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要编一套高考模拟题,翻看葛兆光先生的《唐诗选注》发现唐末赵嘏一首诗歌,发给编辑查重,没有人命题,欣喜若狂。其诗如下: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唐)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但搜遍各种资料,包括《唐诗鉴赏辞典》,始终没有查到该诗的解释与翻译资料,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译文:那时,我的住宅临近湖水,秋水浸渍着石头上的青苔。我整天都手持竹竿去那钓鱼,乐而忘归。堤边杨柳在经久不息的秋风中摇曳,潮水还没有退去。芦苇凝结着白霜,冷气逼人;大雁刚刚起飞。又听到马儿嘶叫了,那大概是它在颂赞美丽的红叶吧。回头听到稀稀落落的钟声,这声音唤起了我对青翠山色的记忆。今夜长安城楼被月色笼罩,老朋友相见,谈起过去,彼此感慨,泪湿沾满衣巾。 语言比较生硬,且颔联之意境格调与话故山似乎有违。寻思良久,也许是选取故乡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风物来表现思乡之情吧,在作者眼中,即使是这样萧瑟凄清的画面,也是值得游子倍加珍惜和无比怀念的。 谨作是解,以启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