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女画家用十多年光阴,记录下清末民初的中国,每一幅都极其珍贵

 颐源书屋 2018-01-22

每一个独立自由的灵魂  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留住平凡 来自私房艺术 08:51


那一年鹅毛大雪,

路人撑着油纸伞走在归家的路上。


大雪,北京


小桥,流水,人家,

熙熙攘攘的街道。


春天,苏州


万家灯火通明,

照亮渔船归家的路。



这些都是英国女画家Elizabeth Keith(伊丽莎白·基思)画笔下清末民初的中国。


她用木版画记录下那个时期生动的风土人情,那些寻常市井、街头百姓、玩耍的儿童,还有写字的先生和时髦女郎等等。这组中国主题绘画作品实属罕见。


京城前门外,1925年


玩耍中


中国女士


她让我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昔日中国风貌,连最平凡的生活也有别样的味道。


双亭,苏州


五金店,苏州,1925年


Elizabeth Keith,1887年生于苏格兰,成长于伦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


受到日本浮世绘影响,她把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做了很好的结合。她以勤奋不懈地画画和出色的才能,在社会上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Elizabeth Keith


年纪轻轻的Elizabeth

便画得一手好作品。

逐渐长大的她,意识到自己,

不能整天只待在屋子里画画。

艺术源于生活,

她渴望画出更加贴近生活的作品。

于是便收拾行李,

开启了属于她的亚洲之旅。



从日本、韩国,再到中国,

Elizabeth热衷于记录每个城市里,

街边的景象、人们生活的状态,

每到一个城市,她便用画板和画笔,

把城市里那些美好的画面记录下来。


倾斜的宝塔,苏州



初到京城时,Elizabeth就被

神奇美妙的中国文化所吸引。

安顿下来后,

她开始细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精神。


小亭,北京,1935年


乡村学者


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热爱和沉迷,

Elizabeth甚至在中国待了十多年,

用画笔刻画出她心中那个古老、

传统、深邃、神秘的中国。


紫禁城墙外,1935年


老妇人,1934年


每当灵感来了,Elizabeth就会用着她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街边店里的老板说:“老板,借张椅子好吗?”


接着坐在那儿一画就是一个下午。


湖心亭,上海,1924年



无论是砖墙瓦房,

街边小店,

还是巷子里的一角,

在Elizabeth眼里,

皆是风景


灵隐寺,1925年


渐渐地,Elizabeth还在中国交到了许多良师益友。闲时谈诗论艺,曲水流觞,引吭高歌,诗韵酬唱,真高雅之事也。


京剧演员,1924年


满族贵妇人,1925年


Elizabeth说:“我一直竭尽全力,

把这些木版画,哪怕是最小的细节,

也尽可能地画出我对中国的情感。


夜晚的小院,1922年


满族官员


若干年后,Elizabeth的作品不仅在北京和上海办了展览,在英国和美国都受到欢迎。


这些珍贵的木版画,不仅是Elizabeth Keith人生经历不可多得的实物,也是中英两国友谊的见证。


喇嘛,1922年


中国小大人,1922年


她让众多国人甚至世界

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中国,

淳朴中隐着聪慧,

荒古中透着俊秀。


刺绣,苏州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在更多的角落留下我的脚印,直到我走不动为止。”


作为一名欧洲人,她对中国的热爱让众多国人都自愧不如。她的艺术成就,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史留下了淡雅的一笔。



老时候的时光慢,车慢,人慢,船慢,邮件慢。那时候画一幅画需要很长时间,会被喜欢的人珍藏一辈子。


现在拍一张照片只需按一下快门,删除,也只需一秒钟。


驼背桥,1925年


现在的日子很快,

情、爱、生命都快,

一生不知该爱怎样的人?

似乎也都忘了静下心去欣赏,

身边平凡而普通的美好。


苏州月夜,1924年


记录的伟大,

在于能留住平凡。

你连平凡都欣赏不了,

又怎么欣赏美好?



正是那些被人视而不见的平凡小事,才组成了生活。


安迪·沃霍尔是艺术大师,拥有最会发现美的眼光,仍然也对生活里的细微怀着崇敬的感情。



学着欣赏身边的“美”,

也许更容易获得生命馈赠的幸福。

幸福其实永远不会缺席,

它都在每一次的欣赏里,

涓涓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