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谓,这种态度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也没有好的成绩。因此,在学习历史之前应该先真正弄清楚学习的必要性。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的去学好它。 有些同学虽然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但依旧学不好历史,主要是因为觉得历史知识点又多又乱,不知道该怎么记。 每当我听到类似抱怨的时候,我就会分析给学生听:如果你觉得多,这个很正常;但如果你觉得乱,那肯定是你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其实整个中学历史,我们可以用四个字全部总结完:中国,世界。 每每听到这,很多同学都会不屑的撇撇嘴,可事实就是如此啊!有图有真相,我们先用结构图来表示一下: 有没有觉得so easy?这个知识点相信你想忘掉都难。接着我们往下进行,中国历史又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历史呢?是不是也一样呢?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 是不是依然so easy?学习有时就像打怪,一关接着一关,关关都有惊喜。 我们再接着分析。先来思考中国古代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答案很简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只要你稍微懂一点点历史常识,做到这一步是非常简单的。然后,我们来看看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结束。中间要怎样去记呢?有个小小的口诀: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这样来学习是不是已经变得有点意思了呢?那每个朝代又讲了些什么?无外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按照这个思路,古代史的知识就可以整整齐齐地罗列在思维导图中,绝对不会乱哦! 依照相同的思路,我们再来看看中国近代史,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线索是:侵略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侵略史主要讲了五次大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化记忆:两次鸦片中午侵华。 到这一步还可以延伸下去吗?当然!每次战争都有起因、经过、结果。而每次的结果都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割地、赔款、通商、特权。 按照这个框架逐步整理,整个历史知识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 内容虽然很多,但绝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问题,而且因为我们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归纳整理的,相当于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想到一个即可以通过逻辑推断出下一个内容。 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又能长见识的学科,你要做的只是在彻底理解的基础之上,找到它隐藏的规律,然后在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逐步记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最科学的,这样的记忆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63-各科学习方法(技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