,但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