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阿庆1120 2018-01-24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和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书法名家之长,而自成为一家。其书法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赏析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书于元祐八年七月十日。蜡笺本,行书,34.5×106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附:金人蔡松年的题跋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灵秀清妍,不失俏媚风姿

《李白仙诗卷》为宋神宗元祐八年苏轼58岁时所书。清代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其后有蔡松年、施宜生、刘沂、高衍及张弼、高士奇、沈德潜等明、清人题跋。施宜生谓“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此两首诗为逸诗,《李太白文集》不曾记载。该诗共两首,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第一首书法则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神人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此书境界,颇难企及。如此好书法,可惜已流入日本。

苏轼的书法作品因注重创造意识,透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领会到作者的苦心孤诣,可以说是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这当然是一种书法美,但这种美中的形式因素相对要多一些。观苏轼书《李白仙诗卷》,却大有“粗服乱头”之感。据载《李白仙诗卷》是由汴都道士丹元子口诵李白诗二首,由苏轼录之而成的。毫无安排、设计的余地,便只好露出了“马脚”,这'马脚'便是苏轼的真性格,真情感。刚举笔时,作者很从容落墨,不失平日书卷时的雅致。因而,起首一行半,均仍由横势展开,肥阔之笔,不失俏媚风姿,正有诗中“巧妍”之意。等到了第二行“只知雨露贪”起,用笔遂趋重厚,诗的意境已把作者带入了一种悲凉、旷远的心境。 苏轼想必一边耳听丹元子的诵诗声,一边在追寻先贤李白心灵的轨迹。这时已忘情于笔墨,心性的脚步不断加快,到了“青松霭朝霞,缥渺山下村”时,笔势起伏,左突右撞,潦潦草草,不顾左右。及至到“无后玻璃魂”时,已完全失去了平日的优雅韵致了。到最后两行“今此一脱洒,长啸登昆仑,醉著鸾凤衣……”时,已变行书为行草,感情迸发,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状。笔墨随着情感的宣泄,达到了非常流畅的共鸣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