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豪杰多慧眼,从来英雄善度势——看古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芳草屋845 2018-01-25

​成都武侯祠第一对联写到: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对联寓意是成大事必须慧眼如炬,精准地审时度势,认清形势、总揽全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陈瓘预判蔡京

自古豪杰多慧眼,从来英雄善度势——看古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宋朝人陈瓘在一次朝会上,偶然发现了蔡京用眼睛直盯着太阳,很久很久眼睛都不眨一下。于是,他逢人便说:“以蔡京这种神态,以后肯定能够升为显贵。但他目空一切,居然敢和太阳为敌,恐怕得意之后,要独断专横,肆意妄为,心中没有君王。”后来,他做了谏官,就不断地攻击蔡京。可因为蔡京的面目还没有暴露,人们都说陈瓘有些过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蔡京真的表现出像陈瓘所说的那样奸诈时,大家才想起陈的话,并由衷的佩服他的不凡远见。

二、潘浚藐视樊佃

自古豪杰多慧眼,从来英雄善度势——看古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三国的时候,东吴武陵郡将樊佃诱使附近的外族作乱,州都督请求发兵万人征伐他们。孙权召问潘浚,潘浚说:“容易对付,5000人足够了!”孙权问:“你为什么这样轻视他?”潘浚答道:“樊佃善于夸夸其谈,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过去他曾经为州里人整治酒饭,等到下午,酒饭还没上桌,他竞十几次站起身来观望,这个小事足可以证明他不过是个饭桶。”孙权大笑起来,随即派遣潘浚率兵出征。潘浚果然只用5000人便斩了樊佃。

不难看出,潘浚能从细微观察他人底细,具备了慧眼如炬。

三、慧眼判读齐桓公

自古豪杰多慧眼,从来英雄善度势——看古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齐桓公早朝时和管仲商量要攻打卫国,退朝回宫后,一名从卫国献来的妃子看见了他,就走过来拜了拜,问齐桓公,卫国有什么过失。

齐桓公很惊奇,问她为什么问这件事。那妃子说:“我看见大王进来,腿抬得高高的,步子迈得大大的,脸上有一种骄横的神气,这显然是要攻打某个国家的迹象。并且大王看到我时,脸色全变了,这分明是要攻打卫国。”

自古豪杰多慧眼,从来英雄善度势——看古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第二天,齐桓公早朝时朝管仲一揖,召他进来。管仲说:“大王不想攻打卫国了吗?”齐桓公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管仲笑着说:“大王上朝时作了一揖,并且很谦恭,说话的声调很缓和,见到我也面有愧色。我由此判断您改变了主意。”

故事里面卫国妃子和管仲都能准确的察言观色预知齐桓公的决定,足以看出他们能够一叶知秋,洞察秋毫。

四、万二明察避祸

自古豪杰多慧眼,从来英雄善度势——看古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明朝洪武元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叫万二的人,他在安亭一带堪称首富。一次,有人从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上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盖被。‘”万二一听,叹口气说:“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儿和家中细软,向江湖泛游而去。

自古豪杰多慧眼,从来英雄善度势——看古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被朝廷以各种名目没收了财产,门庭破落,只有万二幸免。可见能够细致入微的揣摩他人心里,能够挽救宝贵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