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59章解读
2018-01-25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59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9.9第59章【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
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译文】治理国家统御民众是“治人”,遵循天道是“事
天”,事奉君王也是“事天”,治人是以上治下,事天是以下事上,合起来就是“治人事天”。治人事天和种地的道理差不多,有时候民众犹如草木
庄稼,统治者就像是土地。有时候民众犹如土地,统治者的角色又换成了草木庄稼,故称“治人事天,莫若啬”。为什么这么说,种庄稼需要开荒施
肥早做准备,况且土壤地质不同,种的庄稼也不一样。既要让土地肥沃,也要与所种的植物相适应,否则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还比如
沙地种不了粮食,但反而适合红薯花生等作物生长,这就是“服田力啬”的道理,称之为“早服”。草木只有扎根于合适的土地才能茁壮成长,所以
治理国家也要早早做好准备,修养深厚的道德,给众生提供生长的优质土壤,故称“早服,谓之重积德”。肥沃的大地任劳任怨养育万物欣欣向荣,
如果像大地那样不断地积累厚德,那么天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故称“重积德,则无不克”。大地广袤无垠,万物的生长也就无边无际。用道治
理天下,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能应对自如,也不会出现极端状况而不可收拾,故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上一章说“孰知其极”,土壤肥沃五谷
丰登,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不会走到盛极而衰的拐点,建立在这块土地上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安居乐业,故称“莫知其极,可以有国”。道为天地之母
,天地为万物之母,有德的圣人遵循天道治理国家,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故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犹如草木把根深深扎在大地中才能枝繁叶茂
,君王就像是这草木,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民众的土壤之中,也才能巩固自己的国家,不断地繁荣昌盛。根深才能柢固,这就是长久维持国运之道,
故称“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解读】59.1“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把管理民众和治理国
家比作是种地。“啬”的甲骨文字形像粮食收入谷仓,小篆从“来”从“回”,“来”是麦穗的形状,“回”是仓库,所以“啬”的造字本义是收获
谷物,泛指农事耕作。“啬事”是农事,“啬夫啬人”是农夫,加一个“禾”旁就变成“穑”,《千字文》说“治本于农,务兹稼穑”,耕种曰稼,
收获曰穑。“啬”也有吝啬小气舍不得之义,是从《周易》的坤卦引申出来的。坤卦是《周易》的第2个卦,象征大地,大地生养万物就像母亲守护
着孩子,再多也不嫌多,紧紧抱住谁也舍不得给,所以坤卦就有了“吝啬”之义。“治人”是管理国家治理民众,“天”既指天道也代表在上的统治
者,遵循天道是“事天”,顺从上层的管制管理也是“事天”。“治人”是以上治下,“事天”是以下事上,治人事天代表了治理国家的两个方面和
要素。老子把治理国家比作是种地,用了一个“啬”字,还用了一个“服”字,那么“啬、服”何以有种地之象?古老的《尚书盘庚传》中说“若农
服田力啬,亦乃有秋”,大意是,只有辛勤耕作才能有秋天丰硕的收成,“服田”就是翻耕施肥整修田地,使其适合农作物生长,否则就会水土不服
。“力啬”就是勤劳精心地种植和收获庄稼。老子在此把大地比作是国家,把草木比作是民众,把土壤比作是君王的恩惠德行和政令。等到最后,又
把统治者比作庄稼,把民众当做土地,不管角色如何转换,都像是种地一样,故称“治人事天,莫若啬”。种地首先要开垦荒地,平整土地,浇水施
肥,土壤才肥沃有养分,并且要备好种子早做准备,什么土地种什么庄稼要相互适应磨合,否则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还比如贫瘠的沙
地栽种红薯西瓜花生反而比较合适,这就是“服田力啬”的道理,所以说“夫唯啬,是谓早服”。草木只有扎根在适合的土地才能茁壮成长,所以
治理国家也要修养深厚的道德,制定适宜的政策,给众生提供生长的优质土壤,故称“早服,谓之重积德”。59.2“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
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老子一步步往下推理,与治理国家的联系越来越近。大地任劳任怨养育万物欣欣向荣,如果像
大地那样不断地积累厚德,那么治理天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故称“重积德,则无不克”。大地深厚宽广,万物也就无边无际,用道治理天下,
不管出现什么状况都能应对自如而不走极端,故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土壤肥沃五谷丰登,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不会走到盛极而衰的拐点,建
立在这片土地上才称得上是安居乐业的国家,故称“莫知其极,可以有国”。道为天地之母,天地为万物之母,有德的圣人遵循天道治理国家,国家
就可以既长且久,故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上一章第58章说“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物极必反是万物运转的规律,所
以圣人不走极端。那么在本章,老子继续说大道和圣人都“莫知其极”,不仅不走极端,连这个念头都不会产生,可见上下章衔接得多么紧密。59
.3“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用草木之根作比喻,告诉君王要把深厚的德行和民众作为国家的根基。“根、柢”虽然都是指树根,但还有
区别,《说文》注释“蔓根为根,直根为柢(di)”,在大地深层盘根错节的叫做根,露出地面能长出嫩芽嫩枝的就叫做柢,土壤中的养分通过根
系输送到柢。所以根扎得越深,草木生长得越稳固,称之为“深根固柢”,也可以说成根深柢固,还有一个成语“根深蒂固”。引申到人事上,统治
者的德行越深厚,民众的生活就越幸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根深则能“长生”,柢固则能“长视”,国家得以长治久安,故称“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将治人事天比作是种庄稼,但百姓统治者和土地庄稼的角色前后做了变换。前面是把统治者比作土地,把老百姓比作庄稼。后面又把老百姓比作是土地和根基,把统治者比作是庄稼和大厦,可见老子的说理方式是多么的灵活多变,引喻说理的功夫是多么的炉火纯青张武忠2017.9.10于北京武警总医院。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