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区政府批准实施了!

 好书风 2018-01-22
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的相关要求,为了建设经济繁荣,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涪陵区,补充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中园林绿地系统的相关内容,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有据可依,特进行涪陵区绿地系统规划(2012-2020)的编制工作。
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涪陵区绿地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全区域规划范围,包括整个涪陵区的行政区划,规划范围面积为2942.34平方千米;第二个层面主要为涪陵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千米。
规划指导思想
城市绿化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结合涪陵实际,适度超前,综合考虑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营造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和符合现代创业和生活要求的山水园林城市环境,促进涪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根据涪陵城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以及城市周边关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保护和建设好城市赖以依托的现有山体、水体、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注重对郊野山林以及岩壁、堡坎的竖向绿化,因地制宜,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山水地貌的关系,创造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2、环境优先原则
近期重视城市绿地数量的增长,以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改善的基础及前提条件。重视居住区小型游憩绿地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就近的室外活动场地。新建区内按标准建设绿化用地,老城区改造中尽可能增辟小型绿地,改善整体的生活环境。
3、交通优先原则
区域交通的发展将为涪陵区绿地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次规划建议围绕重点打造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滨江公园等大型生态绿地项目,建立畅通多样交通体系,实现区内的便捷可达与新老城区的对接可达。建立严格的绿化廊道控制标准,形成网络化的道路生态廊道系统,实现可达性与生态性的双重叠合。
4、市场优先原则
从全局考虑,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用地,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优化组合,提高城市绿化系统的可操作性,使之对城市规划、园林建设和绿化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5、安全优先原则
各种绿地互相连成网络,城市被绿带环绕,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以维持绿地的生态安全。强调绿地在防灾、救灾、避难中的操作可行性及规划保障性,同时也要求各类绿地在设计建设及后期的管理阶段,将绿地自身的安全性置于首位,防止设计和建设管理的失误导致游客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6、特色优先原则
发挥涪陵区自然环境、山水格局、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优势,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创建涪陵区山水园林城市地方特色。
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
全面改善区域和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利用山、城、林、江的自然生态格局,构建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区域和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在涪陵区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城市居住质量;形成凸显山水绿意、体现人文特色的“魅力山水绿城,特色人文绿都”,达到“城中有绿,绿中显城”的规划意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使涪陵中心城区园林绿地建设达到重庆市的先进水平,创建重庆市生态园林城市。
绿地发展指标规划
本规划绿地发展指标:涪陵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一览表(附表一);涪陵区近远期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一览表(附表二);涪陵城区绿地规划总表(附表三)。
第一条     阶段目标
1、近期(2012~2015年)老城区城市绿地总量显著增加,绿地质量不断提高,各类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得以优化,老城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老城区达到生态园林城区标准。
2、远期(2016~2020年)构筑城乡一体、生态类型与结构日趋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都市区生态环境优良,全面实现“魅力山水绿城,特色人文绿都”,达到“城中有绿,绿中显城”的规划意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使涪陵中心城区园林绿地建设达到重庆市的先进水平,都市区达到重庆市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