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管什么浇水施肥,这才是植物养不好的真正原因

 登高一览众山小 2018-01-23


「你给自己的植物听过音乐吗?」

「一个有趣的问题(siri脸)。」


这不是开玩笑,有研究表明,浸泡在音乐中生长的植物更加茁壮挺拔,听起来是不是和那些在音乐中成长的走地鸡一样值得骄傲?或许未来这也会成为植物的卖点之一??「这一批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陪伴发芽的植物,相比其他植物,更具备坚韧不拔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这件事说明植物也是有情绪的宝宝,听音乐只是关心她的一个选项。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究植物如何才能养好,却始终没有明确答案,也许问题并不在照顾它的生理层面哦,精神才是更应该关注的根本。

Holy 来自芍药姑娘 06:38

芍药姑娘 Vol.620 }

植物也有小情绪


芍药最近发现,家里的粉色合果芋突然都焉了,接近濒死边缘,明明没有多浇水,保温保湿工作也做得不错,杭州雾霾天重,阴沉阴沉,也并不适合放户外,几项条件检查下来,都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啊……


况且,植物正常的枯萎,通常是一根一根开始的,全面整体地垮掉是怎么回事??


12月中旬拍的合果芋,当时还有几片新叶待长,态势良好


直到最近读了几个植物与人类互动的实验报告,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这盆合果芋摆在客厅的书桌上,平时读书写字都能看见它。入冬以来,家里客厅越来越冷,我也不爱在书桌上写字了,转而移到更暖和的客房,陷在懒人沙发里,盖着毯子,如此持续一个半月,书桌和整个客厅都愈发冷清。


要说我唯一做错的,就是很久没与合果芋交流了,大概是我的冷漠「杀死了它



为什么这么说呢?


美国有位奥克兰·威妮女士,她从公园里摘回两片虎耳草的叶子,一片放在床头柜上,另一片放在起居室里。每天早上起床后,她都要看看床边的叶子,跟它说会话,希望它继续活着,而另一片叶子她选择不予理睬。一个月后,被忽视的那片叶子萎缩变黄了,可是获得威妮关注的那片叶子不但活着,而且像刚从公园里摘下来时一样新鲜。


公园里的虎耳草


威妮女士的实验结果引起了另一位化学师鲍威尔·奥格尔的兴趣,他按照威妮的做法,从树下摘下3片榆树叶,他对其中的2片叶子特别关注,每天都花一定时间来盯着它们,劝勉它们活下去,而另一片叶子就不闻不问。一个星期以后,出现了和威妮一样的情况,2片被关注的叶子仍然非常健康,而且采摘时留下的伤痕似乎在渐渐痊愈。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植物能感知到你对它用情如何,你的心是否真诚,你是在敷衍它还是真的关心它。


春天发芽的榆树叶子


我也曾听一位朋友聊起,她养了一盆再普通不过的草,一开始长势不好,她便和这盆草聊天,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好情绪和丧情绪都跟它说一说,把它当个树洞那般对待,一段时间之后,草竟然茂盛无比!


当时我也只当是个传说~没想到被科学家佐证了。



研究报告里还说,植物不仅能感受到关注、期望,同样能感受到愤怒、恐吓、焦虑等主人的多种负面情绪。


那个采榆叶的男人奥格尔,有个邻居海伦,据说她在家里种了茉莉、金莲花、仙人掌等多种植物,一天海伦的朋友来做客时,无意中碰到了仙人掌,被刺得哇哇叫,海伦很不好意思,就痛骂了仙人掌一顿,并且此后只要看到就要翻旧账再骂一遍。


一个星期后,这盆可怜的仙人掌就枯萎了,而其他植物还依然鲜活。



我便想到,一株植物刚领回家时,兴致甚高,天天看天天打理,那段时间自然是长得不错,之后换季了或花谢了,又或是出差一段时间回来,这份情感联结被中断了一阵,再来就不如之前那般紧密关注了,然后,它真的,和报告所说一样,枯萎得很快……


尤其是走下坡路之后,我难免要责备它一番:「别人家的植物都长得那么好,你怎么就不争气?」不用说,几番责备之后,它肯定是再也没有好起来。


你心若是放弃了植物,植物也会放弃你。


我家养的罗勒,曾一度开花,后来……不提了


奥格尔之后通过高精密能量仪和专业的测量方法,发现了植物更多细微的表情,比如植物们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植物们有同情心、自尊心和恐惧之心,植物们有记忆、有脑子甚至有判断力,它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喜欢被赞美,也喜欢听音乐……


总之,人类拥有的基本情绪和喜好,它们都有。


关注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芍药曾听一位朋友说起,那些在室内长不好的植物,重新把它载进地里,或移到户外,很快又会活过来。以前我都以为,那是因为大自然的环境更和谐、土地更肥沃,天生天长,符合规律。


看了这些报告,我产生了新的角度——在大自然里,植物们有更多的朋友,能获得更多关注、交流和联结的机会,它们也怕孤独啊!


风、雨、鸟、太阳都是它们的朋友


这么一想,养植物这件事就变得更有意思了,一来它们确实可归入宠物行列,需要你时时关心它爱护它;二来纠正了一个思想误区,我们关心植物的精神层面应该大于物质层面。


水喝没喝够、土肥不肥、太阳晒得怎么样,都是温饱层面的问题,而与植物进行情绪的、心性的交流则是精神问题。


对照我们和父母、子女的关系,如果总是停留在「多吃点」「多穿点」「少熬夜」之类的问题上,关系通常都是脆弱和难以深入的。相反,如果亲人之间能够坦然地交流最近在做什么、与什么人交朋友、遇到什么困境和小幸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那么子女与长辈之间就可以成为朋友,互为精神支柱。



植物们喜欢被夸奖,和人人都喜欢得到赞扬是一个道理,对待家里的孩子、阿喵阿汪也都应鼓励为主。


另一个精神层面的操作,就是常给它们听音乐


说来好笑,网易云上还出了歌单,

《植物也要听歌啊》。


评论也有点可爱:「是给植物听的么?」

歌单创建人答:「是的呢。」

听上去就和给喵咪选猫粮一样,对症下药。


植物爱好听音乐,也是科学家们意外发现的。


50 年代末,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米和大豆,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各种条件。


随后他在温室里放音乐,24 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


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过乐曲的籽苗比其他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干要粗壮得多。



后来,也有人通过实验得出相似结论:每天早晨给黑藻播放25分钟音乐,用不了10天,黑藻就会繁殖得极为茂盛;每天早晨为含羞草播放25分钟古典歌曲,它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灌木受音乐刺激后,也会变得枝繁叶茂。


哪怕是在阳台种点蔬菜,生菜胡萝卜之类,若你夸奖它们又给它们听音乐,长势一定比别人家的好。



为什么给植物放音乐能促进生长呢?


叶片表面分布许多气孔,气孔就是像人类的皮肤表层,是自身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蒸发水分的窗口。音乐会刺激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开放度会变大,从而增加吸收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形成更多有机物。


至于给植物听什么音乐,也是有讲究的。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里提到:


前提是这音乐得对它的口味。音乐对头,花草和蔬菜都会枝繁叶茂。


现已证明,用巴赫或贝多芬的音乐可以让枯萎的玫瑰或干瘪的小红萝卜重新水灵坚挺起来,但是摇滚乐却会将它们置于死地


你经常让金盏花「听古典音乐,它开的花就大得多。



所以综合来说,给植物听听古典乐或班得瑞,都是最保险的,刚才的网易云歌单,芍药帮你们听了听,也大致在这个范围内。


不过,也有知乎网友发过信息,他经常给自己的植物放《怒放的生命》,很快也发芽了😅。


所以,好奇宝宝们也可以给植物听听电子乐、嘻哈乐、民谣、后摇,每次持续一星期,观察它们的反应做好记录,没准你家植物是个怪咖,就爱听玛丽莲·曼森呢~ㄟ( ▔, ▔ )ㄏ



去年我写了:

你不是养不活多肉,你是不懂爱人

这样看来,任何植物都需要交流和互动,

也就是精神关怀,也就是爱了,

一个能养好植物的人,

一定是富有爱心与耐心,

令人如沐春风的人,

懂得把握关爱与自由的尺度,

那么由此延伸到许多的人际交往上,

都能获得诸多启发。

加油啊旁友们~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