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儒教道统之大患

 cqyuanye 2018-01-22

据说最早提出“道统'一词是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他在他的名著《原道》中明确提出反对黄老,攘斥释佛的观点,并提倡一个始终与黄帝、老子道家和释迦摩尼佛家的传承系统完全不同的儒教的王道系统。

他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用心相当狡黠,他为了给他所推崇的儒教“仁义道德”的王道“道统”脸上贴金,竟然把远古时代的道家圣人神农、尧、舜、禹、汤五圣人中的四位绕进去了。其实,神农、尧、舜、禹、汤五圣人是黄帝一系的,是遵循“天之道”无为而治的圣人,明显和周公、孔子、孟轲们不是一条路上的。因为中国文化传承分两派,一派是平民政治,以黄帝、老子代表的“天之道”的道家自然法系统派;一派是帝王政治,以周公、孔子代表的讲求“人之道”的儒教王道“礼制”规矩系统派。上古历史上的神农、尧、舜、禹、汤五圣显然是与“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黄帝一系的自然法道家系统传承人。这一派非常讲求公平公正的天道逻辑理念,应该是平民政治中人物。与帝王政治儒教先王不是一路的。

正如道家《南淮子.修务训 》有言:“神农、尧、舜、禹、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奉一爵酒不知于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又况赢天下之忧,而海内之事者乎?”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神农、尧、舜、禹、汤这五位圣人,都是天下威望很高的君主,他们劳累身体,绞尽脑汁思虑国事,为人民兴利除害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捧一爵酒,脸上不会显出吃力的样子,但要提起一石重的酒樽,就非得出汗不可,更何况现在是承担天下的忧虑、担负海内外的事情呢?

黄老及其神农、尧、舜、禹、汤这五位圣人不但平民政治,而且都推崇自然逻辑的“无为”治理天下!当然,这里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说不要按君主个人说的所谓“天子的旨意和语录”或“ 天子的训导”这样人为规则做,而不考虑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无为的本意是:按天道规则做事的意思。其实,道家认为,人类终其整个历史进程,都在追求要认识宇宙自然界的法则(道),并以这种自然法推导保护人的权益的法律制度,然后用于人类社会的实践应用,用以解决人类的偏颇与纠纷,使人类思维中回归理性明智,以便使人们在社会生活达到真正自由、幸福、文明和安康就足够了。

而韩愈在其作品《原道》里显然否定了道家“无为而治”,否定了黄老的这种“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治国模式,推崇周公、孔子 儒教的人为或人制定的规则的治国模式。搞所谓的“惟皇作极”,“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人为规矩的“人之道”的一套治国模式。’

王道《尚书.洪范》对儒教道统这种治国模式讲得很明白,看看:

1,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

,2,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

3,曰: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译文:

1,赐给你保有的旨意:大凡庶民不允许结成私党,个人不允许有自然之德行,唯一遵循的是天子的旨意规则。大凡庶民,要有什么是服从,要有什么可以做的,要有什么不可以做(遵守的)的心态。如果对不遵循天子旨意规矩的庶民,追究罪责不达到让其困厄的程度,天子就会承受这种困厄。

,,2,要没有偏颇地遵循王道思想:不要为民做善事的人,只要遵守王道规矩的;也不要为民做恶事的人,只要遵循王道旨意的路线的。(也不要破坏秩序的人),…

3,.又说:,天子的旨意和语录,可以当做永远规则来训导庶民,如同天帝的训旨一样。天子的训导也是可以永远作为庶民的行为准则的,因为它闪现了天子威权的光耀。

看来,韩愈推崇的所谓儒教“道统”的“道”与黄帝、老子道家推崇的“道”不是一个意思,而是有“王道思想”, “天子的旨意和语录”、“ 天子的训导”的意思。很显然,韩愈推崇的周朝《礼制》的内容就是“王道思想”, “天子的旨意和语录”、“ 天子的训导”这些人为规则;韩愈儒教道统治国模式是要求全天下人们,必须遵守的也是这些人为规则行事!正所谓“天子的训导可以永远作为庶民的行为准则的,因为它闪现了天子威权的光耀。”;韩愈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的内容也就是天子的旨意和训示,无非是让人服从王或天子设计的亲疏远近,尊卑等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制》规矩。这显然不是平等的法治而是不平等的人治!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行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翻译成白话: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从仁义再向前进就是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讲仁义道德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就是礼制、文艺(乐)、刑法和政令。它们教育的人民是士、农、工、商,它们的伦理等级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

韩愈这段话里“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显然没有搞清楚内容,与自己《原道》一文的主旨有矛盾,也与这段话后面的要分清“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有矛盾。因为,在他推崇的儒教语境里“仁”并没有博爱的含义,“义” 没有行而宜之的含义。“仁义”的意思在儒教“道统”的语境里很清楚,就是《中庸》中说的:“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意思是:作为人要做到仁,就是爱父母为第一。作为交往的人际关系要做到义,就是以尊敬贤者为第一。一切按亲戚关系的远近去爱,一切按贤德的等级去尊敬,

说来说去,在儒教道统语境里,其实“仁”并没有博爱的意思,“义” 也没有行而宜之的含义。唯有“亲疏远近”和等级尊卑这样的解释才与这段话后面的“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相互吻合了。可见,韩愈此文对“仁义”的注释是错误的。这大概是他这篇文章的疏忽之处。当然这种疏忽并不影响原文的主旨,那就是提携儒教王道系统,攘斥佛、道的天道系统主体思想。并得出了下面令现代人有些惊诧的结论:

”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什么意思?意思是:君王或天子,是民行为规则的制定者,专门发布旨意和训示的规则;臣子是执行君王的旨意和训示的规则,并且把君王的旨意和训示实施到百姓身上去;百姓是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商品,来供奉在上统治者。君王不发布旨意和训示,就丧失了作为君王的权力;臣子不执行君王的旨意和训示并且实施到百姓身上,就失去了作为臣子的职责;百姓不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商品来供应在上统治者,就应该杀掉!

啊, 韩愈的这种赤裸裸的法西斯威权言论真实令人咂舌,听起来几乎被吓死!因为,当今有多少民并没有从事粮食、丝麻、制作器物、商品的物质劳动产生啊?恐怕占民的绝大部分吧!按这个逻辑来,当今绝大部分没有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商品之'民'都要从地球上消失,都要被杀掉?

也难怪,过去儒教王道治国总是把民捆绑在贫瘠的野地无休止的开荒,大搞劈山造田,围湖造田;搞“重农抑商”政策,使民除了体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原来这里有其共通的儒教“道统”思维啊。让人思之颇有感慨,这实则是将民捆绑物质之欲海中不得自拔。否定了人类还有人文精神之追求,比如科学、文艺、宗教、哲学、美术等之精神世界的创造;更否定了民也需要科学、文艺、宗教、哲学、美术等带给的精神享受和生活享受。若依韩愈这种王道的所谓儒教“道统”逻辑方式来,民除了接受君王无休止的干瘪的训示、指示、语录说教的所谓“乐”外,就没有其他精神生活的追求了。

显然,这样必然会使民愚昧,因为没有文化方面的精神财富的吸收,民思维将会僵硬木纳,人最终会退化成了与草木无异的物件。因为君王最需要这样的物件制成工具。以使君王为代表的统治者们“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唯辟玉食。-《尚书.洪范*王道篇》” 白话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威权,锦衣玉食。

儒教文化艺术叫“乐”,除了歌功颂德,就是“语录训示”,无疑是帝皇约束、奴化民的精神意志的手段,目的就是让民当牛做马,他们好“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唯辟玉食。”

其实,自古至今,黄帝老子的大道文化才是真正华夏的文明的根。大道文化注重民的精神追求和人性的舒张,精神的愉悦,是法治、民主、开放的文化表现,也绝对是华夏祖先崇拜大自然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表现,也是弘扬理性的大道文化的表现!华夏数千年,不搞王道礼治,搞大道法治的政权太多太多,其中,黄帝开创留下的一脉高阳氏族后裔楚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就没有搞王道礼治而是搞大道法治,而且相当成功,在先秦已经进入了宪政社会了。可惜,被秦始皇的大统一毁于一旦,代之外来的西周王道儒教礼治政权的复辟,使儒教道统得以延绵,祸害华夏数千年。楚国大道法治文化代表的绝对是华夏祖先崇拜大自然,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表现,也是弘扬理性的大道文化的表现!

《原道》本来是韩愈复辟崇儒、攘斥佛、道的代表作。这实际上是认贼作父,他应该做的是复兴黄老大道文化,攘斥儒教道统才对。因为黄老大道文化才是真正华夏的敬天爱人的根。可惜,韩愈《原道》说:“斯吾国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庄与佛之道也。乃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孟轲死之无得其传。”

这样看来,韩愈所以推崇的儒教道统才是真正祸害华夏民族的大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