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名人」宰相“刘罗锅”与诸城刘氏望族

 西窗听雨 2018-01-25

刘墉

213年前的今天,1805年1月25日 (农历腊月廿五),清朝宰相刘墉“刘罗锅”去世。

「今日名人」宰相“刘罗锅”与诸城刘氏望族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出生于山东诸城逄戈庄。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号文清。他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

刘罗锅来历

刘墉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刘墉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是否真的罗锅,历史上无据可考。据传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海岱门第

成化(1465~1488年)年间,刘福、刘禄同迁到三庄刘家沟,后刘福因避匪率三子刘恒迁居诸城逢哥庄,将长子刘志干、次子刘志贞托付于刘禄。刘福这一支被称为诸城东武刘氏,而刘福就是刘墉的直系祖先。

诸城刘氏家谱是创修于乾隆丙子年,由刘墉父亲,大学士刘统勋创修,在凡例中说:

—吾家自前明弘治年间始祖讳福公迁诸城后,至祖讳恒公,家谱因遭兵烬,中间世次莫考。故列祖讳恒公为第二世。

—族谱刊于都中,丙子冬间,凡我族人有游宦他省及在家乡者,其新生男口名字家邮未及致,盖不谱载。……,盖未及载,容后纪——统勋谨识。

家族世系:刘福-刘恒-刘思智-刘通-刘必显-刘棨-刘统勋-刘墉

据黎照堂刘魁博客载:逄哥庄明属青州府诸城县,刘福来到这里,先是为人做耕种收割的帮工,人勤快,吃苦耐劳,赢得主家的喜欢,并被主家留下,定居下来。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家境从贫穷渐至小康。传到第五代,即刘墉的高祖父刘通,已考中了秀才。第六代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已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户部广西员外郎,是刘氏在外任职的第一任高官。到刘墉的祖父刘棨,已官至四川布政使,刘二哥刘果官至江南学政。父亲刘统勋,官东阁大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刘墉父辈中、同辈、子孙辈为官者就更多了。

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年)刘家重修家谱时统计:从刘福五世孙刘通科举考得秀才算起,全家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11位,举人35位。科考取中者,约占其家族男丁比例的百分之二十五;考取进士、举人者又占科考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还多。

在官位上,自清顺治初年六世孙刘必显步入仕途算起,至道光末止的六个朝代中,七品以上的官员就出了73位,接近家族男丁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出任的官职,从知县、知府、道台、学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御史、尚书直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各个级别的重要官职都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第八代上,竟一门出了“文正”公刘统勋、“文清”公刘墉、“文恭”公刘镮之,祖孙三公二宰相,轰动当朝上下。成为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在刘墉殿试后,乾隆皇帝欣然御赐“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

「今日名人」宰相“刘罗锅”与诸城刘氏望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