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的无影塔又称兴福寺塔,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这座位于武昌洪山公园内的神秘古塔暗藏现代人难以解读的数重玄机,吸引了众多科技、考古爱好者前往考古探幽,试图解开佛塔的千古之谜。 武昌城内外有一条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汉平川大地,直抵长江南岸,自古被誉为“江南龙脉”。据传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龙脉”耿耿于怀,于是在龙头位置建造了黄鹤楼,在龙尾位置的洪山东麓兴福寺内建造此塔以镇龙尾。 无影塔是一座四级八面的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塔,高11.25米,底部直径为4.25米,塔身实心,以石块垒砌而成。1962年因城建需要,由文化部门将塔由洪山东麓迁移复原至洪山西麓的洪山公园内。 无影塔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雕刻都是700多年前的原物。文保部门按照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给每一块石头编号,记住它的位置,做到一砖一号,百分百“复原”,并于2013年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无影塔在原址的时候,无论太阳在何处,塔身后均无影子。据《江夏县志》记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每日返照略不见影,藏骨名不知谁何也。”而另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每年冬至中午时分,塔身都没有影子,为该塔一绝。 至于为何无影,千百年来人们引经据典、遍索黄卷,也众莫能破。由于佛塔现已不在原来的地理位置,至于是不是无影已无法考证,成为千古之谜。 塔身下部为石砌须弥座,底层各面都有佛龛,其中南面佛龛左侧刻有“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右侧刻“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洛佛曰知事僧宗杰题”,字迹因年久风化已模糊不清。 无影塔每层都雕刻有佛祖、菩萨、罗汉、力士、供养人等浮雕造像和花草纹饰,刀工精细,线条流畅。另据《湖广通志》记载:“无影塔,塔下有井名浪花井,其脉通江,建塔以安澜焉。”指出该塔的实际用途其实是压住地下水眼的防洪设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