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刚:白石山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涞源县,最高峰佛光顶海拔2096米。 白石山位于太行山的最北端,登临其顶可以远眺狼牙山和五台山。白石山景观多样,集峰林、怪石、绝壁、峡谷、瀑布、森林、云海、佛光、长城、庙观等于一体,地貌奇特,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 白石山下有种岩体被称为“司格庄岩体”。白石山雄踞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山体高大,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 白石山因山体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 白石山上部的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地壳运动使这块白云质大理岩产生了两组以上的垂直节理,在后来亿万年漫长的岁月里,风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扩大,岩层变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伫立在稳固的花岗岩基座上,使得这些又奇又险的峰林在不断的地质运动中能够被保留下来。 第二金刚: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原名郎山,因汉武帝时太子刘据之子为躲避“巫蛊之狱”避难于此而得名。西汉武帝晚年多病,疑其左右为巫蛊(埋木偶人,诅咒害人)所致,涉及皇后、太子、公主等亲属,太子刘据自杀,其子远遁该山,故名。郎山下原有西晋太康元年(280)诏锡郎山君(汉武帝孙)及其子触锋将军父子法祀碑与郎山君祠、触锋将军庙。郎与狼谐音,亦名狼山。因山峰耸立,危峰参差迭起似狼牙,又称狼牙山,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竞秀”。山上不但有风动石、仙人桥、南天门等自然奇观,还有老君堂、三教堂、蚕姑庙等众多的文物古迹。 狼牙山五勇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之壮举,名闻海内外。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爱我中华。“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五勇士为了掩护部队撤离他们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第三金刚:苍岩山 苍岩山位于河北省石井陉县境内,高1039.6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苍岩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奇美佛教胜地,自古就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美誉。 苍岩山更有“苍岩三绝”,蜚声天下: 一绝“桥楼殿”。桥凌驾于百仞峭壁之间,仰视蓝天一线,俯首万丈深渊。形制如同赵州桥敞肩拱式。桥上建楼,云飞楼动,楼内建殿,殿内三尊大佛。真是“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疑是天堂落尘埃。现为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 二绝“白檀树”。 檀林如海,行人几不盈尺;流水潺潺,亭榭掩映其间,别致独到,叹为神工。檀树树根裸露,盘抱巨石,没皮没心,奇姿异态,有的形似鸳鸯、有的形似盘龙、有的形似卧虎……许多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最古老的有千年的树龄,为檀树之王,树枝延伸周围 米,其树干中空能容一人在树内休息,令人叹为观止。大大小小的檀树布满苍岩山涧,远看檀林如海,遮天蔽日,实为避暑的绝好去处。 三绝“古柏朝圣”。上千万棵千年生的崖柏、沙柏、香柏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千姿百态,无论矗立、侧出、倒悬,不分南北东西,都朝着南阳公主祠的方向生长。 第四金刚:天桂山 天桂山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古刹。境内奇峰突起,怪石林立,洞泉遍布,林繁花茂,云环雾绕,古刹重重,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风光,又有皇家园林的高贵气韵和道家仙山的庄严气势及神秘色彩,俗有“皇家道院”之称,“北方桂林”之誉,为我国名山大川中一朵瑰丽的奇苑。 更有八大自然奇观,享誉中华大地: 雄险奇绝的山体景观、独特的崖栈地貌景观、惊险壮观的天桥奇观、造型奇特的峰石景观、多姿多样的溶洞景观、如梦如幻的云雾晴雨景观、众多的泉井湖瀑景观、绚丽多彩的植物景观。 第五金刚:野三坡 野三坡位于中国北方两大山脉(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巍巍太行从这里沿冀、晋、豫边界千里南下,峥峥燕山从这里顺京、津、冀一路东行。野三坡更有中国北方极为罕见的融雄山碧水、奇峡怪泉、文物古迹和名树古禅于一身的绝致景观。有兔耳岭之石,丹霞之貌,大理之城,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海内外的青睐。 野三坡地处北京西部,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 野三坡的地址遗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是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典型代表。此外,野三坡还有完整的地址遗迹,各类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各类岩石遗迹齐全,异常发育的构造节理、断层、褶皱等构造遗迹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各种拟态等地貌遗迹丰富多彩。它是一部生动的地质教科书,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它浓缩了华北30亿年来地质构造的演化史,是专家学者研究全球构造和板内造山带的最佳区域,是学生教学实习的理想基地,是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 野三坡的山水每一分都显露着大自然的青睐和天地之间的和谐,在这里,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第六金刚:雾灵山 雾灵山主峰海拔2118米,为燕山山脉高峰之一。属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有着“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称。是华北“热海”中的“避暑凉岛”。 雾灵山历史上曾称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明代始称雾灵山。自夏殷代以来就有人烟居住。雾灵山地处我国古代山戎、东胡、拓跋、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与幽燕汉族交往之地。雾灵山因其特点和所谓的灵性,历史上就有许多文人骚客吟颂雾灵,来此游览,并被她的险峻所折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朝进士祖咏都曾到过雾灵山,赞美过她的雄浑和壮美。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伏凌山(雾灵山)甚高峻,严障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古人另称雾灵山“其山陡峻,峰峦拱列”。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也称雾灵山“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这也可能就是称为雾灵山的原因吧。还称雾灵山“上多奇花,又名万花台,山之左右峰峦拱列,深松茂柏”。 第七金刚:嶂石岩 嶂石岩位于石家庄西南的赞皇县境内,是太行山精华所在。 其特色景点为大型天然回音壁。以嶂石岩命名的嶂石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旅游砂岩地貌。 嶂石岩是我国地理学家郭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嶂石岩地貌”的发现地与命名地。嶂石岩地貌为我国三大砂岩地貌(丹崖地貌、张家界地貌与嶂石岩地貌)之一,是太行山雄险、壮美的典型代表地段。区内高达600多米的三级红色砂岩大断崖构成的丹崖绝壁,在嶂石岩一带南北伸展20多公里,并远远延伸而去。在此大背景下,发育了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独特的“Ω”型嶂谷——“天下最大的回音壁”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岩半花宫千仞余,遥观疑是挂空虚。丹崖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明代诗人乔宇这样赞美嶂石岩,明末进士沂水刘应宾则题字“一方绝胜”。 嶂石岩其景观特色大致可概括为“三栈牵九套,四屏藏八景”。三栈即三条古道;九套即连接三条古道的九条山谷;四屏乃整体看似四道屏障一样而又相对独立的四个分景区(九女峰、圆通寺、纸糊套、冻凌背)。这四个景区中有八处著名胜景:九仙聚会、岩半花宫、晴天飞雨、回音巨崖、槐泉凉意、冻凌玉柱、重门锁翠、叠嶂悬钟。这三栈四屏、八景九套之间均有小路相连,连珠缀串,迤逦展开。其中天然回音壁、冻凌玉柱、雾洞、佛光为“嶂岩四绝”;晴天飞雨、石乳灵泉、云崖撒珠、银瀑落湖又为嶂岩水景四绝。雄伟的嶂岩三叠,奇秀的九女峰使人叹为观止;一线天、三秀峡、槐泉峪、乳泉洞、大天梯等一串串的自然景点令人神往。千年古刹槐泉寺、三栈胜境玉皇庙暨千佛碑、大王台、义军寨等人文景观是寻古探幽的佳地。 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赞皇县太行山深山区的嶂石岩景区。此外,嶂石岩地貌在太行山其它许多地方都有分布,人造天河“红旗渠”就是建在嶂石岩地貌之上。 第八金刚:祖山 祖山位于秦皇岛青龙县境内,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绵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略逊于泰山。 登上天女峰,东观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长城,北俯群山,美景尽收眼底,这些却是泰山所没有的。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称,是一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春季繁花似锦,百鸟争鸣;夏季风凉气爽,云蒸霞蔚;秋季红叶满山,野果飘香;冬季银妆素裹,玉树琼花,被誉为“塞北小黄山”。 钱其琛副总理视察祖山后,欣然留下了:“祖山老岭,山清水秀,石奇林密,气清云飞”的题辞。 山势雄伟,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达二十多座。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是秦皇岛港显著的航标;奇乐峰(响山),海拔1360米,四周悬崖峭壁,山体裂缝纵横,山风掠过如管弦,奏出悦耳的乐章;香瓜峰(香瓜顶),海拔1200余米,南坡是百亩天在草甸,东坡是天然次生林带。此山坡缓顶圆,如同“香瓜”;背牛顶,四周绝壁,高不可攀;八仙峰(八仙顶),悬崖怪石环绕,在云海的涌下如林海蓬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