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王阁序》中“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出于哪两个典故?

 南山ren 2018-01-23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一年之内超迁太中大夫,汉文帝对贾谊的才能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恨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事见《后汉书·梁鸿传》和《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字伯鸾,汉初扶风人,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欲以猪作价抵偿。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一起责备。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对王室多有抱怨,对百姓多有同情,这首诗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梁鸿夫妇逃至吴地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妻子孟光已经为他做好饭菜,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主人见后十分惊叹,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