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时候练字都不晚!

 磻溪 2018-01-23
         都这么大年纪了,练习书法是不是太晚了,我说一点也不晚,为什么呢?
    一般人认为学习书法必须经过长年的积累,才能将毛笔字写好,其实不然,这要分三个层面:
    首先是达到悦人之目的水平,这个目标很容易达到,新时代越往后,大众的中文书写实践会越来越少,对书法的追求上大多仅满足于高考阅卷老师规范、易识的水平上,达到这个目标,按《没有》一文中的方法,无论从多大年纪起步,一年即可见效,不虚言!
    其次是追求书法领域的成名成家。这个目标当然一般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办法经过第一阶段的研习,在追求第二次目标过程中,养自己的心是关键,要达到赏心的目标,赏心必然悦目,是要守一段时间寂寞的,不能太注意名利,否则本心会改,书法作品的水平也会随着更改。这一段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一枝毛笔在了,怎么入锋、运笔、收锋,怎么谋势、造势、成势,怎么守正出奇,怎么复追险绝是要费一翻心思的,如果纯心追寻也是三到五年的光阴的事。按韩愈所说,"学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要从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个人的兴趣起着很大作用,兴趣是怎么来的,一是自己的日常留心的习练书法,一是亲友的鼓励,一是多为大家写作品,不能名利心太重,主要是自娱。当然也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时间怎么来,当你在练习书法中找到乐趣后,自然会有办法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还有一个很关键,就是要抛弃怀疑不信任的心理,抛弃遭遇到困难的时候说我不行,我没有这个天赋!实际上这个过程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时候恰恰说明你的眼力,鉴赏能力已经提高了,田园老师讲过的,我们可以先读读帖,看看诗歌,绘画第姊妹艺术,然后再回来,最多三天就够了,重新提笔时你会惊奇发现,自己书写水平"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所以有些人建议以宗教信徒的执着对待书法,我以为有可取之处,许多书法家为练字被俗人抛弃,这也是一个痛苦的升华。没有其他,坚持就胜,自娱自乐,没有早晚!
    如果你对自己的时间兴趣客观分析后认为自己有更大的兴趣,那你将目标定在悦目的标准完全可以。
    至于第三个阶段,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就是书写的功力还是书写者的心态决定书法的高度。通行的说法是人书俱老,是功力决定的,举了一些颜平原、赵松雪、董其昌等等的例子,其实董年少时字很一般,至少他自己认为没有他的文章好,因为书法水平一般没有被录取才使他下决心苦练书法。既便是从小研习书法的张伯英、王右军、颜平原等也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书风,王右军曾感叹年少时从卫夫人习字是虚掷了光阴。从历史上来看,传世的天下第一、三行书均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第二行书的作者颜平原是以楷书名世,他的楷书书风更是多变,《多宝塔》是早期作品,《勤礼碑》也成书在《祭姪文稿》之前。事实上,每一传世名作的问世除了功力之外,更多的是心境的历练体力的配合及世事的撞激等机缘巧合。按孙过庭所说,非力运之所能及。我们更不要在这方面苛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