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 |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一)

 泮溪别馆 2018-01-25

编者按

《黄庭坚诗选》为《中国历代诗人选集》之一,原由香港三联书店在香港出版,向海外发行,后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引进内陆,照原版胶片重印。丛书主编为刘逸生先生,本册选注者为陈永正先生。

本书选诗一百二十首,注释详明,博采诸家之说。题解部分,对正文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均有扼要的说明。

徐孺子祠堂

题解

宋神宗熙宁元年(一O六八年),黄山谷在江西南昌,瞻仰了东汉时名士徐稚的祠堂,写了这首七律。

徐稚,字孺子,南昌人。汉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多次被征聘,都不愿出仕。在家乡过着贫寒的生活,亲自耕种田地,时人称之为“南州高士”。诗中表达了对这位有骨气的读书人的敬慕之情。

这是山谷二十四岁时的诗作,已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意清新劲峭,没有他后来的一些作品那样生硬晦涩。

姚鼐称赞这诗“从杜公咏怀古迹来而变其面貌。凡咏古诗镕铸事迹,裁对工巧,此西昆纤丽之体。若大家以自吐胸臆,兀傲纵横,岂以俪事为尚哉!”(《今体诗钞》)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释】

①“乔木二句:在高树下边,有古代隐士占地三亩的祠堂。当年那一束生刍的深意,试问谁能了解啊!

据《后汉书·徐稚传》载:郭泰的母亲去世,徐稚去吊丧,在庐墓前放下一束生刍就走了。大家都感到奇怪,不知他的用意。郭泰解释说:“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生刍”句出于《诗经·白驹》。徐稚以洁净的生刍,比喻主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山谷认为古人朋友间的这种神交心契,高情厚谊,在今人中再也找不到了。深深感慨知己的不易得。

幽人:幽居的人。指隐士、避世者。    刍(chú锄):喂牲畜的草。    论(lún仑):分析、判断事理。

②“藤萝”二句:那些野藤萝蔓,得意洋洋,互相攀援着,冲云蔽日,人们又有什么心思,在神巫的箫鼓声中,去进献他一樽清酒呢?  

写祠堂附近的景物。藤萝乱生萧条冷落,说明人们早已忘掉祠堂中所祀的人。藤萝,象征那些朝廷中竞进的小人,爬上高位,蒙蔽皇帝。在这样丑恶的环境下,有谁能理解徐稚的高风亮节呢?箫鼓、酒樽,这些祭祀的用品,也徒然成了有讽刺意味的东西罢了。

干:干犯、侵进。

③“白屋”二句:如今,在平民的茅屋中,怎会没有徐孺子这样的高士了呢?而官府的黄堂上,并不是缺少陈蕃那样的官吏啊!

上句,用否定疑问句表肯定之意,“可能无”,正是“有”。下句,用肯定句表否定之意,“不是欠”,正是“无”。

诗人认为,真正的贤才,正是出于白屋之中,问题是没有人去发现他们罢了。诗中以徐稚自况,感叹没有人像陈蕃赏识徐稚那样赏识自己。

白屋:《汉书:萧望之传》颜师古注:“白屋,谓白盖之屋,以茅覆之,贱人所居。”    黄堂:太守所居之地,涂黄色。    陈蕃:东汉末年的大官僚。与窦武等反对当权的宦官,事败被杀。陈蕃任南昌太守时,不交接宾客。但徐稚来访,则专设一榻招待,徐稚走后,就把榻悬起来,以示对徐稚的尊重。

④“古人”二句:对古人那种不慕荣名、淡泊自处的行为,而今的俗人只会议论讥嘲而已。只有祠堂外的湖水,年年涨落,都回复到旧日的岸痕。

用景语作结,意味深长。湖水不变的旧痕,正表明历史是公允的,历史人物的真正价值,决不会随市价的涨落而有所增损。诗人满腔不平,兀傲之气喷薄而出。诗的风格很接近杜甫的怀古之作。可见山谷在青年时代对杜诗是下过苦功的。

湖:南昌城外的东湖,即今青山湖,与赣江相通。徐稚的祠堂在湖南边的小洲上。

方东树云:“收切祠堂,高超入妙,即五六句中意。今人尚笑古人冷淡,则我安得不为人笑?但有志者不顾也。末句所谓兴也,言外之妙,不可执著。”

早行

G
M
T








文本转语音功能仅限200个字符


选项 : 历史 : 反馈 : Donate关闭

题解

这里选一首黄庭坚早年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山谷是怎样认真向唐诗学习的。无论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组织结构上、词汇的使用上,本诗都有着明显的摹拟唐诗的痕迹,如果把它混到唐人的诗集中,也很不容易分辨出来。这正说明了宋诗为什么要走上革新的道路。此诗是山谷在熙宁元年秋天赴叶县尉时作。风致颇佳,写景亦美,是一首清新可诵的五律。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釋】

①“失枕”四句:晚上睡不安宁,迷糊间忽然惊觉,一早起床。人们多半还在睡梦之中。听到鸡叫了,就凭它来知道时候的早晚;望着北斗星,来分辨东西方向。

四句写清晨起床准备上路的情景。

失枕:头离枕。这里用一“惊”字把远行人的心情很生动地表现出来。    占(zhān沾):占候。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

②“辔湿”四句:马络头沾湿了,知道在路旁满是露水;衣裳单薄,更感到晓风寒凉。秋天的朝阳在云彩中正摆弄着光影,忽吐出万道霞光,把半个树林子都映红了。

四句写上路时的情况。

辔(pèi配):驾牲口的嚼子、缰绳。    行(háng杭)露:道路上的露水。《诗经·召南》:“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大路上的露水重啊,难道我不赶早起来,怕那路上的露水多?)

上句的“知”字,使用得很准确自然。因为天还未亮,看不清路边的露水,所以从“辔湿”察知。末两句的“弄”、“吐”两字,也很新警,把清晨日出的情景生动地刻画出来。

次韻赏梅

G
M
T








文本转语音功能仅限200个字符


选项 : 历史 : 反馈 : Donate关闭

题解

谁信这是山谷的作品?那样的绮丽,那样的深情!我们听惯了山谷那沙哑而苍老的嗓音,忽然传来这悠飏清越的歌声时,怎能不为之而惊喜?山谷是反西昆体的健将,现在我们可追查出了:原来他是从西昆的营垒中杀出来的,诗人年青时代的某些作品中,还带有浓郁的脂粉香味!

安知宋玉在邻墙,笑立春晴照粉光

淡薄似能知我意,幽闲元不为人芳

微风拂掠生春思,小雨廉纤洗暗妆

只恐浓葩委尘土,谁令解合反魂香

【注释】

①“安知”二句:她哪里知道,宋玉就在邻家的墙外?她只是含笑站着,让春日新晴的阳光,照在她那素洁的身上。

宋玉:战国时的辞赋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他曾写有《登徒子好色赋》,说他东邻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曾登上墙头窥看自己,以示爱慕之意。

诗中以这位东家之女比梅花。“安知”两字,表现了梅花高洁的风格,她并不是为了取得别人爱慕而笑立墙边的。诗以宋玉喻那位赏梅诗的原唱者。

② “淡薄”二句:她恬淡清静,彷佛能了解我的心意,她安详和顺,本来就不是为了别人而芳香的。

淡薄:同“澹泊”。恬淡寡欲。    幽闲:亦作“幽娴”。颜延之《秋胡》诗:“婉彼幽娴女。”吕向注:“幽闲,柔顺貌。”

王有宗云:“第四句隐然写己。”(《十八家诗钞》评注)我们可想见诗人不慕虚荣、澹泊自守的风骨。

③“微风”二句:微风悄悄地拂过,使她生起了荡漾的春思;细雨轻轻地洒下,把她沾了暗尘的幽妆洗净。

廉纤:细雨貌。韩愈诗:“廉纤晚雨不能晴。”

“生春思”三字轻轻一逗,情致嫣然。一“暗”字,有美人迟暮之慨。

④“只恐”二句:只恐怕美丽的梅花萎谢在泥土里,谁能够懂得制造反魂香呢?

浓葩(bā巴):秾丽的花。    反魂香:《博物志》载:“武帝时,西域贡反魂香三枚,病者闻之即起,疫死未三日者,熏之即活。”

两句对梅花的零落表示惋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