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时候带孩子去广场上玩,广场上有很多小孩子,他们都拿着好看的气球,戴着精致的帽子,开心地和爸爸妈妈玩耍着,其中一个孩子在一边哭闹,和大家的欢快显得格格不入。我注意听了一下,原来是孩子也想要妈妈给他买圣诞礼物,可妈妈说家里有很多了,回家再玩。孩子看见大家都有礼物,就一直不依不饶地哭,妈妈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呵斥着孩子:“你再闹,我就把你自己扔在这儿”,显然这句话没有让孩子害怕,接着妈妈又威胁道:“你再哭一声,你看我回家不打死你”! 看着孩子满脸的委屈却不敢哭出来,我心里充满了疼惜,一个还不懂事的孩子, 想要跟大家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礼物难道有错吗?仅仅是因为孩子哭闹就扬言要打死孩子,是不是真的有些太狠心了呢? 毁掉孩子只需要做一件事:威胁 从小被威胁的孩子,更容易对父母撒谎,隐瞒,欺骗,长大以后逐渐演变成懦弱, 孤独,压抑的性格。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才会用恐吓威胁来让孩子听话。其实对于性格还没健全的孩子们来说,威胁真的不是一个好办法,长期受到恐吓,孩子会被恐惧吓到,对父母,对老师的话不敢提出任何质疑。想要孩子乖乖听话,父母不妨换一种方式。 间接告诉孩子自己很失望 别看孩子小,他的心思也是很细腻的,如果父母的脸色变得失望或者伤心了,孩子一定会察觉到,接着妈妈可以跟孩子说,你这样做,妈妈真的很失望。孩子看见妈妈对自己失望的表情,一定很惭愧,就会尽自己所能不让妈妈失望。这样含蓄的办法难道不比直接威胁,恐吓有用吗? 直接告诉孩子该怎样做 孩子虽然很敏感,但毕竟是孩子,妈妈不停的威胁,喊叫,孩子只是觉得害怕,但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孩子哭闹着不吃饭,妈妈与其说:“你不吃饭,我就不要你了”,不如问孩子:“告诉我你不想吃饭的原因,我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这样事情的结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
|
来自: 扫地僧一一 > 《195、个性化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