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本书,教你如何诗意地栖居于世

 快乐老人fnv6sk 2018-01-25


每到年底,人心就格外浮躁。阳历元旦之后,农历春节之前,每个人都被卡在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之间,前进也不是,后退也不是。定下的新年计划,不知道是从现在开始,还是等开春之后再实行,好像被寒冷捆绑得动弹不得。


可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诗人于坚描绘了建水小城的诗意生活,看到了史学家宫崎市定六十余载研读《史记》的怡然自得,看到了大师和普通人对一器一物、一餐一饭的至精至美的追求……


这几本好书,让你暂时脱身于这纷乱的1月,回归到生活最纯净、最平淡的那一面去。



《皇上吃什么》

李舒 主编


帝王的神秘遍布日常,他们的“人间烟火”究竟气象如何?

皇上和后宫佳丽一天吃几顿饭?

御膳房里的厨子们什么来头?

满汉全席是些什么人在吃?

故宫授权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和高清大图,起底清代宫廷饮食生活。


从细节着手,详细讲述了清朝皇宫内的饮食制度、花样菜式、皇室食器、时节食俗,以及帝王们每个人在饮食上独特的口味和嗜好等。权威的档案、丰富的底料、精彩的插画,还有满满的八卦精神,无时不在刷新你对于紫禁城里帝王生活的认识和想象。


书末附有溥杰妻子爱新觉罗·浩记录下来的三十道皇家菜谱,大饱眼福之余,大可动手照做,享一回皇上才有的口福。


《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日]宫崎市定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社会与人。《史记》诞生后,中国几乎没有能够超越它的史书,评论《史记》几乎与评论中国的整个历史有着同等的价值。《史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它在日本也随着遣唐使传入后广为流传。经过六十年的钻研,宫崎市定从《史记》的成书到结构全面解读这部伟大的名著,著成这部绝佳的《史记》入门经典。

 

在本书中,宫崎市定展现了他独特的《史记》解读法。他对于司马迁在体例上的变通赞赏有加,认为“体例的设立应当是为了记述的便利,如果因为体例的存在而受到束缚,无法从心所欲地下笔,那就是世界上最傻的事了。”对于《史记》的叙事手法,作者发现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篇目,都遵循着中国古代诗歌一般“起承转结”的结构,并且推测可能受到了古代戏剧形式“偶语”的影响。此外,本书中时常夹杂着作者对司马迁的简评,虽是只言片语,却生动风趣,尽显智慧。

 

在充分了解作者司马迁的人格与经历、《史记》的结构与风格之后,宫崎市定读出了《史记》中展现的真实的古代中国。那是一个如同古希腊、古罗马一般的古代市民社会。民众的主体,是居住在城郭里的自由民。他们每天早早地走出城门,在自家农田里辛勤劳作,日落时分回到城里休息。在这里,他们不再被一个词语或者几行文字所概括,他们是真正鲜活地存在过的人。


谜一般的七支刀

[日]宫崎市定


日本石上神宫收藏着一把历史悠久的宝刀——七支刀。

 

传说,七支刀是三世纪中叶由百济肖古王进献给日本神功皇后的,与汉委奴国王印并称日本的两大奇迹。自明治以来,这把七支刀引发了无数历史研究者与古代史爱好者的浪漫想象。

 

宫崎市定通过对刀身铭文的解读,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许多谬误,无限逼近了七支刀秘密的真相——这一发现几乎足以改写日本史。但这些研究为何被日本史学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呢?

 

本书从传奇的七支刀切入,结合对五世纪东亚国际形势的鸟瞰式观察,解开了七支刀背后隐藏的中日韩三国关系的遥远真相。

《一天中的百万年》

[英]格雷格·詹纳 


你知道法国曾将一天定为10个小时吗?

 

罗马人用棍子绑上海绵互相传递着擦屁股,可比用石头擦的早期阿拉伯人舒服多了 。

 

法王亨利四世害怕洗澡,而大文豪狄更斯却是个洗浴狂魔。

 

古埃及人用尚有体温的死老鼠来治疗蛀牙,罗马人却相信墨西哥人的尿液可以保持口腔卫生……

 

你习以为常的每一天、每一个举动,都是人类百万年的杰作。格雷格·詹纳搜寻了罗马垃圾桶、埃及古墓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下水道,带你重新融入历史,踏上一场横跨全球、纵贯百万年的人类生活考据之旅,唤醒你对日常生活的热情与敬意。不谈教科书上的重头戏,只给你看那些引人入胜、令人称奇,又让人捧腹大笑的历史逸事。

《理想的料理道具》

 [日]熊泽大介 


有着109年历史的厨具店的店长,以匠人的严谨和传承自家族的热爱,讲述厨具的制作、使用与养护。那些看似寻常的形状、设计和颜色背后,凝结了手工艺人在年复一年的制作经验中不断改良的心血结晶,更融合了制造者的智慧与技艺。它们多半质朴无华,却拥有普遍性的、可以长久流传下去的美感。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但能了解到日本传统匠人所代表的踏实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还能感受到,一把为使用需求特地打造的厨具,其中凝结的匠人和使用者之间温暖的人情味。

 

本书想传达的厨具使用理念是:“如何让使用者打造出一把配合自己使用习惯的厨具”,“只要以珍爱的态度对待厨具,厨具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带你发现人与器物之间最美好的交流关系。

 

书中图文结合,附有精美插图、照片和漫画,介绍厨具的同时还有实用又好玩的食谱,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

《建水记》

于坚


《建水记》是一本关于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也是著名诗人于坚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之作。


2015 年冬天,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麦约翰浸淫中国文化数十载,他在建水长叹,他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


14世纪晚期,明朝廷“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这是一支由生活世界的行家里手、大师组成的队伍,他们从中原、江南带着各类种子、精致的手艺,依照宋元时形成的经典“营造法式”来建筑一个梦想中的天堂。建水城就这样诞生了,彼时的它,名曰“临安”——一个来自天堂的名字。


如今,建水城已经年华老去,与它同时代兴起的古城,大都焕然一新。而它却在20世纪的城市化、大拆迁的洪流中如顽石般幸存,以致今天在中国,人们要证实曾经存在过一个“雕栏玉砌”的诗意世界,找回那些传统的建筑样式、生活方式……只有去建水。建水成了古典生活世界的活化石。

《咖啡绘本》

【日】庄野雄治 【日】平泽摩里子


掌握好诀窍,再有几件器具,冲一杯好咖啡的魔法,马上就能纳入囊中,让我们一起开启咖啡奥妙吧。


红茶做法各式各样,红茶种类多种多样,红茶冲泡工具方便易得,给自己和心爱的TA冲一杯自己都满意的红茶,这种最棒的体验,在大西进的简约精炼的叙述和平泽摩里子生动手绘下,变得轻松易学。


《福桃03:主厨》

[美] 大卫·张 应德刚 / [美] 彼得·米汉 


《福桃》(Lucky Peach)是一本超带劲、路子超野、死磕内容的美食MOOK。《福桃》也是全球范围内极为成功的美食MOOK,创刊仅6年,每辑销量已逾100000册。


每辑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只讲有趣的,从“路边摊”到“节日大餐”,从“家常便饭”到“厅堂盛宴”……本辑的主题是“主厨”。


它会告诉你,真正的主厨不只是手握米其林星星的高端大厨,也不只是电视上光鲜亮丽的厨艺明星。他可以是清迈小城街边卖着咸粥、烤串的小摊女子,也可以是在中学里给我们准备午餐的食堂阿姨;可以是南极点上给科学家们烹调冻了六年的西葫芦的年轻厨师,也可以是美军军事基地里同时承担军事训练和备餐做饭双重任务的女兵。


只要他们对美食抱有期待,只要他们对做菜保持着热爱,只要他们愿意通过食物和身边的人分享平常的喜悦,他们就是“主厨”。

《未来食材的N种玩法》

 [法] 拉斐尔·奥蒙


这是一本由法国知名物理化学家、美食家写给广大吃货和烹饪爱好者的科普读物。作者调动我们在物理化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简洁扼要地讲述如何掌握食材特性,挖掘食材的种种可能做法。


你会看到作者如何在化学知识与厨艺料理之间游刃有余,将普通常见的食材,玩转出三星主厨也叹服的N种料理方法。


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让我们在自家厨房就可获得厨艺创新与趣味实验的双重乐趣。


《教孩子读伟大的唐诗》

柏桦 著


没有唐诗,中国人的生活就像缺少了空气和水。

没有唐诗,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万丈高楼缺少了坚实的地基。


从初唐的王梵志、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到盛唐的张九龄、王维、李白、杜甫,从中唐的韦应物、孟郊、刘禹锡、白居易,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陆龟蒙……这是一个诗家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


当代著名诗人柏桦亲自从中精选了80位代表诗人的278首名篇,他用诗人的想象和美妙的语言带领孩子们一起领略唐诗的无穷的魅力。


他告诉孩子们唐诗的出生、唐诗的样子、唐诗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他告诉孩子们,唐诗虽然历经千年的发展、流变、传承,几经阐释,到达今天,仍然可以从中读到新的内涵和意义。


他告诉孩子们,从唐诗开始,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一器一会:京都古物之美》

[日]村松美贺子 


这是一本介绍京都古物文化的作品。


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美贺子的脚步,去探访京都14家久负盛名却又风格各异的古董老店,还有三大历史悠久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古寺集市。


从西洋的玻璃器皿到日本的古陶细瓷,从朝鲜的蓝绢彩绸到唐风的印花和纸,从日用饮馔到童年文具,透过物,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品味京都独特悠然的人文风物。倾听那些痴念于美的收藏人背后,发现、守护旧日时光的动人故事。

《贝多芬的头骨》

[美]蒂姆·瑞博 

一部挖掘西方音乐天才们疯狂行径的非典型性音乐家小传。与我们以往了解的音乐家们的无上才华和天才成果不同,本书将会告诉你公元前7世纪迄今3000年间音乐天才们的种种离奇事件,补充了音乐正史之外不为人知的部分,堪称一部西方音乐秘史。


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写下这些滑稽有趣、深刻悲哀、神秘莫测、或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让我们窥见这些音乐天才们身上疯狂的一面,体会人性的复杂。本书发掘隐藏在美妙音符背后有血有肉的创作故事,让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得到更加立体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