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呐,你根本不懂什么是努力

 龙叔文馆 2018-01-26

1


你肯定听过假装努力这个词。


或者换个意思: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观点很明确,一些人看起来非常努力,每天早起晚睡,勤勤恳恳,但却总不见成效,不仅付出没有结果,更是只感动了自己。


有一些很简单的例子:


你想要坚持每天读书,看起来按部就班,但一边读书一边刷手机,一目十行,过眼不走心,这是假装努力。


你定下计划去跑步,每天在APP上打卡,但刚跑得稍微出点汗,就忍受不了,磨磨蹭蹭走完全程,这是假装努力。


你每天工作加班,但实际上只是在完成白天没做完的事情,不会高效利用时间,只是徒增疲累,这是假装努力。


假装努力,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就是看似忙碌,花费了精力,但却没有合理利用时间,光是摆除一副努力的样子,却没有努力到点上。


于是,很多人都说,这种不高效没结果,不是努力。


但你是否也有疑问,虽然我可能方式方法不对,也没有更加持之以恒的毅力,但我确实定了目标去读书、跑步、完成工作,这不算是进取心?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努力本应该是方法论,被很多人理解为结果论。


做事而有结果,这是努力,做事方法不正确结果也不理想,这是不努力。


在我看来,假装努力本身就是带着鸡汤论调,用方法论来直接断定结果的必然性,实际上,哪怕正确的努力,也不一定会有你所期待的结果。


人都有惰性,或多或少会在努力的过程当中产生倦怠心理,大家单独拿出这些来论证努力的程度,本无可厚非,但若太过上纲上线,就会形成刚才所谈的必然成功学等式。


今天,我想和说的不是假装努力,而是更加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舒适努力”。


2


曾经很多读者问过我:我其实也有自己的目标,也想跳槽,更想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但心里总是会有胆怯,不敢去,害怕会失败,我也知道这是不自信,但究竟该怎么做呢?


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惑,每个人看似平常的外表下,都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除去眼高手低的成分外,其实人人都有志存高远的一面。


但究竟该怎么去正确看待自己的这种“心高”,它的可行度到底有多少呢?


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又该如何去做,怎样鼓足士气去迎接那些自己期待但未必就是好结果的未知呢?


遇到这样的问题,脑海里会直接跳出一个名字:舒适圈。


更多的解答无非是:要勇于跳出自我的舒适圈,要学着去适应新的环境,要敢于行动,要勇于突破,要打破自我的格局等等……


但恕我直言,舒适圈这个东西,已经被人妖魔化和鸡汤化了。


甚至在很多人的眼中,停留在舒适圈,已经成了一种原罪,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更是故步自封。


但所谓舒适圈,这其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层次,也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指向。


人们之所以诟病舒适圈,是因为它安逸,停留于此,会被认为是自我的约束,是缺乏勇气的表现。


但你是否发现一件事,纵观很多人的成功,绝大多数都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进行提升和积累资源,厚积薄发,然后抓住机会,有所成就。


有这么几个误区你要明白:


是有一些换了行业或改变了人生路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那不是走出舒适圈,而是人生的拨乱反正,不是假装努力,而是之前的努力是错的。


舒适圈,不一定就是错的人生格局。


成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不是走出舒适圈的过程。不能划等式一概而论。


量变,即你平时的积累和成长,质变,即成长到一定阶段后的反馈。


但这种成长和改变,不分地域和范围,在舒适圈内的成长和积累,同样也能让你成功。



3


努力,有三类:


1,  循序性努力

2,  突发性努力

3,  恐慌性努力


循序性努力,即按部就班完成事情的过程,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努力。


比如,你每天上班下班,上课下课,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业,每天正点吃饭,按时睡觉,这些看似是平常琐事,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努力。


你一定要明白一点,你的自制力是随时都存在的,努力同样如此,人是不进则退,没有停在原地的说法。


人如果不前进,那就是后退,如果你感觉自己是停在原地,那说明你也在努力,只是没有努力到下一步的阶段,想要维持原状,也是需要牵引力来制衡的。


突发性努力,就是在你面对一些临时状况时,所做出的调整和判断,比如今天临时有工作必须完成,要加班,一周有三次的健身计划,还要主动去扩大社交圈等。


想要进步,除了维持循序性努力之外,还要进行突发性努力,那就需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去持续地产出,并且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完成事情的步骤和节奏。


但很显然,这两类的努力,尚且可以归为依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属于自我舒适圈的范畴。


恐慌性努力,也是现在很多文章所谈的观点,跳出舒适圈,去尝试,去试错,一脑袋扎进去折腾。


现在很多文章都在渲染这个观点,他们鼓吹要跳出目前的安逸,勇于去承担未知,这其实出发点是好的。


但有一个问题是,很多文章里,刻意回避了前两类的努力,甚至否定了它们努力的成分,认为按部就班就是不努力,只有接受新的才算努力。


但坦白说,如果盲目跳出舒适圈,光是想着行动改变,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成为炮灰。


不但所谓的努力没有了结果,还会导致之前的两类努力都前功尽弃。


没有在前两类的努力里培养出自己迎接新挑战的能力,没有给自己规划出明确清晰的道路和目标,连舒适圈内的工作和生活你都没有过好,又凭什么单凭一腔热血就认为只要跳出舒适圈就一定能成功呢?


恐慌性努力,实际上有着极大的风险。


注意了,之所以定义为恐慌,就是因为你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


倘若今天你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那就会变成突发性努力,这与你是否跳出舒适圈没有直接关系。


它不是在说环境,而是在指自身。


4


那么,回到之前的问题,有新的目标想要尝试新的东西,究竟该怎么做?


你需要想这三个问题:


  • 新的目标是你真的自己所想,还只是成功念头作祟?

  • 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迎接挑战和面对未知?

  • 你是否可以承担万一失败之后的后果?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说努力的三个阶段,但这三阶段并非是排序性,而是有相互联系的关系,最开始靠自制力,属于突发性,形成习惯后产生惯性,变为循序性,如努力不当,转为恐慌性。


改变,同样如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改变的接受状态,转为日常生活常态,但若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变成一项棘手的事情,烫手山芋。


在我看来,所谓的舒适区,是指你努力的三阶段,而并非你的环境,如果你只是换了一个新环境,但努力的范畴依然还是老样子,那么再改变,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你可以这样理解,良性的改变,有人换了工作,并非是跳出舒适区,他实际上依然再用之前的积极生活方式和习惯,在新的环境里也能游刃有余。


换了环境,但人本身的努力状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产生恐慌性,那就说明,这是良性循环的人生选择,是有益处的。


激进和冒然进行改变,虽然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成功,但那种几率实在太低,我不建议尝试,我更愿意劝导诸位,在自我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舒适努力。


既然生而为人,就一定会有压力和彷徨,良性的努力和改变,会进行疏导和压力转化,变做动力,但如果盲目改变,那么这些压力就会变成绝望,丝毫没有解决的办法。


努力因人而异,不是简单的要不要跳出舒适圈的范畴,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努力也同样需要规划,控制在自己能接受和可控范围之内,别失了分寸。


努力,不是为了必须要成功,而是你要通过它去积攒资本,以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你想要的改变。


说得鸡汤一点,努力,不为最好,而是要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