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浪文化”概说

 zqbxi 2018-01-22

我是支持屈原祖籍汉寿说的,甚至是始作佣者之一。1996年,我撰写《屈原行吟沅澧江滨考析》,附合黄露生先生的观点,“屈原故乡是在湖南汉寿”。此文收入拙著《芷兰春秋》,1998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常德市文联老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彭其芳,是我的乡党和朋友,参考我的著作,写成散文《情寄招屈亭》,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影响很大。不久,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的散文欣赏栏目看中,被选播。播发时主持人有一段引言,明说屈原是湖南汉寿县人,影响更大。2000年,我总纂1848年至2000年的《常德市志》,第十五编人物由我撰写,“屈原”传中写道: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祖籍常德汉寿县。其祖先

屈瑕被封为“武王之督”,其地在汉寿县,近为“武王之督”的铜戈

原物的发现所证实;《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就是以沅澧流域尤

其以汉寿盛产柑橘为背景而创作的。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主义

诗人,他首创“楚辞”这种崭新的文体,在发展民族文化上做出了卓

越贡献。

 

始料不及,上述观点遭到常德本地的专家、我的几位朋友“带情感”的激烈反对,有的甚至为了“坚持真理”,上书省委,责问支持汉寿说的某位汉寿籍省级领导……对此,我很钦佩,尽管有人对我也是多次“点名”,但我未致一词。《常德日报》曾发表我一篇短文,但那是有关领导指示未经我同意摘发的我的旧作。不过,我私下对朋友们说,“秭归说”类观点的文章,自古以来,汗牛充栋,我们同是常德人,从朴素的感情出发,可以克制一点,有新发现再写文章也不迟。去年十月在汉寿开会,情形大变,激烈反对者也站过来了,甚至对他曾经的“情绪激动”也讳莫如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读到潘慧、韩隆福先生的《汉寿出土“武王之童督”戈再考》,对以前有专家讥讽我鹦鹉学舌犯了常识性错误的批评,是有力的辩证,感叹专家还是专家呀!我很高兴,说屈原是常德汉寿人,不仅仅是可以借古人宣传汉寿,对我而言,它有助于我研究沅澧流域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及形成。最近回常德,又收到汉寿县文化局元月七日发来的邀请函,近期举行“沧浪文化”研究座谈会。“沧浪文化”,这个概念和定位好!虽然我刚知道,没有深思,但我很感兴趣,因此写成这篇小文,如果冠名“概论”,言过其实,故曰 “概说”。

首先,关于“沧浪文化”的概念渊源及定位。“沧浪文化”渊源于楚辞《渔父》,即渔父所唱的歌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文化”,实质是屈宋文化,即古楚文化。这与以前讨论汉寿是屈原故里实质是一致的。

“沧浪文化”定位汉寿是有依据的。《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共计25篇,包括《卜居》和《渔父》。经古今学者考证,这两篇文章不是屈原的作品。但是,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两篇著作的作者“离屈原必不甚远,而且是深知屈原思想和生活的人”,所以,可以作为研究屈原的资料。郭老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史记》运用了这一资料,所记渔父与屈原对话的内容与《渔父》所记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我之所以认为《渔父》所记叙是屈原在汉寿的活动,理由有有两条:其一,从渔父所唱的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知渔父系龙阳人,即今汉寿县人。清代学者蒋骥考证,“沧浪”,水名,“在今常德府龙阳县,本沧浪二山发源。”我认为此说是正确的,汉寿县有沧港,在汉寿县西八公里沧水南岸。古代为龙阳县城至常德府必经孔道。宋僧文莹《湘山野录》谓曾于此置沧水驿。明、清称沧港市。明嘉靖《常德府志·山川》载:“沧港,县西,通大江。”镇西有三闾大夫祠、濯缨桥遗址,自古传为屈原行吟所经之地。

其二,从《渔父》所记内容来看,也应该是屈原第二次楚顷襄王“怒而迁之”即流放江南后情形,那些认为沧浪之水在汉水北部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此时的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我曾将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关键词是“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放流”以及“顷襄王怒而迁之。”初逐,严格地说是被疏远时,屈原心系怀王,并未停止为楚效力,一度出使齐国,几次当面规劝怀王,根本无暇“行吟”。至于容貌,更不会是《渔父》文中所描叙的老态龙钟,须知他最初被疏远时尚很年轻,情绪也不会如此沮丧。特别是根据屈原与渔父对话所表示的态度:“宁赴湘流,葬之江之鱼腹之中”,更应该断定它所记叙的是作者晚年的情形,此时他不仅下了必死的决心,而且还选定了自己的葬身之地。我分析,《渔父》所记,很可能是屈原在楚都郢城沦陷之后与难民逃离南下,途经沧浪短时逗留的活动,此后经洞庭湖入湘水自沉汩罗江。

其次,“沧浪文化”,上承善德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文化儒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

常德是中华文明善德文化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常德市委党史办原主任伍顺生同志,思想活跃,肯动脑筋,他集思广益把常德特征概括为“纺城、烟都、酒乡、粮仓”,并且编了一套书。1995年市委在全市开展“建立良好的  形象”的活动,对此我提出异议,认为能体现常德特色的东西是善和德,这就是曾被毛泽东提及的名谚“常德德山有德。”山有德源于人有德,德山在远古时代出了一位与尧舜齐名的圣人善卷先生。因为他的高超道德,尧南巡途中专程到德山拜善卷为师,因此善卷有“帝者之师”的荣耀;更有甚者是舜帝,他到德山虔诚地要将帝位禅让善卷,舜有让贤的美誉,而善卷乐于山林,开化民智,且被奉为隐逸文化的领袖。

上文已提到,“沧浪文化”源于渔父的歌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位“渔父”,不正是一位隐者吗?从歌词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位有足够文化涵养的隐者。屈原在朝廷屡受排挤,伟大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眼看山河破碎,访问隐者,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过去有一种不正确的现象,即贬抑隐逸文化。其实,我认为在乱世隐逸文化不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而且保留、传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屈原虽然访问隐者,赞尝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甚至出污泥而不染,他采取的却是更激烈的行为自沉汩罗,以死抗争。正因为如此,我说由屈原所体现的沧浪文化不仅上承善德文化,而且使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三个方面,而儒家文化是它的主体。善德文化、沧浪文化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其具体表现。儒家文化一个重要标志着崇尚三皇五帝,特别是尧舜之治,忠君、爱国等是其重要的思想。研究屈原的作品,这些东西自不待说,可谓比比皆是。因为本文仅是提纲,不想展开。

再次,“沧浪文化”内涵丰富,有待挖掘。上文分析的,就是“沧浪文化”的内涵,我认为不仅如此,还可以具体地结合本地情况,进行介绍。

汉寿地处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交汇处,湖南四水,其中沅水、澧水经此进入洞庭湖,往南,又可以进入湘水和资水。汩罗江是湘水的支流,屈原就是行吟澧水、沅水之后进入湘水,自沉汩罗江的。正是因为汉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古代文化名人游览此地,运用当地素材创造了著名诗文;反过来,这些著名诗文,又铸就了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沧浪文化”。

我想介绍三位著名诗人。

第一位是南北朝安乡诗人阴铿。他擅长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丽,在崇尚绮靡的梁、陈,可谓独树一帜。他写的《渡青草湖》是其写景的代表作: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独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流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桅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青草湖位于今汉寿县至湘阴一带,是洞庭湖的南湖,每至涨水,则两湖混合为一,自古以来往往洞庭与青草并称。在唐人心目中,阴铿的诗歌有很高地位。杜甫将阴铿与何逊并提,有“阴何尚清省”,“颇学阴何若用心”的诗句,他在推崇李白时也将其与阴铿相比,“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唐朝著名诗人许棠写的《过洞庭》,其中“鸟飞应界堕,帆远却如闲”,化用的就是阴铿诗中“行舟逗远树,度鸟息桅樯”。

第二位是李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达到浪漫主义艺术的巅峰。他曾游览常德,留下了《望本瓜山》、《春滞沅湘,有怀山中》、《桃源》等诗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到汉寿,题写的《菩萨蛮》词,被作为百代词曲之祖。全词如下: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

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词是在常德被发现的。最早记载此词及其发现过程的是宋僧文莹所著《湘山野录》,此书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曾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鼎州沧水驿,即今汉寿县沧港镇,距县城西8公里沧水南岸。“子宣内翰”就是曾布,著名散文家曾巩的弟弟,魏泰的姐夫。他曾任翰林学士,故称“内翰”。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曾布被贬任潭州(长沙)知州,上距李白去世312年。

第三位是杜甫,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在洞庭湖一带漂泊,曾到过汉寿和安乡。杜甫创作了《宿青草湖》和《过洞庭湖》等著名诗章。先看《宿青草湖》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据考,杜甫从公安到岳州,可能由澧水经安乡入龙阳(汉寿),进洞庭湖,宿青草湖的时间在大历二年(768)冬。

杜甫《过洞庭湖》一诗,与李白的《菩萨蛮》词一样,也是在汉寿县被发现的。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有人在汉寿的赤沙湖发现此诗,诗刻写在一块石碑上,碑脚插入湖中,碑上只刻诗文,未注作者姓名。经过大诗人黄庭坚辩认,曰:“此子美作也。”赤沙湖,又名蠡湖,汉寿县东30里,跨沅江县界。据《寰宇记》:春秋时曾经协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大夫范蠡曾经游此,湖州上建有范蠡庙。范蠡是功成名就之后以勾践可与共患难,不能共安乐而去游的。后经商致富,但绝无贪心,仗义疏财,世称陶朱公。吴锡也有蠡湖,相传为范蠡伐吴所开。唐代诗人牟融写的《过蠡湖》诗:“东湖烟水浩漫漫,湘浦秋声入夜寒”写的就是汉寿蠡湖。因此,杜甫游此作诗并被人刻碑是不无理由的。全诗如下:

 

蛟室围青草,龙堆隐白沙。

护堤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风樯畏日斜。

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

 

明朝的大理学家王守仁在正德年间贬谪龙场驿丞,两次经过汉寿,留下了著名的诗文。第一次是在赴贵州的途中,他写有《天心湖阻泊既济书事》的长诗。天心湖,在今汉寿县境,与目平湖相接。“阻泊既济”,是指他在天心湖突遇狂风暴雨,且船触礁受损,经过船工的努力,度过难关,停泊后江湖。诗中体现了他的理学精髓:“虎怒何可撄,志同稍足倚!”王守仁沿途游学,其理学思想培育了一批常德学子。汉寿也不例外,旧《龙阳县志》有较详记载。

最后,上文已提到“沧浪文化”的源头,是隐逸文化,但他上承善德文化,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文化儒家文化。但它也有包容性,融儒释道于一体。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在汉寿也是很发达的。

关于佛教文化,汉寿县城西一里的净照寺,始称香积寺,东晋时建,是常德市修建最早的寺庙。南宋淳熙年间重修时,孝宗皇帝赐额“净照寺”。殿内大雄宝殿,相传为唐长史张旭所书。王守仁曾游此寺,写下《墨池遗迹》诗,很著名:

 

千载招提半亩塘,张颠遗迹已荒凉。

当时自号书中圣,异日谁知酒后狂。

骤雨颠风随变化,秋蛇春蚓久潜藏。

惟余一派涓涓水,流出烟云不断香。

 

汉寿高僧有唐代智印禅师,南乡盘石村人。俗祖王东明,是唐天宝年间的进士,官至江州刺史。顺便说一下,我最近编著《常德历代名人》,列有进士名录,唐朝常德8位进士,汉寿就有两位,除王东明外,还有乾元年间进士王开源。王开源是智印禅师的父亲。智印天性向佛,自幼入佛门,法名德聪。投南岳,为马祖道一法嗣。后受命到湖北黄石东方山辟道场,声名远播。唐宪宗李纯崇佛,闻德聪事迹,亲自召见,赐法号“智印”,并令其主持祈祷求嗣。逾年果生太子。宪宗即遣御史赴东方山督修梵宇,御笔亲书庙名:“宝峰寺”。从此,该寺香火鼎盛,名冠鄂渚。智印英年早逝,终年仅29岁。相传唐宪宗伤悼不已,御笔亲书唁诗一首,感念其求嗣功绩:

 

师名智印我唐宣,太子千秋万古传。

金钵皇王酬祖德,紫衣后院谢师贤。

皇图巩固乾坤大,帝道遐昌福寿坚。

多宝塔中求有验,山呼万岁礼金仙。

 

常德的道教人物数龙阳子冷谦最著名。他儒释道兼博。初为僧人,与当时辞官隐居武安山中的刘秉忠以及海云禅师是至交好友。元中统初年,元世祖召见海云禅师,冷谦与刘秉忠陪同前往。刘秉忠因召对称旨、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冷谦也一同还俗,从事儒业。与赵孟相交,习画,有《白岳图》等画作传世。居淮阳,遇一位道士,读张伯端《悟真》一书,深悟其旨,又以黄冠名世。至正末年,冷谦年近百岁,仍鹤发童颜。明太祖时,朱元璋得知他“知音,善鼓瑟”,召来朝廷,授太常博士,领协律郎职,负责考定乐律。冷谦延年益寿有术,著有《修龄要旨》,其中《导引却病歌》、《四季却病歌》、《却病八则》在道教的导引术中很著名,至今仍被视为除病健身的有效方法。

《四季却病歌》,针对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指导人们用呼吸的方法健身,此法在明清时代甚为流行: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关于冷谦去世,有传奇色彩:传说他遭“画鹤之诬,隐壁仙逝。”《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有记载:冷谦的一个朋友家贫,无法生存,请冷谦救济。冷谦说:“我给你指一个地方去取钱,但千万不能多取。”于是他在墙壁上画一扇门,有白鹤把守。冷谦要他的朋友去敲门,门顿时自开。朋友进到房间里,到处是金银财宝,原来这里就是朝廷的金库。朋友哪里还记得冷谦不可多取的警告,恣意捞取。后事情败露,追查到冷谦,冷谦隐身进入到一个瓶子中。抓冷谦的人只好抬着瓶子回报皇帝。皇帝喊冷谦,冷谦在瓶中答应。皇帝说:“你出来,我不杀你。”冷谦回答说:“臣有罪,不敢出。”皇帝大怒,令人把瓶子击碎,瓶子的碎片,片片有冷谦答话的声音,最终也不知冷谦在哪里。

这是传说,当然不可信。冷谦是画家,我估计他是蒙受文字之狱而被治罪身亡的。冷谦著有《太古遗音》琴谱一卷,已佚;又著《琴声十六法》,今存。尚存的名画有《蓬莱仙弈图》和《白岳图》;另著有《修龄要旨》,今存。

 

①拙著《芷兰春秋》,第23页。

②《常德市志》,应国斌总篹,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0月出版,第721-722页。

③《杜甫全集》,珠海出版社1996年版,第1600页。

④《常德历代名人》,应国斌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6月出版。

⑤关于冷谦的事迹,参阅拙著《澧沅俊彦》,该书2008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有《协律郎冷谦的传奇人生》。另,《常德历代名人》有冷谦传。

 

                                                201038日至9日 

                                                     于常德三闾桥寓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