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鉴别与收藏——清末以后的端砚

 来来永胜 2018-01-23


  清末至民国期间,由于种种原因,端砚名坑大都荒废停采,砚石奇缺。加上外患内乱,战火连年,不少制砚艺人沦落他乡,或专业务农,使端砚制作业一落千丈。在1940年(特别是肇庆遭日机轰炸和沦陷期间),肇庆—端砚的故乡,只剩下几间刻制(和收购)端砚兼营刀石、碑石的小店。其中有陈玉斋、宝山斋、厚玉斋、蔡宝华等(还有一些人收藏不少佳石,在家刻制端砚)。至50年代后期,人民政府开始有计划地组织端砚艺人归队,逐渐回复了端砚生产。在政府的支持下,1962年重新开采麻子坑,1972年冬,端溪砚石中最为名贵,质量最好,最有代表性的老坑(水岩)重新开坑采石,继续在大西洞、水归洞全面进行采凿,不少佳石面世。继老坑之后于1978年,又重新开采了历史悠久、在宋治平年间开坑采石的坑仔岩砚石。至此,端砚名坑砚石基本全部复开,名坑砚石基本齐全。


民国·星洤铭文砚

坑仔岩  蕉叶白

 




注:由刘演良大师六十年心血结晶,中国端砚历史文化的权威制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限量出版“端砚鉴别与收藏”一书限量销售。定价为:118元。如有购买请加微信2380361730进行购买。(邮费自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