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香山国际关节大会还有51天 一 踝关节解剖 内侧结构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分深浅两层
外侧结构 外侧副韧带
其他结构
足踝肌腱与重要的支持带
足的跗骨与小骨
二 踝关节的韧带损伤 分类 按受伤机制:旋后伤,旋前伤,外旋伤;内翻伤,外翻伤 按解剖特点:单纯伤,联合伤 按损伤的病理特点:部分断裂,完全断裂 按病程:新鲜断裂,陈旧断裂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 单纯韧带损伤
联合损伤
陈旧损伤
症状
体征
抽屉试验 术中抽屉试验 内翻应力试验 辅助检查
应力位片 鉴别诊断
治疗 现场急救处理:加压包扎棉垫或海绵垫压迫止血;冰敷;关节穿刺抽积血;固定(粘膏支持带,石膏支具)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其他伤的治疗
踝外侧副韧带断裂合并暂时性脱位或半脱位的治疗(有争议)
踝关节不稳或再发性脱位的治疗
踝的旋前损伤 损伤病理:内侧三角韧带断裂 损伤机理:基本作用力是足的旋前力 诊断:仔细检查,防止漏诊 治疗
踝的外旋损伤(下胫腓骨间韧带损伤) 损伤机制:踝的外旋扭转引起胫腓骨之间韧带撕裂(滑雪损伤) 损伤病理:胫腓骨之间韧带撕裂 诊断:体检—疼痛肿胀压痛的部位在踝的前上方;X线—踝内旋20°正位 治疗
三 踝的骨折 第五跖骨疲劳骨折 四 跟腱断裂 病因:直接外力、开放伤、闭合伤、间接外伤 病理:26/38例伤前有跟腱腱围炎病史 病理改变:主要为跟腱的坏死、纤维变、纤维截断及腱周围组织血管增生、血管内膜增厚。 术中所见:断端呈马尾状,间隙有血肿,但出血少,腱围同时破裂,跖肌腱常完好。 损伤机制:在踝背伸60-70度位突然用力蹬地或踏跳 诊断
治疗
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 跟腱的其他损伤
跟腱陈旧断裂 跟腱腱病 五 运动员踝关节的骨关节病 名称:运动员之踝、足球踝、踝关节撞击性骨疣、踝关节前撞击综合症 原因
受伤机理
骨疣、骨唇成因
病理改变
手术治疗:切开;关节镜 六 腓骨肌腱外伤性脱位 受伤机制
损伤病理
症状及体征
诊断
七 运动员的副舟骨损伤 解剖:圆形,与舟状骨体无接触面,像髌骨一样长于胫后肌腱上,其底面为关节面,一般不产生症状。 长形,舟状骨的颈较长,副舟骨与之接触,为圆形或三角形,此型很易受伤引起症状。副舟骨与舟状骨之间的连接组织为玻璃软骨,纤维软骨。 受伤原因及损伤机制:外伤所致,少数与劳损有关,多伴有平足。 病理改变
症状及诊断 早期多因急性扭伤引起,常被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症状所掩盖,恢复运动后,因内侧疼痛而被发现。主要症状表现为蹬地、跑跳时疼痛加重。 临床体征:副舟骨部突出,局部压痛,足内收抗阻痛。 八 距后三角骨、第二距骨损伤 解剖:外结节、内结节 受伤机制:足剧烈跖屈损伤 病理:末端病表现 症状及诊断:跖屈痛、屈拇长肌腱炎 治疗:封闭、制动、手术 鉴别:跟距后关节骨关节病;第二距骨损伤 距后三角骨损伤 距骨后突延长 第二距骨损伤 九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1950 WOLIN首先描述踝关节内半月板样损伤。1991 ANDREWS确认上述损伤是因距腓前韧带撕裂后断端嵌入踝关节前外侧沟中形成,并报告切除这种损伤可缓解踝关节肿痛。 1991 FERKEL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证明其为增厚的滑膜组织。从此开始将踝关节无骨折脱位的长期肿痛称为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统称为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以上三者统称为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 体征:前内或前外间隙压痛;部分病人关节肿痛、背伸受限、不能下蹲。 诊断:踝关节扭伤史、X线无明显异常、踝前疼痛肿胀、经休息及非手术治疗不明显者应考虑为本病。 治疗:踝关节封闭—控制炎症;踝关节镜手术效果较好。 本文作者:胡跃林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