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谈巷议:“自愿强捐”不能从娃娃抓起

 nizijun 2018-01-23
 街谈巷议:“自愿强捐”不能从娃娃抓起

作者:陈广江

近日,在广东茂名茂南区一民办学校,一名小学生家长不幸患了重病,师生们纷纷为其捐款。但有家长称,老师强迫学生捐款,没捐款的学生还被拉上讲台拍照发到了家长群。有家长在群里对此做法提出异议,反倒被老师教育一番。校方表示,目前该老师已在群里向家长们道歉。(1月22日广东广播电视台)

再没有什么比带着一颗善良的心,郑重其事地把好事办坏更令人遗憾的事了。不否认这位老师帮患病家长筹救命钱的善意初衷和迫切心情,但逼捐而且是示众式、羞辱式逼捐,已让捐款活动变了味,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成为好事办坏乃至强捐从娃娃抓起的又一典型。

家长群截图显示,十名没捐款的小学生站在讲台上,有的低着头,两手背在后面,有的不敢直视下面的同学,其中还有几名是女生。显然,被羞辱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小学生既无经济能力,又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逼孩子就是逼家长,把“羞辱照”发家长群,老师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被羞辱后,学生及其家长“很受伤”。倘若患病学生家长知道善款是这么来的,会作何感想?不懂得尊重学生、尊重家长,把善心义举建立在伤害更多人尊严的基础之上,这是一种典型的道德绑架。“羞辱式逼捐”不仅有辱师德,还涉嫌违法。羞辱或变相羞辱学生,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

不过,把板子都打在涉事老师身上就公允吗?校方称,学校发起捐款后,全校师生纷纷伸援手。根据《慈善法》,作为非慈善组织的学校并无募捐资格,这种大规模捐款活动是否合法本身就值得商榷,特别是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学校发起捐款活动,无形中就把压力转嫁给了老师。

此事之所以引发如此之大的反感,恰恰是因为人们对类似捐款活动的潜规则心知肚明。上面发动自愿捐款,下面会想方设法搞强捐,否则在领导那里丢面子事小,被责怪工作不力事大。现实中,打着自愿旗号变相强捐的情况时有所闻,发生在中小学的强捐事件也并不鲜见。

在某些领导者眼里,只要目的正确,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逼迫别人掏腰包。但事实上,类似捐款活动只是把社会爱心当成了自己“政绩”的垫脚石而已,已偏离了慈善的本意。可以说,正因为强捐思维的根深蒂固、强捐现象的屡见不鲜,才有了对小学生搞“羞辱式逼捐”的闹剧。

无论如何,面对患病学生家长的现实困境,我们在深表同情的同时,更期待相关部门及慈善组织积极主动介入,拿出应有的作为。社会从不乏爱心,也不缺资金,最关键的是要以恰当的方式将社会爱心汇聚起来,去温暖那些身处困境的个体和家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