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快乐老年435 2018-01-23

【导读】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做不了这家那家,看看能看见些什么。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这碗汤有点齁!齁也凑合着咽吧!

贾瑞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贾瑞是个可怜人。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虽说不是贾府的正经主子,但好歹也是个宗亲贵戚。老实守好自己的本分,也可衣食无忧,有个小康的一生。偏偏不自量力,非去攀王熙凤这样的高枝,结果是辱了家门,丢了性命。

突然想起了2002年首次参加世界杯的中国男足。说起来,他们圆了一个百年的梦,是应该被鼓励的。作为一个幼儿园的娃娃,去和大学里的学霸们做做游戏,大家也乐得高兴。偏你要说,我掰着指头也能算出你的代数和几何,怎能让人不说你不知天高地厚。

人生就是这样,别人干的事未必适合你,别人能做到的你不一定行。站在靠岸的船头,向前一步是彼岸,站在迷茫的悬崖边,向前一步是深渊。找准自己的位置,比盲目努力要重要得多。

邢岫烟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家道贫寒。在贾府那样的环境里,总有些势力的对他另眼相看,就连他的姑妈,也对他打起了算盘。岫烟却是活的明白,既未自卑至下贱,也没钻营到苟且,安安分分、平平和和的面对着这一切。终归是宝钗识人,不看其表,只重其里,明里相扶,暗里相助。最后,岫烟嫁给了红楼梦中最靠谱的男人薛蝌。我想,金陵十二钗的副册里,定是没有岫烟的,倒不是因为她不够出众,实是觉得这等优秀的女儿,不该落得个薄命的结局。

多年之后,又有了一个和他出身大同小异的人物,他叫祁同伟,上天同样没有给他如意公平的环境。与岫烟不同的是,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最终落得个极为悲剧的下场。

对于这样的人物,我是很难真正恨得起来的,无奈和可惜是主要的情绪。无奈之余也想了想自己,有什么体会,都在心里,说出来却无益。毕竟,每个人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薛蟠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薛蟠外号“呆霸王”,一“呆”一“霸”,尽显富二代气息。这个“呆”瓜一味好色,娶了个祸害夏金桂搞的全家鸡犬不宁。一世“霸”道惯了,连人命也视为儿戏,最终东窗事发,自己丢了性命不说,还害的一府倾家荡产,名誉扫地。

想来,养儿养女实在是人生一场最大的投资,且风险极高,又毫无经验。你费尽心力,散尽家财,最终能换个儿女平平安安、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如同赌博一样,哪里还有赢钱的道理。一旦家门不幸,遇到个“呆霸王”这样的坑爹货,前半生的辛苦不说,后半生也要搭了进去。

前些日,国家又放开了二胎政策,看到那些儿孙满堂、天伦之乐的人家,也着实眼热。只是想到要走过那般担惊受怕的路,心又凉了半截。哎!养儿风险高,投资需谨慎啊!

贾政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贾政是个不那么招人喜欢的父亲,为人古板,教子严厉。对宝玉极少夸奖鼓励之词,常有训斥打骂之举。宝玉每听到父亲叫他的声音,都会混身战栗。整个贾府中,似乎只有父亲会让他觉得,这人世间实在有太多不让人眷恋的东西。多少看红楼梦的年轻人恨极了贾政这样的父亲,发誓等将来有了孩子,必会对他好言好语。贾政对此表示无奈,看到子侄无一成才,以致家败人去的境地,也只得叹息。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篇妈妈的话,十几岁时同情过宝玉,讨厌贾政,现在自己也为人父母,入世渐深,就觉得贾宝玉就是一个败家熊孩子,我儿子要成天不好好学习,偷人嘴上胭脂吃,青春期刚到就正事不做,成天跟姐姐妹妹谈恋爱,看我不打折他的腿!

相信贾政听到此话,必会引此为例,悠悠一句,“等有了孩子,你再和我谈教育"。

宝钗、黛玉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最终都以悲剧收场。两情相悦的宝玉黛玉,不符合佳偶良缘的标准,落得个棒打鸳鸯两分离。修得正果的宝钗宝玉,却没有恩爱伴侣的爱情,也只好独守空房终悲泣。为了他们三个这点事,世人争吵了二百多年,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甚至生物学方面给出了无数的答案。

恰我还有个懂心理学的朋友,对于宝黛钗三人的感情故事他应该这样胡说:恋爱的主要矛盾是心动,婚姻的主要矛盾是心齐。无动于衷的恋爱是很难开始的,三观不同的婚姻是很难维持的。他只有如此说,我才会觉得真是很有道理。

万事万物变化无常,存乎一心,物变了,心也就变了。只是,变有可能变好,也可能会变坏。有始乱终弃的,也有白首相伴的;有一见倾心的,也有日久生情的。究竟还是我多年前听来的那句,“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最为贴切精辟。

贾宝玉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贾宝玉一生混迹在女人堆里,是个名符其实的多情公子。只可惜,他的多情仅停留在嘴皮子上。晴雯遭妒致死,除了哭,他不曾做过一丝的努力;金钏跳井而亡,除了躲,未见他替人申辩过一句;他把黛玉当成唯一的知己,竟是因为林妹妹不曾劝他读书、入仕,做那些世人皆说“正道”的东西。最终呢,自己独善一身,逃出了红尘;他的那些知己,白丢了性命。

多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同他一般心有所想的才子,他叫王阳明。上天也给他安排了一个心理煎熬的时期。同样是格物至理,阳明先生却悟出了另一番道理。

行善要有个行善的办法,除恶还需个除恶的武器。这个世界本不美好,你心怀不满,你百般抗拒。可惜,牢骚和抵制于人于己都是百无一用的东西。决定未来的钥匙,永远握在主宰现在的人手里。舞台有多大,心才能展现多大,你不融入世界,又怎么谈得上去改变世界。

王熙凤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王熙凤最会精打细算,但要说他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却也是个强加的罪名。贾府的家实在难当,一年一年出得多,进得少,可怜熙凤为了应付各种局面,补了东墙,拆了西墙。最后,自己的大笔嫁妆也变卖的变卖、抵当的抵当,几乎精光。可是,如此呕心沥血的,全府上下,除了贾母一人,竟无人体谅。多是表面上趋炎附势,背地里使绊挖墙。独他对刘姥姥的施恩,换来了绝望时的一双援手。

自古能臣必专权,专权必遭妒,享得了一朝的辉煌,躲不过二朝的清算。多少人如熙凤一般,终日在忠臣、能臣、奸臣、良臣、贤臣、铮臣、亲臣、近臣、宠臣、权臣、弄臣之间摇摆权衡,岂知人心才是最难经营的。

那些看起来轰轰烈烈的意气文章,换来的叫好声多来自嘴上。如刘姥姥那样发自内心的感恩,到底是源自何处,才是应该好好思考的东西。

北静王

胡读红楼之八:那碗鸡汤

北静王在《红楼梦》中是个BUG一样的存在。贾府抄家遭难时,他尽力周旋护佑,为这一家留了条生路,存了点希望。贾、史、王、薛罪在千秋,自然不该赦免,他们的存在,让我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残酷更加深恶痛绝。独北静王的出现,让我尚能感受到那冰冷铁幕上些许的温度。

记得宝钗说过这样的话:古来圣贤,皆怀赤子之心。赤子之心为何物?唯“不忍”二字。“恻隐之心”一起,善端就有了。


给读者的话:

感谢您能坚持读到这里。这是对我孤独挑灯,寂寞磨文最好地安慰了。写得水平自然有限,若能体谅用心,不妨点赞以示鼓励;若觉语句略有可读,不吝转发,就感激涕零了。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尊重作者版权。本文系老六说头条号作者老六原创,抵制一切抄袭行为和无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底部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