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读 -- 杰克·凯鲁亚克,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泊木沐 2018-01-22

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杰克·凯鲁亚克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现实可能并非如此,但又何妨

我们内心始终坚守如此信念

因为,我们正在路上,在路上”

1948 年,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

和他的朋友开着轿车

在美国 66 号公路上

开始了一次狂野不羁又充满顿悟的旅程

他根据这趟旅程

创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路上》

他的名字,叫杰克·凯鲁亚克

凯鲁亚克和《在路上》迪安·莫里亚蒂原型尼尔·卡萨迪

1922年,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

古老的纺织工业城镇洛威尔一个工人家庭

他的父母亲是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国移民

小时候他就爱编故事

常听一个叫"阴影"的神秘色彩的广播节目

后来又喜欢上了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

这影响了他一辈子

他所有的小说,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直到六岁,凯鲁亚克才开始学习英语

他从小就喜欢文学

迷恋歌德、雨果等人的作品

而且他自幼生性腼腆

却喜欢运动,热衷于阅读文学作品

也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

记录下周围的人和事

凯鲁亚克、卢西安、金斯伯格

1939年,由于在橄榄球上的出色表现

他获得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奖学金

上预科期间,他学业优异

并带领学校足球队获得了冠军

这段时期,除了继续阅读文学作品

他尤其喜欢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爵士音乐

这直接影响到他日后所主张

并实践的自发式写作风格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

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

1943年春天,在一艘商船上

21岁的水手凯鲁亚克

决定写自己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手写

终于写成了《大海是我的兄弟》

《大海是我的兄弟》

1946年,凯鲁亚克的父亲去世

他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

于1950年出版

这部小说基调悲哀,如同一首挽歌

以作者本人的家庭沉浮变迁为线索

以他“垮掉的一代”的伙伴为原型

表现的是在工业文明惰势下

小镇的传统社会道德价值同城市中令人眼花镣乱

但危险丛生的精神和物欲追求之间的冲突

他的创作生涯,在1955年迎来转机

《在路上》前两部

分别在《新世界写作》和《巴黎评论》上发表

1957年得力于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的推荐

由维京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书里的人物,表面上是在漫无目的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总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

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的特定目标

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

沿途寻找刺激,但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

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这本书使得凯鲁亚克正式被贴了标签

成为当时美国The Beat Generation

即“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

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

《在路上》

凯鲁亚克将 " Beat "解释为“幸福”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

意味着"困顿、潦倒、颓废"的"垮掉"

其实并未"垮掉"

相反就像凯鲁亚克自己《在路上》书中所言

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感觉有兴趣的人

因为在我心目中

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

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

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

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那些平凡的东西

带您深度了解杰克·凯鲁亚克背后的故事

01

02

03

04

05

本公众号发布的图片及文章链接均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分享交流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表明其身份要求本公众号停止使用该图片及文章链接,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