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时机

 石榴皮 2018-01-24



导读:

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约15%~24%。随着超声及宫腔镜技术的发展,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宫内膜息肉让人“闻而色变”,而是有相应的手术时机。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时机

江苏省人医生殖中心:舒黎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有蒂突向宫腔,由少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管壁较厚的血管及子宫内膜腺体组成,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的常见原因,小的息肉可以无症状,仅在B超检查或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时被意外发现,需要病理的诊断。


(图:B超显示子宫内膜息肉)

一、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发生局灶性增生的良性病变。多数学者认为,息肉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部内膜,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而形成,其周围内膜往往表现为息肉样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不孕症患者多为子宫内膜炎、内分泌紊乱如排卵障碍、黄体功能不全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后果,此类患者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反复发作。子宫内膜息肉一般不直接导致不孕,而上述息肉的来源才是不孕的病因。


目前经阴道超声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较高,随着三维超声及宫腔镜技术的普及,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在单发性息肉中,输卵管开口周围的息肉可能导致输卵管通畅度下降,妨碍精子及受精卵的运行而影响妊娠;多发性息肉则可能由较严重的盆腔炎症或长期激素刺激导致,造成不孕;大于直径1.5cm的息肉在宫腔内形成占位,阻止胚胎着床而阻碍妊娠;少部分息肉本身血循环不足而引起变性、坏死、出血,有的可以自然脱落。大多数息肉都伴有盆腔或宫腔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图:左侧为宫腔镜下单发子宫内膜息肉,右侧为宫腔镜下多发子宫内膜息肉)

二、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时机


对于什么样的息肉需要手术治疗尚存在争议。不孕患者首先应诊断和关注引起息肉的原因,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应安排行宫腔镜检查和刮除,息肉去除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内膜层得到修复,使受精卵易于着床,提高妊娠率;及时宫腔镜的另一原因是少部分患者存在局部内膜增生异常,甚至子宫内膜癌变可能,宫腔镜观察下内膜活检 病理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单发息肉一般认为直径小于1cm时对妊娠率无明显影响,而且息肉反复发作反复宫腔镜也是不合理的。但也有人认为内膜息肉持久存在,即使很小也可能会损害生育能力,在病灶去除后可以提高生育能力。


对于准备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在鲜胚或冻胚移植前一个周期,是宫腔镜下息肉去除术的最好时机,医生一般会蓄意安排宫腔镜手术的时机,离胚胎移植的时间越近越好。息肉刮除日,也是内膜新生时,为胚胎着床做好了准备。



因此,对于不孕症患者,若子宫内膜息肉存在时,可考虑及时宫腔镜下去除 病理;若有其他不孕因素,单发的且较小的息肉可以期待观察,多发息肉及单发较大息肉建议及时检查和去除。


宫腔镜技术可以作为评价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手段,手术方式分为刮除和电切两种。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刮除对内膜损伤小但复发率较高,电切复发率低但对内膜损伤较大。由于内膜损伤大多是不可逆的,因此,我们中心在宫腔镜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时,往往采用刮除加冷刀去除蒂部的方式,既避免了内膜的损伤,又尽可能减少复发的几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