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許多皇帝登臨過的小山--舒 乙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24

     北京市裡有一個最小的區,叫石景山區,它因一座山而得名。它就是石景山。

 石景山這座小山早期被圈在了首都鋼鐵公司裡面,一圈就是五十多年,完全與世隔絕,彷彿被世人徹底遺忘了。在歷史上,石景山不僅很有名氣,而且很重要,至今,上面還留存著不少歷史遺跡。說石景山重要,是因為永定河。永定河發源於山西恆山,上游在河北界內,叫桑乾河。永定河在某種意義上,是生命之河。請看,周口店猿人遺址、房山商周遺址、大葆台漢墓遺址、潭柘寺、戒台寺、遼都遺址、金都遺址、盧溝橋等,這些和人類起源、和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和三千零五十年北京建城史,和八百年北京建都史有關的標誌性歷史遺跡均位於永定河流域之內,有的就在河邊和河床之上。

 然而,永定河脾氣很大,它原本無定,經常發大水,氾濫成災,甚至多次改道。北京人漸漸離它而去,向東北方向遷移,最後在元朝的時候,北京城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但是,即便搬了城,搬了家,還是要時刻防範它。第一個防範點,就設在石景山。道理很簡單,永定河河水在到達石景山之前,一直在山澗中流淌,兩岸是高山峻嶺,無處外溢。只是流到了石景山,面前是平原,哇,不得了,永定河成了脫韁的野馬,任意奔流,搞不好,就水淹七軍,威脅北京城。

 石景山是一座奇特的小孤山,是石質的,外形像個高樁饅頭,孤零零,直上直下,懸崖峭壁,立在永定河面前,大概最高處距水面有三百公尺。石景山像是一夫當關,河水至此和它迎頭相撞,被逼分流為二,由其左右繞道而過,東邊這股很危險,可以直逼京城。瞧,它的地勢比天安門城樓還高呢。於是,石景山成了北京的第一個水利設施要塞,早在元代就在山的東邊設閘,西邊設堤、築壩,嚴加防範。

 由元朝到清朝,幾乎所有的皇帝都到過石景山,主要來治水。他們登上山頂,居高臨下,朝下看,有面臨百丈深淵之感,腳底下就是滔滔的永定河,近在咫尺,而且,這裡視野很寬廣,可以看清永定河的流向,是個絕佳觀測點。石景山附近原有不少皇帝們的御製碑文石刻和碑亭,錄有皇帝的詩作、敬河神的祭文、治河御批等等,都是很詳細的治水第一手史料。石景山懸崖上迎面刻有三個大字「石經山」,已經風蝕得有些模糊不清了。山頂上有一通明代石碑,說石景山古代又稱石經山、濕經山、石徑山,說石景山是「燕都第一仙山」。

 既是仙山,過去一定有許多寺廟。果然,近年來,遺址的挖掘工作說明了這一點。寺廟依山而建,一個建在另一個上面,頗似疊羅漢,沒有任何進伸,直上直下,一個緊扣一個,很險。建在最上面的是唐代的廟,叫金閣寺,現有玉皇殿遺址。往下走,在山崖中部鑿有石經台、孔雀洞、還願洞、本來洞等等勝景,現在都已被清理出來。附近還有一口雙眼井,被羅哲文先生考證出是明代的遺物,深三十餘米,依然有水。井上方的石崖上還留有古代修廟工人石刻留言。再下面還有淨土寺遺址,還有元君祠、元君廟等古建築。

 應該說,到目前為止,這些清理還是非常初步的,隨著考古挖掘的深入,肯定還會有大量文物被發現。最值得期盼的是石經的發現。北京界內原本有兩處石經山,一處是房山的雲居寺、石經山,另一處就是此處石景山的石經山。既然雲居寺石經的發現史已經構成一個美妙的大故事,那麼,期待中的石景山的發現又何嘗不是另一個美妙的故事呢。

 對以休閒娛樂旅遊為主打的石景山區來說,石景山這座山本身的挖掘、保護和對外開放,無疑是一張有頭等價值的好牌,恰似一場及時雨,得來正是時候,只因它有自然和人文的雙重遺產特色。如果排排隊,排在計劃的第一位的,石景山以它的潛力來說,定是當之無愧的。

 天賜一座仙山,有美景,有歷史,有一籮筐故事,土生土長,用不著引進,定有蜂擁而至的效果,真幸運啊。

(本期約稿人:北京新聞中心李煜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