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金色年华554 2018-01-23

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朝廷拜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召募劲勇,徐(治京口)、兖(治广陵)人民纷纷应募入伍。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这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农民组成的精锐之师,每个人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这支军队有东晋最著名的战略家谢安,又有东晋最著名的将领刘牢之,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雄心勃勃的符坚碰到这样的对手,就算有八百七十万军队又怎能不败。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胡人在战前疯狂叫嚣,要饮马长江,投鞭断流,结果却被八万汉族子弟兵打的丢盔卸甲。据说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儿辈已破敌。”但归家的时候,却因兴奋过度连门槛都撞断了。可谓是狂喜。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其实狂喜的又何止谢安呢!那个时刻,淝水的辉煌把那个世纪中国的历史浓缩成一刻永恒的绝唱,捷报传来的时刻,也许全中国的汉人都已经泪如雨下了。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可是淝水之战后不到二年,即太元十年四月,谢安为了避开司马道子,出镇广陵,让出中枢朝权。太元十二年正月,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代谢玄镇淮阴,征玄为会稽内史,解除了他的兵权。太元十五年,孝武帝以后兄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徐州晋陵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北府兵为王恭掌握。隆安元年,恭在京口起兵反对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北府兵成为内部火并的工具,次年恭再次起兵,其司马刘牢之反戈击灭王恭,代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徐、扬州晋陵诸军事,镇京口。

中国古代十大强军大揭秘——东晋北府军(第三)

隆安三年,孙恩起义,北府兵又成为镇压起义兵的主要力量。元兴元年三月,刘牢之投降桓玄,旋被夺去兵权被迫自杀,北府兵为桓玄并吞,北府兵重要将领高素、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刘季武、孙无终均被杀,刘袭兄冀州刺史刘轨及宁朔将军高雅之,刘牢之子刘敬宣投奔南燕慕容德。北府兵根据地京口和广陵,分别由桓修和桓弘镇之,北府兵士众由诸桓分领,北府兵至此被瓦解。从东晋太元二年北府兵建立,到太元十二年谢玄解除兵权,共十年。从太元十二年至元兴元年十五年时间,北府兵主要掌握在刘牢之手中。元兴三年,刘裕在京口重组北府兵,但这不是北府兵的重建,而是一个新的王朝军队的肇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