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麻黄-草麻黄
别名:华麻黄、田麻黄 采收加工:8-10月间割取绿色茎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六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干后切段供药用。 药用部位:草质茎 产地: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 科:麻黄科 原植物:草麻黄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

高30~70厘米。木质茎匍匐卧于土中;草质茎直立,黄绿色,节间细长,长2~6厘米,直径1~2毫米。

鳞叶膜质,鞘状,长3~4毫米,下部1/3~2/3合生,围绕茎节,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中央有2脉。 

花成鳞球花序,雌雄异株,少有同株者;雄花序阔卵形,通常3~5个成复穗状,顶生及侧枝顶生,稀为单生;苞片3~5对,革质,边缘膜质,每苞片内各有1雄花;雄花具无色膜质倒卵形筒状假花被;雄蕊6~8,伸出假花被外,花药长方形或倒卵形,聚成一团,花丝合生1束;雌花序多单生枝瑞,卵圆形;苞片4~5对,绿色,革质,边缘膜质,最上1对合生部分占1/2以上,苞片内各有1雌花;雌花有厚壳状假花被,包围胚珠之外,珠被先端延长成细长筒状直立的珠被管,长1~1.5毫米。雌花序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 


种子2枚,卵形。花期5月。种子成熟期7月。

麻黄-草麻黄饮片性状: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麻黄-草麻黄药性: 【本经中品 麻黄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龙沙。】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泄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 风湿与风水皆汗为风闭,而湿则未至成水,其证稍异。缘有内水,不但表寒,故多用麻黄。 肝司营血,中抱阳魂,其性温暖而发散;肺司卫气,内含阴魄,其性清凉而收敛。卫气清敛,则孔窍阖而寒不能伤,泄之以风,窍开而汗出,卫气失其收敛之性,故病中风。营血温散,则孔窍开而风不能中,闭之以寒,窍合而汗收,营血失其发散之性,故病伤寒。但卫性收敛,风愈泄而卫愈敛,则遏闭营血而生里热;营性发散,寒愈闭而营愈发,则裹束卫气而生表寒。以营血温升,则化火而为热,卫气清降,则化水而为寒;营郁而发热,卫闭而恶寒者,其性然也。风伤卫而营郁,故用桂枝以泄营;寒伤营而卫闭,故用麻黄以泄卫。桂枝通达条畅,专走经络而泄营郁;麻黄浮散轻飘,专走皮毛而泄卫闭;窍开汗出,则营卫达而寒热退矣。 麻黄发表出汗,其力甚大,冬月伤寒,皮毛闭塞,非此不能透发。一切水湿痰饮,淫溢于经络关节之内,得之霍然汗散,宿病立失。 但走泄真气,不宜虚家。汗去阳亡,土崩水泛,阴邪无制,乘机发作,于是筋肉瞤动,身体振摇,惊悸奔豚,诸证风生,祸变非常,不可不慎! 盖肾主五液,入心为汗,非血不酿,非气不酝,非水不变,非火不化。鼎沸而露滴者,水热而气暖也;身劳而出汗者,火动而血蒸也。汗出而温气发泄,是以战栗而振摇。所谓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以其温气之脱泄,非谓汗血之失亡。阳者,阴之神魂,阴者,阳之体魄。体魄者,神魂之宫室,神魂者,宫室之主人。上士重其人而轻其宫,人存而宫亦修;下士贱其主而贵其室,主亡而室亦坏矣。 煮去沫用。 根节止汗。发表去其根节,敛表但用根节。 麻黄-草麻黄药性:'【炮制】 麻黄: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蜜麻黄:取麻黄段,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每 100kg麻黄,用炼蜜20kg。 【性味】 辛、微苦,温。 【归经】 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2~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