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一千年古镇竟是诸侯国国都,两个地级市以此为名

 昵称191190 2018-01-24

临涣现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小镇四周为起伏逶迤的高阜所环绕,那环形的高高的黄土上栽植着各种树木, 不熟悉临涣历史的人可能很难想到,这环绕古镇的高阜,是屹立了数千年的城墙,一个关于历史文明的无数细节,就掩埋在脚下的黄土中,就隐藏在萋萋荒草的摇曳中。隔着数千年时光,文明在时间的流逝中因古城墙而留下了印迹。
安徽一千年古镇竟是诸侯国国都,两个地级市以此为名​临涣以地邻古老的涣水而名,在夏商周时期属铚邑。商分全国为九州,铚(临涣)地处淮海之北,为徐州域;到西周武王分天下(公元前11世纪)为九畿,铚城(临涣)为宿男爵国都,属宿州域; 周王于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自宗周出发巡视东国、南国,率晋侯苏前往东国倾覆获地,伐“夙夷”(即宿夷)、“淖列夷”等部族的情况。而其中的“获地”指获水流域。据《水经注》载:获水是古代一条自今河南商丘东北到江苏徐州北的河流,流经今江苏宿迁泗洪境,在安徽萧县南与睢水合流,后于彭城北汇入泗水,为宋人重要活动区域。而宿夷应分布在获水之北,说明获水北岸(今江苏宿迁至安徽宿州一带)在两周时期曾有宿族活动的史实。由于宿国内部原因,宿国进行了第一次的迁居,也就是当时的北宿(山东东平东二十里之宿城镇)。春秋至战国中期,临涣成为了宋国的铚邑。
安徽一千年古镇竟是诸侯国国都,两个地级市以此为名​宋国为防止宿国亲近鲁国 ,强令宿国从原地整体迁走。对此,《春秋》记载:“三月,宋人迁宿。”宋国迁宿国到此,宿国第二次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在附近建都 。既南宿(安徽宿州市附近)其迁居之地,约在今淮北地区中部,据考证,大概就在临涣不远的古城村。
安徽一千年古镇竟是诸侯国国都,两个地级市以此为名​宿州即以古宿国而命名。如今现存的《元和郡县志》就记载到:宿州“取古宿国为名”。又据《元和郡县志》十“泗州宿迁”下说,今江苏宿迁即《春秋》宋人迁宿之地”。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因避代宗帝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即“宿预县城迁移”之意,一直沿袭至1987年撤县建市(县级)。
安徽一千年古镇竟是诸侯国国都,两个地级市以此为名​而到了秦朝时,置铚县,治所就在临涣集,属泗水郡。西汉时期,汉高祖改泗水郡为沛郡,黄龙年间(前49年),又把铚县改属汝南郡。东汉,铚县改属沛国。而如今的临涣古城遗址就建于汉代。而那时临涣镇已成为集市,到了隋唐时期也成为贸易中心,而店铺和商贩分布在城内长达数里、纵横交错的8条街上,成为苏、豫、皖贸易交往的重要商埠。据郦道元《水经注》“淮水”记载:“汉(涣)水又东南迳费亭南-涣水又东迳铚县故城南,昔吴广之起兵也,使葛婴下之-涣水又东迳蕲县故城南。”说明汉代铚县位置是在费亭之南、蕲县之西,正与今临涣吻合,证明今临涣镇的古城就是汉代的铚县故城。
安徽一千年古镇竟是诸侯国国都,两个地级市以此为名​《梁书?武帝纪》记载:北伐魏之铚城,置临涣郡,是为临涣始名。到北齐时,改郡为县。”清光绪年间碑刻记载:“临涣,宿之名地也,汉置县为铚城,李唐改为临涣。”在相当长时期内,临涣和时村、口子并称为宿州三大历史名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