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小知识:《座右铭》吟诵示范(孙健中) 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red.swf?id=37566870 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red.swf?id=66612752 《座右铭》东汉 崔瑗 无道人之短, 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 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 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 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 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淄, 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 老氏戒刚强~。 行行hang4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 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 注:^为入声字。) 注释: 纪纲:纲纪,指约束言行的规则。 隐心:审度,估量。 庸:岂,哪里。 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 缁:黑色。 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徒:类。 行行:刚强的样子。 鄙夫:鄙陋、见识浅薄之人。 文章大意: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审度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仁,然后再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伤害呢?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这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而内在的东西却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鄙夫的心志就是一味刚强,长此以往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祸事。君子要慎言行,节饮食,知道满足,才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清】吴熙载 篆书 崔瑗《座右铭》 1943年作 傅抱石篆书 崔瑗《座右铭》 周小娟集田楷 崔瑗的《座右铭》 2014.6.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aab2b50100djqu.html 陆启成 楷书《崔子玉 座右铭》【崔氏诗文】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汉)崔瑗《座右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2cd715010107l0.html 兹言置座右,可配崔瑗铭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汉)崔瑗《座右铭》 崔瑗,字子玉,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其父崔骃博学有伟才,汉明帝时将其比喻为“龙”,足可见对崔骃的特殊恩宠了。
县令见他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情不自禁地对崔骃说:“令郎可谓奇才啊,真可谓'龙生龙’了。”回头再看崔瑗,早已跑出去玩耍了。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兹言置座右,可配崔瑗铭”,宋代谢荙如此评价这篇《座右铭》。崔瑗对于世情练达之事和出处穷通之理,可以说悟得比较透彻。作者意在自诫,他直面人之常情,作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不彰人丑,不扬己美;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誉不足喜,毁不足悲;名副其实,守愚藏拙,持柔弱,戒刚强。 座右铭,是作者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做人的准则,二是做人的方式。 做人的准则,一言以蔽之:“唯仁为纪纲”,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所以崔瑗说:“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孔子说“仁”者必“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强调“内省不疚”,所以崔瑗说:“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这是“修己以敬”,说“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这是“内省不疚”。可见崔瑗的仁爱思想完全和孔子的“仁”一脉相承。 至于做人的方式,强调外柔内刚,以柔取胜,这一思想则是从老子那里继承而来的。老子强调“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崔瑗则直言“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认为柔弱是立身之本,取生之道。加上“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二句,以示警戒。很显然,崔瑗在先贤那里汲取了思想精华,为己所用:孔子的思想侧重于内,更多的强调内养,“暧暧内含光”是做人的准则;老子的思想侧重于外,更多的强调做人的方式,“柔弱”为立身之本。一内一外,一表一里,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而崔瑗的发明和贡献则在于,他把先贤们的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思想融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之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了。从崔瑗的实际经历看,他对荣辱誉毁,确已看破悟透,不仅以铭文诫之,更重视身体力行。这篇《座右铭》已是他砥砺品格、陶冶精神的一个象征。 它被萧统作为铭文典范二篇之一,收录《文选》,受到后人景仰,也是与崔瑗的这种人品有关。 来源:互联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