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虎勇:十年藏书凝心力,万卷烟波觅古今

 文殊院士 2018-01-24

霍虎勇:十年藏书凝心力,万卷烟波觅古今

霍虎勇,1989年生,山西省永和县人。中国“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文学创作,现任山西新青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籍塾阁馆长。同时,他是一名收藏古籍三万余卷的资深藏书家。“人的一生有无数条路,每个起点都带着我们走向了一种生活状态。无论哪种生活,有梦在其中才能坚持自己,否则便是蹉跎。”霍虎勇身上弥漫着一股文人特有的气质,谈起事情条理分明,言语间引人深思。尤其在文学方面,霍虎勇总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痴迷古籍寻根历史

从2007年开始收藏第一部古籍——明代嘉靖二年《天禄阁外史》到2017年6月收藏的清代光绪丙戍年《随园骈体文注十六卷》,十年间,霍虎勇在藏书的道路上倾注了无数心血,也错失了很多机会,但他收藏古籍的热情和决心却从未消减。从宋元明清至民国年间,霍虎勇收藏的一本本古籍好似为他打开了一扇对话前朝往昔的大门,诉说着那一段段金戈铁马、风雨飘摇的红尘旧事,描绘着那一幅幅气壮山河、宁静致远的风土人情。“收藏古籍主要是为了在研究文化时,能够追本溯源,佐证历史。我收藏的大多也是记录山西文化的古籍,人们常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不能光看出土的文物或是碑文,很多东西毕竟记载有限,大多结论是他人基于此推断出的,难免有失偏颇,而古籍中的文字恰恰可以还原古文化的真相,让人们能够有直观的认识。”霍虎勇在这些年爱惜古籍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他从古玩市场的地摊到古籍书店再到大型拍卖会,见识了太多的完整残缺、真真假假。他知道喜欢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通过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去伪存真,才能在古籍收藏界不受蒙蔽。

为了能够找到弥足珍贵的善本,霍虎勇不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中国纸张史》《中国印刷史》《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纸鉴》《古文字学》《中国古籍版本学》等一系列专业的书籍,并多次前往博物馆、图书馆学习研究,只为在庞大的古籍市场中慧眼识珠。“古籍的形式特殊,纸张不易保存。如果流落民间,是对于古文化的一种摧残,甚至是一种伤害。希望可以放在自己手中,这样会得到更多的保护与传承。”霍虎勇说,随着朝代更替、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籍本就少之又少,而既有文献价值,又具有文物价值的善本,更是弥足珍贵,如果再不妥善保存,将会使太多的经典文化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

钟爱藏书尽心竭力

每一本古籍都是那个时代的证据,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缩影。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每一个诉说的前尘往事都让霍虎勇如痴如醉。每次翻阅古籍的同时,霍虎勇也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古时的大家琴棋书画几乎样样精通,而现在的人却很难写出好的文章,因为时代发展得越快,人们越是难以沉下心来去阅读、去学习……”霍虎勇说,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各种新载体的相继出现,人们已经习惯了“速食文学”,就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各种影视剧中的形象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而原著中刻画描写的形象到底如何,很少有人会去一窥究竟。

古人说,盛世修典,和世存典,乱世毁典,末世忘典。且不管它盛世乱世,因为喜欢,霍虎勇就这么坚持着、收藏着。但收藏古籍除了研究古籍知识的难度很大,更致命的是收藏古籍的资金问题。“经史收藏可以说是收藏界的顶级收藏,也是小众里的小众,所要消耗的钱财无疑是巨大的。”霍虎勇介绍,珍贵的宋版古籍,一页宋版一两金。宋代刻书将唐代褚、颜、欧、柳等诸位书法大家的字体运用于刻书之中,在将楷书推至高潮的同时也给予了宋版书端庄凝重的精神气质,其稀少的存世量也决定了它的价格不菲。

2010年12月10日,北宋唐垧致胡宗愈伸慰帖页以9128万在上海道明成交;2012年5月22日,中国嘉德“古籍善本”专场上,一件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共16册以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叫价,这部传世孤本最终以48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12月28日,弘一《华严集联三百》以6095万在上海成交。

霍虎勇这十年在古籍善本的收藏上花费了数额巨大的资金,所受之苦,所历之艰,个中滋味局外人难以言说。

传承文化不改初心

“永和县正在建一座古籍博物馆,我会将自己的藏书都搬过去,届时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古籍善本的收藏和研究中,也希望我的这些宝贝能发挥它更大地价值。”霍虎勇给自己的藏书楼取名“籍塾阁”,由于他收藏的古籍越来越多,管理十分不便,经协商后,他的家乡永和县正在为其建造一座古籍书院。从收藏古籍到宣扬文化,霍虎勇始终认为人的一生中应该不断奉献自己的能量,尤其在知识传播上绝不能吝啬。一定要为社会、为后代留下历史脉络的线索,为文化提供传承发展的平台。

一位北京的收藏家曾说要以12亿元的资金收购他的藏书,但他没有出售。有人说,如果霍虎勇将自己的藏书卖掉,现在早已跻身“80后”富翁行列。但一心想将文化事业进行到底的他,却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无论诱惑多大,他始终摒弃功利心,踏踏实实做文化。未来,如果条件允许,他还打算继续收藏其他省份的先关古籍文献,继续为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人的一生中,机会是平等的。收藏古籍将是我毕生的事业,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辅助手段,这或许是一种情怀吧!”因为痴迷于古籍收藏,霍虎勇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值得珍惜的人,也因为痴迷于古籍的收藏,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前辈的认可与突破自我的力量。诚如他所说,失去的仅是世俗物质,得到的是更为高尚的精神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