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唐玄宗听张九龄的话,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1-2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张九龄写得非常著名的一首《望月怀远》。当然,对于张九龄来说,写诗只是作为一个文人的副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是终极目的。

恰巧,张九龄也做到了。

司马光说:“上(玄宗)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作为开元盛世最后一名贤相,张九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正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恪守原则,更关键的是,说的非常准。

具体体现在三个人身上:

1、如果招李林甫为相,我觉得日后恐怕会祸害国家。

李林甫虽然是个大老粗,但玩弄权术却是炉火纯青。通过逢迎拍马、利益勾兑、私相授受等各种不正当途径,李林甫一步一步的走上了权力的顶峰。

在正式入相之前,李林甫已经和武惠妃结成利益联盟,计划废掉太子,帮助武惠妃的儿子成为皇太子。

同时通过成为高力士恩人女儿的情夫,博得了高力士的青睐。

由于在唐玄宗身边建立了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情报网”,所以李林甫对唐玄宗的心思猜的特别准,屡屡迎着唐玄宗的口吻说话,圣意被拿捏的恰在好处。

当唐玄宗打算招口腹蜜剑的李林甫为相时,张九龄却说:“既然是宰相,就要有能力,如果用人不当,那么国家就要遭殃。如果招李林甫为相,我觉得日后恐怕会祸害国家。”

的确如此,李林甫后来把持朝政19年,没干过什么好事。

2、趋炎附势,其实是在火盆中乞食……他们现在这样讨好杨国忠,其实离祸不远了。

作为杨玉环的堂舅,以及杨玉环一个姐姐的情人,杨国忠很快从一个破落户成为帝国宰辅之一。

先是和李林甫一起祸乱朝政,后来因为一山难容二虎,两个人又斗来斗去,狗咬狗一嘴毛,直至李林甫去世,杨国忠终于可以为所欲为。

穷兵黩武,两次请求发兵攻打南诏,结果先后兵败,致使民不聊生、国力下降。

为了笼络人心,在选官任官上,不问才能、品德与否,一律论资排辈。

有一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唐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唐玄宗还信以为真。

……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打着讨伐杨国忠的借口,从这个意义上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3、我观其(安禄山)相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

这是张九龄最被人称道的,也是唐玄宗后来最为后悔的。当唐玄宗被安禄山赶到四川避难,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张九龄是怎样看出安禄山天生反骨呢?就是根据和安禄山的接触,发现他的一言一行异于常人,心思缜密,胸有城府,满身一股桀骜之气,觉得这样的人很可怕。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率领3万大军征讨契丹,兵败之后按照军法理应处死。

当时安禄山的上司范阳节度使张守圭为了逃避责任,也觉得安禄山还是有些才能,就把把安禄山押送进京,将这个问题踢给了唐玄宗。

但唐玄宗却因听说安禄山曾经有过四个人抓到了契丹几十个人的勇猛事迹,就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认为安禄山还是个可造之材,下赦令免去其官职,让他以一个白衣的身份再去领兵。

张九龄认为这样做很不妥,坚持说:“安禄山违令败军,按照法律,不可不杀。再说,我观其相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

唐玄宗不以为然,道:“不要像晋朝王责甫看石勤那样看安禄山,枉害了忠良之士。”

还说,“爱卿不必多虑,叛乱一事多发生在朝政混乱,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刻,可是现在国富民强,百姓安康,就算是安禄山有心谋反,谁又会追随他呢?”

事实却是,等到安禄山登高一呼,叛军势如破竹,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都一时难以遏制其锋芒,开元盛世也是就此结束,大唐从此陷入黑暗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