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张建云:“互联网+国学”弘扬传统文化

 微国学 2020-08-20

“互联网+国学”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樊国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8年坚持每天发手机短信推荐“微国学”,4年撰写出版“微国学”系列读物发行量超百万册,现在每天在微信发一篇“微国学”文章。“微国学”已经成为一个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文化商标。日前,《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执着于“微国学”创作、阅读推广的张建云先生。

八年每天短信推荐“微国学”

今年42岁的张建云,从小就喜爱国学经典。从2005年春天开始,他结合读《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除了节假日,每天清晨为国内2000多人发送短信,内容都是国学经典中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的句子,形式是原文加注释。这些精选的“微国学”短信名句有的被学者在文章中选用,有的被企业家引入经营之道,还有很多人用其教育孩子,并相互转发,作为人生修养、励志之语。

发短信推荐“微国学”,张建云一干就是8年之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70字魔力”和“一分钟国学”。张建云为了坚持发送“微国学”,每天坚持研读国学经典,汇入自己的切身感悟。推荐“微国学”确实产生了社会效益,张建云对记者说,一位战友曾专门打电话感谢他:“正是因为读了你的‘微国学’短信,我才没有和妻子离婚。”


系列读物影响海内外读者

作家蒋子龙认为,张建云坚持8年手机发送“微国学”短信的事迹很感人。他建议张建云把“微国学”短信精华集纳出书,让更多的人走进“微国学”,并亲自为其题写了书名。


2011年,张建云的第一本“微国学”著作《解读〈弟子规〉》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弟子规》内容旁征博引,加入了更多古今中外生活和工作中的故事,耐人寻味。如今该书总印数已达45万册。2012年,《张建云说·写给孔子的信》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13年,6卷本“口袋书”《微国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分为修身、处世、建德、为政、齐家、养心六部分。2014年4月,张建云与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著名学者钱文忠合著的数字版《国学进校园》由北京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今年5月,山东友谊出版社同时推出张建云的两本新书《论语的力量》《张建云说·微生活》。《天津日报》等媒体曾连载了《解读〈弟子规〉》。


截至目前,张建云的“微国学”系列读物累计发行量已经超过百万册,其中《解读〈弟子规〉》、《张建云说·写给孔子的信》、《微国学》、“张建云三部曲”还被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向海外读者推介。

短短4年撰写出版10余部“微国学”著作,有人质疑张建云:看你也开会、出差,忙忙碌碌,写书的时间从何而来?张建云笑答:“每天早5点至7点创作行文,送孩子上学后步行一小时到单位上班,下班步行一小时回家,利用这两个小时背句子、打腹稿……写书的时间就是这样挤出来的。”

借移动网络传播国学


以前人们阅读张建云“微国学”的文章是通过手机短信、个人博客以及系列读物,现在则可以通过“微国学”的微信公众账号进行阅读,而且还可以通过他建立的“微国学社”参与互动交流。从2013年春天开始,张建云坚持每天通过微信平台发表一篇“微国学”文章。有人说,每天写一篇,多辛苦呀!张建云说:“从生活的实践中理解国学经典的精髓,用国学经典阐释和指导生活,这就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最大的快乐。”

张建云说,他选择“微国学”之“微”,是为了人们便于阅读。谈到“微国学”传播的前景,张建云充满了信心:“从现在来看,‘微国学’创作和阅读采用了图书、音像、视听、短信、博客、微信和APP等各种传媒手段,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国学’。”张建云说,他一直有个信念:一个人一辈子只要脚踏实地干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阅读、学习、普及、推广国学经典就是值得干一辈子的一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