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静,生命就就多了些灵动,少了些盲动。 1 宁静致远 从自身修养看,只有对人世名利抱着超脱不拘的态度,才可能保持平衡的心态,神安气定,心无旁骛。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及军事家诸葛亮教育他儿子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戒子篇》 译文: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明晰人生志向、洞悉生命意义;心境安宁清静,才能预见未来梦想、实现远大目标。 2 只想品那宁静 当你的心灵变得空寂明朗的时候,你绝对舍不得用念头去打扰它,你会像品一杯上好的清茶一样品它。 追过就追过吧,放弃就放弃吧,错误也罢,正确也罢,一切都过去了。你只想品那宁静,只想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只想专注于每个当下。因为你明白,你能够控制的仅仅是当下而已。 读一本书,心不静,书再好也看不进去,书中之妙更是领会不到。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 3 幸福的特征:内心的宁静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内心的宁静作为基本特征。——普希金 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有许多文学家历经人世艰难,感悟道:“天地间的真正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身处喧市,莫不以片刻宁静为贵,然尘嚣扰人,人多心浮气躁,虚静何其远。 4 活在当下 你只想品那宁静,只想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只想专注于每个当下。因为你明白,你能够控制的仅仅是当下而已。 一切变得简单、自然,一切都像流水一样,不断行进着。 你的思维,你的心,再不会被禁锢于往日的某个地方,你就会明白了什么叫“活在当下”。 5 合一与无限 如果我们能无条件地活着并快乐着,多数时间都会处在心理与情绪的中心点而没有任何骚动,也就是处在所谓的静止之中。这是一种全然宁静和谐的感觉,深深感激到合一与无限。身处静止点就是与真我连接,而没有了时间感,没有了内在的嘈杂与分歧,只是与永恒的当下和而为一。 静止点意味着我们在顷刻之间,觉察到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在本质上都是完美的,而我们人生的整个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个没有嘈杂或不和谐的内在境界。 6 处世的姿态 守静,不是要人们避开人世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跳出三界外,去追求“隐逸”,消极避世,而是要面对现实,排除私心杂念,淡泊个人名利,摆脱虚名浮利的诱惑,在无止境的欲望更替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守静是指一种处世的姿态,将所有的世事看‘虚’看淡,那会‘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心就不会受世事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及荣辱是非的羁绊,就会清醒地站在理性的高度去俯视这些不同类别的现象,即使处在种种是非荣辱面前,也能心如止水。 7 幸福真源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当你的心灵越来越干净的时候,你本有的那种清净无染的爱就会慢慢被唤醒。你渐渐能感受到他人的心跳,你的眼里渐渐能看见他人的痛苦,他人的眼泪滴在你的心里,也能溅起一点一滴的水花,只是这水花不会在你的心湖当中留下半点痕迹,它无法影响你内心的宁静。 8 做人如海 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拥有海一样的胸怀,才能有海一样的人生;拥有海一样的宁静,才能镇得住波涛汹涌。做人如海,跌宕起伏,却波澜不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