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犯罪剧,肯定绕不开它—— 颠覆网剧质量的《余罪》。 导演张睿用这部剧让我们明白,原来网剧一狠起来,甚至比电视剧还要精彩好看。 尤其是对卧底警察的刻画,不再是一张正气十足的正派脸,虽然痞,却很真。 看腻了故弄玄虚的炫技,真实才是硬道理。 就像最近这部新剧,一开播就是8分,而且还在涨。 它让十点君看到了《余罪》的影子,甚至可能更优。 《莫斯科行动》 第一个关键字,稳。 导演,请来了执导《余罪》的张睿。 配角,也是《余罪》里的一票熟面孔,再加上一众老戏骨的加盟,各个演得鲜活。 最关键的还有男主,也靠谱,夏雨。 主演《余罪》的国民老公张一山,就被从小调侃到大是“小夏雨”。 而这次,夏雨就像《余罪》延续下来的“老一山”。 就连导演张睿,一开始也差点认不清: 我在刚开始拍《莫斯科行动》的时候,我也有点恍惚,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他们俩完全不一样。 不过,张睿会请来夏雨做主演,可不是因为他像张一山,而是两个字,合适: 四十岁左右,既会演戏又很有质感,我们很快就想到了夏雨,跟一山没有关系。 确实,夏雨的演技我们有目共睹。 不仅是史上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 他在《寻龙诀》里,就把金爷那市侩和狡猾的性格演入骨髓,浑身是戏,毫无破绽。 氛围拿捏得准,演员不掉链子,一部犯罪剧的根就算是站稳了。 更稳的,还有题材。 根据轰动国际的中俄列车大劫案改编。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才刚刚成立。 那时的俄罗斯,物资特别匮乏,几乎什么都缺。 很多中国人看准了商机,扛着货品就到了莫斯科。 投机倒把,迅速致富。 这不,火车才刚停稳,就有一群俄罗斯人围上来抢购,商品都不用搬到市场,在车站就能卖光。 连一片尿布都能卖出高价,更别说昂贵的衣服饰品。 扛来一袋货,扛走一袋钱。 然而,从中国到莫斯科只有这一班绿皮火车。 一周一趟,整整七天的行程,满车厢的钱和货。 简直就是一块移动的大肥肉,油水四溢。 1993年5月,历史上真实的惨案发生了。 果然有犯罪团伙盯上了这趟火车,他们趁着中国警察交接的空档,洗劫这趟国际列车。 抢钱、抢货、殴打、伤人,甚至强暴妇女。 更离奇的是,这辆列车竟然一共被四个犯罪团伙抢劫,而且全是中国罪犯。 没听错,是中国人抢中国人。 这伙人刚抢完,下一伙人就马上接着抢,每个车厢挨个洗劫,翻箱倒柜,连藏在袜子里的钱也不放过。 残忍的犯罪行径在当时轰动国际,中国也决定派出专案组,到莫斯科全力破案。 这就是“莫斯科行动”。 在剧里,夏雨饰演的就是专案组组长陈尔力。 这剧也不啰嗦,直接亮出四个犯罪团伙的主犯。 等等……难道这就破案了? 不,敢亮出来,才够狠。 比起警察单调的调查办案,先摊出真凶,警匪之间的过招就更考验导演功力,一查一躲、一抓一藏,是双方分秒必争的对弈。 胜负就在分毫之间,一刻都不能松懈。 更过瘾,也更带劲。 同时也就说明,这些主犯,确实不好抓。 这就是第二个关键字,难。 全世界都在关注的大案,还难在哪? 难在俄罗斯的法律规定,要想给凶手定罪,就得被害人当面指认。 还真没听错,必须当着凶手的面指认他。 简直白送给了凶手以后报复的目标。 除非抱着必死的决心,谁敢轻易指认。 也就难怪,虽然有目击者,悍匪却还能逍遥法外。 不仅如此,当时的中国警察,在俄罗斯还没有执法权。 只能算是普通游客,一旦扯上犯法的手段,管你是不是办案,先关进警局再说。 就连中国大使馆出面解释,作用也很有限。 而且,俄罗斯不愿意也用不着配合办案,案件的所有资料,他们都没有义务共享。 发现没,夏雨没有资源,没有武器,没有权力,没有保障,没有信息,再加上语言还不通。 鱼龙混杂的俄罗斯,任何情况都得靠自己硬着头皮上。 更要命的是,这四个犯罪团伙染手的黑活多到数不清,关系错综复杂,一般的方法实在撬不动。 太难了。 不过,这才叫真实。 通讯和技术都不发达的90年代,跨国破案哪能畅通无阻,总会被现实的困境不断约束。 这也是《莫斯科行动》的精彩之处。 在限定的规则里和条例做斗争,游走在黑白两道的间隙中,左右摇摆不定,跟悍匪拉锯。 既然难点在「人」,就得用「人」来破局。 这剧的最后一个关键字,就是精。 不止是剧作精良,更是夏雨的办案精明。 有真切的人情味。 困难重重的案件,夏雨要怎么调查? 伪装,潜入。 扮成倒卖的商人,住进中国人最多的旅馆。 夏雨也立马就和旅馆里人脉最广的中国小哥搭上了关系,才刚认识,就先向对方抛出了求助: “您来的时间长,道行深,人脉广 您帮我们想想办法行不行” 怎么一来就在让别人帮忙?这正是夏雨的心思。 简单的小帮助,有时最能建立信任。 当夏雨想了解旅馆被抢的情况,又问了一句: 以后他们要再来抢劫怎么办啊? 你看,夏雨不是心急地盯着抢匪的情况不断追问,有看清抢匪的样子吗?他们从哪站下车? 而是先问清楚自己还会不会受到威胁。 这才是一个商人真正该关心的问题。 第一时间就让自己撇清嫌疑,成为案件的局外人,彻底变成初来乍到的倒卖商人。 这些,仅仅是夏雨“精”的开始。 想进一步打听消息,该怎么办? 夏雨通过这人脉最广的小哥,到医院看望抢案中的被害者。 不止是关切,更是为了一份口供: “您看我今儿来也没带礼物,怪不好意思的 要不这样 我去找个饭馆,我请客,咱们边吃边聊” 一顿饭,就换来案发时的情况。 夏雨的言行朴实又亲切,就像是我们的生活日常,里头却字字藏着夏雨的盘算,步步推进。 除此之外,夏雨也会看准时机,亮出警察身份。 当他逮着一个蛇头(做偷渡生意),犯了这么多事还想不被抓?行,你就戴罪立功吧。 要求蛇头帮忙设局,钓出幕后的主犯。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夏雨脑袋里有清晰的计划,该对谁隐瞒和摊牌,全靠他对局势和「人」的高超判断力。 而夏雨的精明,在这场戏里最明显—— 要想接近其中一个主犯,该怎么办? 夏雨故意犯事,让自己被抓进唯一会关中国人的警局里。 还没被保释的主犯,就在这群中国人里。 但,夏雨要怎么钓他出来? 绝了—— “朱三爷(主犯)听过吗? 那是我大哥!” 竟然是朱三爷的人?这句话一下就震住了在场的人; 同时,更激得主犯忍不住跳出来说话。 你谁啊就在这冒充我小弟? 夏雨话锋一转,立马赔礼道歉。 和主犯的联系也就搭上了。 这才是一个老练警察的手段,经验丰富,随机应变。 稳稳抓着破案的最终目标,悄悄布局。 而这,就是《莫斯科行动》的强悍之处。 它所铺开的,不仅是90年代的时代群像; 更是警和匪之间,命悬一线的相互角力。 怪不得有豆瓣网友说,这剧和美剧《毒枭》太像了。 不仅有真实的人味,对每个人物的刻画更是细腻至极。 夏雨带领的这群警察,也不再是一脸正气的传统形象。 他们坚守着警察的原则和正义,却也能看到他们的犹豫,不寻常的办案手段,还有他们的焦虑。 收起笑容的夏雨,眼神里全然是肩扛重任的坚毅。 这才是真实的「人」。 看腻了故弄玄虚的炫技,更看腻了正义得扁平的正派。 我们期待的,是有自我心绪的人性。 就像《无证之罪》偏激却心细的秦昊,《白夜追凶》为公付出却也参杂私心的潘粤明。 这些角色,都让人记忆犹新。 而《莫斯科行动》,同样如此; 它打破了脸谱化,更撕开了挣扎的人性。 今年国产好剧的第一把火,就能撸个过瘾。 |
|
来自: wangmeggie > 《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