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品三国】做人,不能看破,但一定要看开

 曾仕强 2020-10-21

信号:良心学堂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易品三国

关羽、张飞、太史慈、刘璋、杨修、吕蒙,这些人又怎么说呢?

我们先看关羽。关羽英雄一世,最后竟然死于无名小卒之手,他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他会感觉对不起刘备,丢失荆州,没脸面见兄长,但是这一切没有办法挽救。我们想他被杀的时候,一定是死不瞑目的。所以民间传说,关羽死后亡魂不散,大叫“还我头来”。后来遇见在汜水关救过关羽性命的普净和尚,普净对他说,你一人被加害便大叫“还我头来”,然而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被你砍掉的人头又找谁要呢?关羽马上听懂,恍然大悟。人是这样的,只要悟性够高的话,人家轻轻一点,马上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关羽就不再叫了,心安理得而去。可见有些时候,我们刚开始会很怨恨,但是如果有人指点一下,如果自己突然间想通了,照样可以心安理得。

张飞更是如此。民间百姓,很多人心里头喜欢张飞。为什么?因为大家想想,觉得自己跟张飞差不多,都是呆头呆脑,都是很鲁莽的。其实很多人的性格像张飞,只是自己不清楚而已。张飞虽然脾气坏,但不是存心不好,他不会害人。张飞见二哥被害,就来找大哥刘备,要一起复仇。刘备嘱咐他,千万不能再酒后鞭挞士兵。但张飞还是老毛病不改,因此被两名部将所杀。很多事情,其实做完才知道自己多么可笑。张飞刚开始一定也是死不瞑目,可是后来一想,大哥一再嘱咐的话自己又忘记了,一辈子怎么老犯这个错误呢?这样想想,他也就心安理得了。

我们再看一个人,太史慈。我们知道,太史慈也是一员勇将,孙策最喜欢的就是他。孙策为了收服他,力排众将的怀疑,放太史慈回去收复旧部。最后证明孙策是对的,太史慈果然如约返回。但是太史慈后来并没有太多表现,而且死得很早。太史慈会不会想,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完,觉得会辜负孙策呢?不会。青山不改,但人却会老去。太史慈死了,自然还有后来人。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太史慈之后,江东年轻有为的将领不在少数。武将照样可以潇洒,太史慈看得开、想得开,他就心安理得了。

再说刘璋。他刚开始很相信刘备,后来发现这个家伙也是来者不善,于是非常后悔。可是后来他想通了,还是投降吧,因为搞来搞去,还是这位堂兄比较实在,不会害他。有了这个决定,他就心安理得了。所以很多事情,要自己去转折,自己去突围,自己去想办法来改变状况,一切都是自己在操控,不是老天。

杨修更妙。他聪明到极点,曹操可以瞒别人,却瞒不过他,曹操想什么他都看得很准。但是杨修每一次的举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无关紧要的玩笑,我们可以开。但如果发现开玩笑将要把自己置于死地的时候,就可能快要变成“杨修第二”了。杨修最后被曹操斩首的时候,没有求情,也没有告饶,他说自己知道迟早会是这个结果,而且已经来得太晚了。他一点也不悔不恨,所以是心安理得的。

吕蒙呢?吕蒙杀了关羽,不久得病而死。我们不要迷信地说是关羽亡魂不散,要了吕蒙的命。这把关羽看成什么样的人了?这种传言对关羽是不公平的。曾与关羽有过节的人绝非一个两个,难道关羽死后都去一一报复不成?没有。一人做事一人当,关羽自己的事情,关羽自己当;吕蒙自己的事情,吕蒙也要自己当。吕蒙打败关羽收回荆州,是有好的一面,但坏的一面更麻烦。我们可以看到,为此东吴以后的命运也是很坎坷的。所以,吕蒙对东吴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谁也说不清楚。他事后内心也一定很痛苦很矛盾,可最后疾病来的时候,他应该是想明白了,因此并没有讲抱怨的话,心安理得地走了。

有句话非常重要:人不能看破,但一定要看开,看开不是看破。很多人不了解这其中的区别:什么都看破了,其实就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了,当然会死不瞑目。而看开是说,遇到事情要全力以赴,但是做不到的时候就算了。

这也就是孔子所讲的——尽人事以听天命。一个人没有竭尽全力之前是没有资格听天命的,不尽力而听天命就叫看破,那是不负责任的。自己尽了全力,至于结果如何,就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看开了。

这些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死得心安理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