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状元”翁同龢斗“榜眼”孙毓汶

 铁血老枪 2018-01-24

 孙毓汶,字莱山。是协办大学士孙玉庭之孙,户部尚书孙瑞珍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状元孙毓淮之弟。他与翁同龢是咸丰六年(1856年)的同榜进士,更为特殊的是,翁是那一榜的状元,而他屈居其后,为第二名榜眼。

其时,恭、醇二位亲王争柄国政,孙毓汶以“权奇饶智略”见称,他假醇王之力,将恭王一系,包括翁同龢,全部驱逐出军机处。史称“甲申易枢”事件。

清朝“状元”翁同龢斗“榜眼”孙毓汶

甲申为光绪十年(1884年),正值中法战争期间。

翁与孙两人嫌忌之因,却有关于一枝人参的故事。

咸丰六年(1856年),翁和孙参加会试中式,接下来准备参加殿试。

翁同龢是大学士翁心存的第三子,家学渊源,他的字更下了多年苦功,殿试对参试者的楷书有“黑大圆光”之要求,翁同龢很可能因为字写得好而成为状元。

而孙毓汶的书法也是冠绝一时,自认为第一人非己莫属。

孙家欲使孙毓汶独占鳌头,能与孙毓淮成为“兄弟状元”,留下一段佳话,只怕状元给翁家抢去了,因此便生一计。

向例,殿试前夕,赴试贡士住家离皇城稍远的,多借宿朝门附近亲友家,以便第二天清早可以早点儿进殿,从容参加考试。

清朝“状元”翁同龢斗“榜眼”孙毓汶

那时,孙家住在皇城附近,翁家比较远些。当晚,孙家以通家之谊,请翁同龢到家里吃晚饭。孙瑞珍以父执世谊,殷勤款待,频频劝酒。席散之后,孙尚书又邀翁同龢到他书斋里,把殿试的规例不厌其详地一一指点,直到深夜。

此时,孙毓汶早就上床就枕,养精蓄锐去了。

翁同龢蒙胧间和衣而寐,睡不多时,天色放亮,必须起身进宫赴考了。

这一日,翁同龢精神委顿,自以为状元必让孙毓汶抢去无疑,心里一急,猛记起父亲给他的老山人参两枝,藏在卷袋里,当即找了出来,折下半枝,含入口中略加咀嚼,顿觉津液流贯,神志奋发,振笔直书,手不停挥,一气到底,如时交卷。

最后排定名次,结果是翁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孙第二,授翰林院编修。

翁同龢事后回想起来,始悟当日孙家留饭留宿之意。他当日若无人参助阵,便失去了“抡元夺魁”的机会。所以知道这件事的,便呼翁同为“人参状元”。

此后,翁与孙的仕途,一荣一枯。

翁同龢于咸丰八年(1858年)就成为陕甘学政。同治四年(1866年),他被派弘德殿行走(同治帝读书处)成为小皇帝的老师,至同治十三年时已是内阁学士兼侍郎了。光绪初年,他晋都察院左都御史,擢刑部尚书,充军机大臣,还在光绪帝的书房担任“总师傅”,光绪帝对他极亲昵。

清朝“状元”翁同龢斗“榜眼”孙毓汶

孙毓汶授职编修后,于咸丰八年丁父忧,回到山东老家。因在家乡办理团练不称僧格林沁的心意,被革职发往新疆。直到光绪元年(1875年),他才返回北京,擢内阁学士,授工部左侍郎。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时朝廷上的清流党人认为恭王总持国政,一无善策,对其备加攻讦。慈禧对恭王亦不满意,就借机革除他的一切差使,与恭王同事的李鸿藻、翁同龢等人均遭罢黜。

恭王去,醇王进。孙毓汶是醇王的谋主,遂入直军机,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事实上,醇王的能力远不如恭王,他“当家才知柴米贵”,主政之后,才知道军国重事不是那么容易处理的。

而孙毓汶自甲申入军机处,当国十年,权力特重。醇王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死后,他仍得慈禧信任如故,一直拖到甲午(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事发生,朝廷内外对孙毓汶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如文廷式等人,联袂赴孙毓汶宅中,令其缴还门生帖,意思是不承认他做自己的老师。

清朝“状元”翁同龢斗“榜眼”孙毓汶

至1894年十月,前线败报频传,慈禧不得已召见年过六旬的恭王,命其重新出山,主持对外交涉,会同办理军务。半个月后,孙毓汶就被光绪帝革去一切职务。

不久,恭王病死。翁同龢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成为朝臣的领袖。甲午战败,翁同龢无力抵挡中国被瓜分的狂潮,至“百日维新”之初,光绪帝与翁同龢师徒终于决裂,翁被驱逐回籍。戊戌政变后,翁又被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与孙最后皆抑郁以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