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世界各国军衔制度,看完此文秒懂

 尘世呓语 2018-01-25

没有“大红大紫”“衣冠禽兽”,现代军装怎么体现等级?

null

null

配饰是制服很重要的一部分,用以标明等级,彰显身份地位,在唐宋,官服主要通过颜色来区分等级,三品及以上紫色,四品五品红色,“大红大紫”的成语正是起源于此,但唐宋也有金鱼袋等配饰。明清官服胸前有一大块显眼的图案,称为补子,官服也称为补服,明清两朝设计补子可谓非常粗暴,文飞禽、武走兽,官员们被百姓戏称为“衣冠禽兽”。现在军装配饰设计方面虽然也用动植物元素,但要艺术化抽象,避免“衣冠禽兽”。

null

国画中大红大紫的“衣冠禽兽”们

现代军装已经不可能拿出像补子一样大块地方来设计配饰,大多是小巧简洁,但配饰种类更加繁多,有帽徽、肩章、袖标、勋略、徽章、肩带、领章等等,本期主要谈谈军衔,用以标明军人等级的配饰,一般是和肩章结合在一起的,海军常服多为袖标,有的国家全佩戴在帽徽、臂章或胸前。军衔设计常有三大法,形成三大流派,体现三大风格,小小军衔门道可不少。

null

现代国家如此大红大紫的不多了

 

null

全球各国军衔在母语中叫法各不同,但基本都可以对应到同一体系,在汉语中就是尉、校、将三大级,各分少、中、上三等,将级最低等还有一个”准“,共10级,有的国家在“上”之上还有“大”,如大尉、大校,这两等在国际对等时往往被归入“上”里面的资深款。军衔的等级是非常规则的,设计军衔最简单的方案就是和军衔的组织形式一样,用3个图形表示级,即尉、校、将,再用3个图形表示等,即少、中、上,两组图形一组合就成了,简便易行。但实际上没有这样设计的,首先每个军衔都是两个图形,不易辨识,其次是无法突出上级,等级不够明显。将军的军衔除了功能性的图案外,还会加一些装饰,以凸显将军的身份,区分功能图案还是装饰图案的方法要看在其他不适合添加装饰图案时军衔的样式,比如作战服军衔、或帽徽军衔。本期主要谈功能性军衔设计。

null

为了提高辨识度,设计上通常借用“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路,把等的提高视为量变,把级的飞跃视为质变,用固定图形元素的数量表示少、中、上3等,再附加另一组3个图形分别表示尉、校、将3级。如果用X的数量表示等,用A、B、C表示级,少尉就是A+X,中校就是B+2*X,很像一元一次方程,本号君称之为方程法。在符号表示时为了简便,舍弃了“大”和“准”,在实际中只要插入到相应位置即可。有些军衔校官没有额外的B图形,而是直接在尉官基础上继续累加,归为变体的方程法。不少国家就是用这种简单明了的设计法,比如我们敬爱的人民解放军,还有日本、克罗地亚、波兰、荷兰、土耳其等国也都是比较典型的方程法。

null

 

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将表示等和级的图形合一,用不同的图形表示级,用数量表示等,如中尉为AA,上校为BBB,本号君称之为矩阵法。这样的设计方案在亚洲国家用得比较多,比如我们的邻居韩国,尉官用菱形,校官用九瓣花,将官用星,少、中、上就是1、2、3,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也是用这样的设计,在欧洲丹麦也用这种设计。

 

null

第三种方法,称之为单一法,顾名思义,每个军衔都用单独的图形表示。这种方法比较直接,最大的好处是每个军衔都自成一体,当成徽章到处用很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在数量上如果完全用单一法,一般国家至少需要10种图案,设计10种简洁有力的图形并赋予其代表意义,难度很大,另外所有军官都是一个图案没有数量区别,无法突出高级将领。因而几乎没有国家完全使用单一法,只是部分在用,最典型的是美军在尉、校军官军衔的设计,但也只设计了4种图案,另两个通过颜色区分,在飞行服、作战服上配色不同还是容易混淆。

null

 

null

这三种设计思想只是逻辑上的归纳,在实际中往往是融合使用的,尤其是在常服硬肩章上,为了凸显等级差,往往会给原来的图形元素加点料,变得更夸张些,比如我军的将军官衔将星就比尉校的更大更金,一度有传言说是“金星”。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设计,如德国将军和校官的军衔图案完全相同,只有颜色不同,将军的是金色,校官是银色;俄罗斯军衔的星尉、校、将逐级增大。世界各国在设计官衔时,相互影响、借鉴,形成了三大流派:英式、苏式,法式

null

英式法式相视一笑

英式军衔不像其他大多数国家用五角星,而是用四角形的巴斯勋章星,校官军衔有圣爱德华王冠图形,将衔用交叉的权杖和剑,这是英式军衔使用的3种图形元素,从外观风格很容易分辨。英式军衔的准将不是将军,更类似于我国的大校,但国际对等时,通常将其对应为准将,英式军衔组合方式也不是“军衔设计三法”任意一种,而是混合排列。示意图如下。

null

英式军衔排列设计即不是方程法也不是矩阵法,星、冠、剑3个元素混合运用的,重复的只有巴斯勋章星,王冠和权剑在任何组合里最多出场1次,可以形象描述为“国无二王、权不二分、勋章可以多授”。英式军衔在英联邦国家盛行,新加坡是极少完全不用英式军衔的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巴巴多斯、牙买加、斐济等国图形元素和排列方式都和英国完全一样;有些国家的图形元素本土化了,比如印度就把圣爱德华王冠换成了印度国徽阿育王狮柱;有些国家排列方式有更改,如加拿大,把准将作为了将军的第一级,在将军军衔的排列上是方程式,把王冠和权剑当作固定标志,用枫叶的数量表示等。

null

中东国家虽都不是英联邦成员,但大多都用英式军衔,不约而同进行了修正,没有CA,少将从CB开始,这样军衔的图形就和通用拉丁写法对应了,少校是Major,图形为B,少将Major General,图形就用CB,同等将军刚好比校官多个权剑,看上去整齐,中东国家都是强迫症啊。不过也有沿用CA的,比如约旦。英式军衔无论怎么变,风格还是非常强烈,一认便知。

null

苏式军衔的风格也非常明显,排列方式为典型的方程式,数量变化的X用五角星,星的排列方式多为堆叠式,级多用线条表示,一线为尉、二线为校,俗称“一毛、两毛”,将军没有线,肩章额外添加装饰,将星也更大,而且多有大尉一衔。前苏联国家大多用苏式军衔,不少国家也会加入本土元素。

null

第三种是法式,法式的尉校军衔用条纹表示,类似海军的袖标,上校是“五条”,将军军衔也用星,但一般2星起步,没有1星。现代军衔的通用拉丁文写法正是来源于法国,但现在法式军衔流行度却不及英式,只局限在前法国殖民地国家,多集中在非洲,其中虽是英联邦国家的喀麦隆军衔却是法式,亚洲的柬埔寨也是法式,葡萄牙、瑞士也用条纹,但表示方法和法式不同。与英式、苏式一样,也有国家修正的,如柬埔寨可能觉得2星起步有点高,改成了1星起步。

null

 

 

null

军衔从形象上有三种风格,民族风、现代风、混搭风。民族风注重从自身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用有代表自身文化意义的图形表示军衔;现代风更注重图形的简单抽象,按照当前的精神赋予内涵,或者没有文化意义;风格不像英苏法三式可以不重合归类,兼而有之、风格不够独特的我们都归为混搭风。

null

不同风格就是这么看不惯

英国军衔可以说是重度民族风,三个图形星、冠 、权剑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巴斯勋章星300年前英王乔治一世开始颁授的骑士勋章造型,现在此勋章仍在继续授予,圣爱德华王冠是英王加冕用的王冠,权剑是军官佩剑和元帅权杖的交叉,在军事上也是高级军官的象征。英式军衔的三图形元素娘胎天然自带民族风,用英式军衔的都无法避开民族风。其他类型想走名族风,大多是轻度,比如日本,军衔设计是典型的方程法,属苏式流派,但没用五角星而用了日本的象征樱花。另外一个代表是蒙古,蒙古军衔设计和日本差不多,也是方程法、苏式流派,并加以民族化,使用了蒙古特色的藏传佛教图形,用交合纹样取代的条纹,用盘长取代了五角星,将星还照用,很有特点。克罗地亚和蒙古一样用绳结图形元素。

null

英国毕竟有很好的历史传承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民族风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其他国家再玩儿重度民族风,会非常亮眼,比如民主刚果即刚果(金),用了国徽上的3种图形,也是颇有非洲象征的三种图形:矛、象牙、豹子头,另外还混搭了五角星。民主刚果之前是比利时殖民地,也是人口最多的法语国家,但不是军衔没用法式流派,基本算是方程式,但其“X图形”并不固定,而是混用三种基本图形,又像是英式,也是极尽混合之能。

null

现代风讲究简洁有力,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尉校级军衔已经在上面贴过,将衔用五角星表示,非常简洁,但并非没有文化内涵,美军军衔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根牢干固、枝繁叶茂、雄鹰翱翔、将星闪耀”,尉官是树根主干、少校中校是枝叶,上校是雄鹰,将军是星,逐级升高非常形象,也突出了基层军官的根基地位, 是非常成功的设计。现代风在很多国家都有体现,尤其在欧洲,除了英式军衔,其他都带有现代风,苏式军衔也是自带简洁属性的。

null

亚洲不少国家现代重新设计的军衔都突出现代风,比如菲律宾,是很简洁的矩阵法设计,三角、八芒太阳和五角星以及装饰性的“工”符号都是取自菲律宾军徽的图形元素,相得益彰。老式菲律宾军衔是真的没法看,不是丑,而是逻辑颠倒,星越多级别越低,星越少级别越高,别的国家加星晋爵,菲律宾是减星晋爵, 太变态了,怪不得只用了两年就取消了。

null

混搭风多是后起国家为之,不甘于人后,但军衔也没得什么创新可言,于是各种都沾点,就成了混搭风,比如上面说到的蒙古、刚果金都有点混搭风。巴西的混搭风比较特别,将军2星起步,有元帅,很像法式,不过加上元帅只有4个将等,巴西最低的将衔在自己的语言里还叫准将,但北约把巴西的将军都统一升了一等,这里就按北约的对应,不采取直译。巴西最特别的是校官军衔的设计,在上尉基础上套圈,全球独一份,别无分店。

null

另一混搭风代表是以色列,尉校军衔是标准的矩阵式设计,将衔上突然加入的英式风的交叉图形,非英式军衔使用此样式图形的很少,感觉有点突兀,不过还算合谐。橡树叶在勋章上用得很多,在军衔上用也算的以色列和特色,难道是和美国学的?麦穗在军衔上用应该是以色列的独家。

nul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